被刷屏的《我不是药神》,凭什么会成为医疗制度的“年度黑马”?

随着暑假逐渐开始,

电影也即将迎来史上国产电影保护月。

每一年暑期档开播,

不少电影也纷纷拿出自己蓄势已久的作品拉开暑期档争夺大战。

而这几天让小康医生留下最深的印象的电影,

莫过于就是徐峥饰演的《我不是药神》,

这部影片尚未上映,就已经刷爆朋友圈。

毕竟在目前中国电影审核制度而言,

能够让这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影片登录银幕,着实让人惊讶!

我不是药神,我只是想“药”活下去!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讲述一位本靠保健品药店的老板,在遭遇生意失败、婚姻破裂,以及父亲身患重病的窘境后,无意中碰到一位靠走私白血病特效药一路发家致富,但却经历一系列事件之后良心发现走上救赎之路的故事。

这部电影最打动人心,就是它揭露了中国社会一直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还引发了一场关于“法理”与“情理”的思辨,我国医疗制度的一些弊端以及理性思考。

徐峥饰演的角色叫程勇,在现实生活中原型是叫陆勇,他在2002年不幸患上慢粒性白血病,为了维持生活和工作,他吃了两年医生推荐的瑞士诺华制药的格列卫。

但这款进口药在国内一盒销售23500元,而他2年内就花费了将近60万。

然而某一天,他托朋友在日本买了一盒印度格列卫,其相似度将近99.99%,但价格却只有200多元一盒,相差将近100倍。其他很多病友纷纷找他代购,他没有借此牟利,就网购了几张信用卡,帮助很多病友解决沟通与汇款事宜。

(故事原型人物程勇)

但根据我国药品管理法,进口药物必须在国内进行许可证,

才能在国内上市销售。

最终陆勇因涉嫌“销售假药罪”和“妨害信用卡管理罪”而逮捕,

但其间有600多名白血病病友联合写信,

最终检方撤诉,陆勇无罪释放。

能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格列卫,
究竟值多少价?

影片中所出现这种病症,叫做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一旦患上这种病,人体骨髓中的主要粒细胞就会不受控制增长,

血液就会不断积累,从而不限次数增长。

但在医学上,尚未有足够明确有效治疗手段,

大多数患者都需要依靠药物来控制病情。

若病症进入急变期,会危机患者性命。

而要想延缓病情恶化,格列卫就是最佳的选择。

这种药物又称为伊马替尼,

其治疗机制在于通过结合ATP上接近BCR-ABL结合点,

从而抑制了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但由于这种是属于专利药,

在专利期间,只有拥有该药品专利或者取得专利授权的公司,

才能够生产,因此成本高,定价自然就高。

而对于我国大多数白血病患者来说,

抗癌药品的价格就是决定了他们是否能生存的希望。

而仿制药,可以在专利药的化合物专利到期后,

厂家所生产和专利化合物成分几乎一样的药物。

这样降低了成本,自然价格也就便宜不少。

(印度仿制药格列卫)

因此,这部电影里的天价专利药只是一个窗口,

这个庞大的社会里就有一个细微病灶。

也许通过这个窗口,

我国关于“看病难、看病贵”这个弊端能够有所启发。

是守法还是保命,这是个问题!

影片虽然来源于现实事件,

但影片后片尾字幕滚动却让我们看到希望。

在2002年慢性白血病存活率为30%,而2018年就上升到85%。

除了医疗技术的提升,

关于慢粒白血病的天价药也纳入了医保,

我国在今年也对抗癌药品实施零关税。

在影片最后,我们能够看到这些年政府为医药改革做出的努力,

而这款让不少病友对其疗效期待而有畏惧价格的瑞士格列卫,

也已被多个省市纳入医保。

或许格列卫只是冰山一角,

但通过这部电影我们依旧能够看到希望。

在这部《我不是药神》的人生轨迹里,

每个人物都几乎去对抗命运。

即便这个世界很现实残酷,

我们有时也会像片中人物一样面临人生的考验和抉择。

而这部电影有真正的困境,

因而才能给我们带来真正的思考、

或许你一个善意的决定,

下一秒问题就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