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和概论
一、基本知识
足太阳膀胱经: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连腰肾,和肾相连。经别散布于心。太阴主内,太阳主外。
足太阳膀胱腑:膀胱,气化津液。居于下焦,气是通过太阳之经行于体表,温暖肌肤,抗御外邪,所以叫做卫气。
阳气:三阳,化生于下焦,补充于中焦,宣发于上焦。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肾合三焦、膀胱。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膀胱为水府,三焦为水谷之通路,气之所终始。肾阳之气通过三焦和膀胱外应于腠理毫毛。膀胱和三焦都是带有津液的,所以到腠理毫毛的气里面还有水分。外感风寒之邪闭塞了阳气,水液同时也闭郁了,因此要发汗才能把风寒之邪去掉。太阳的温分肉、肥腠理、司开合、卫外而为固的阳气,既包含有先天肾气,也包含有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天气就是呼吸之气、地气就是水谷之气、人气就是先天肾气。太阳之气包含肺气,邪气影响了肺气的宣降,导致肺气不利,所以表证里有喘。太阳之气包含胃气,邪气影响了胃气的通降,导致胃气不利,所以太阳病里有干呕。太阳主表和肺主皮毛、三焦温分肉是一致的。
医宗金鉴提出了体之太阳(主表的太阳),经之太阳(头项强痛就是经脉不利),腑之太阳(膀胱气化不利)
证候分类治法:
1、本证:经证:中风,伤寒;腑证:气分证(蓄水,气化不利,出现小便不利,治用五苓散)、血分证(蓄血,表邪入里化热,热与血结,也叫热结膀胱,治用桃核承气汤、抵挡汤)
伤寒集注:蓄水是蓄于足太阳膀胱,蓄血是蓄于手太阳小肠。临床上蓄血患者排出黑漆样大便,小肠和心为表里,心主神志,所以会发狂。
2、变证:太阳表邪传入胸中,上气海,心肺所居之地,心肺又是敷布营卫的脏器。①虚烦;②结胸,热与水结,心下硬满,或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③心下痞:误治后伤了脾胃之气,影响了脾胃升降功能,造成痰水停留。
3、类证:温病
二、概论
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这不仅是太阳表证的共同症候,还是表证的总纲。脉浮是由于正气抗邪于表,营卫气血向外,有一分浮脉就有一分表证。阳经都会于头,阳明在头额,少阳在头角,太阳在头项。邪气伤了太阳之气,不能温煦肌表,所以恶寒。以后凡是提到太阳病,都应该具备表证的主脉主证。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中风比伤寒轻,风为阳邪,病位较浅,在卫分没到营分,风阳伤卫阳。卫有邪就不能保护和固密营阴,风邪善行数变,有开泄作用,使营阴不能内守,因而汗出。发热快但没有伤寒热度高。汗出只是皮肤湿润的程度,不同于阳明里热的汗出濈濈然、大汗。脉缓是浮而缓,因为有汗出,营阴外泄,后人称为中风表虚。恶寒没有伤寒厉害,只是当风而恶。不是简单的表虚,区别于黄芪实表的杂病表虚。
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
寒为阴邪,不能即热,郁而方变热。营卫俱伤,寒性收引,使营卫气血凝滞,所以体痛。风令气缓,寒令气逆。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升降失调,食欲不振、呕逆、下利、不大便。紧主三种病,一是寒,二是痛,三是实,邪气盛则实。尺候里,如果尺脉不紧,若迟、弱、微,反映里虚,营气、气血、肾气虚衰,就是伤寒夹虚证,不可以用麻黄汤。
不仅要强调外因的不同,还要和体质结合起来,弱者容易中风,强者容易伤寒。
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燥烦,脉数急者,为传也。
呕提示传入少阳,燥烦为阳明经有热。
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
不局限于二三日。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针足三里,属胃经,胃为后天之本。针刺振奋胃气,使正气抗邪有力。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
六经各以三时为解,而太阳从巳至未(9-15点),阳明从申至戌(15-21点),少阳从寅至辰(3-9点);至于太阴,从亥至丑(21-3点),少阴从子至寅(23-5点),厥阴从丑至卯者(3-7点),以阳行也速,阴行也缓。阳主于昼,阴主于夜。《内经》曰∶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则巳午未太阳乘王也。
风家,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
风家就是太阳表证,包括中风和伤寒。不了了,有遗留证候,如打喷嚏、流清鼻涕,身体酸困,表证未完全好,不要吃药了,因为大邪已解,只是正气未复。十二日是大致的数字。
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
发热而渴,不恶寒者,阳明也。第一,冬伤于寒,潜伏在里,随着春季的阳气外引,阳气化热,必病温。第二,冬不藏精,体内阴精不足,必然导致阳热有余,感受邪气化热,春必病温。第三,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到了清朝,认为温病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是伤了手太阴肺经所致。热邪势必伤阴,以太阴为主。温邪耗伤津液,化热最快,所以出现发热而渴。因为热势较甚,所以恶寒为轻,用麻黄、桂枝这些辛温之药会助热伤阴。
若发汗已,身灼热者,名曰风温。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若被下者,小便不利,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
风温之邪壅遏阳气,使阳热之气盛,就会身重。影响心肺,就会多眠睡,鼻息必鼾,语言难出。心神被扰出现昏睡,多眠睡实际上有神昏的倾向。心主言功能受影响。这都是热邪伤心的反应。肺气被遏,出现鼻息必鼾,呼吸粗重。泻下就会伤阴,小便不利。肝肾之阴伤就会出现直视。下焦的肾失去了主宰小便的作用,出现遗尿。若被火者,热邪伤了心肝之阴,就会出现类似惊痫的时瘈疭,阵发性的抽搐。
浮脉主热,热盛鼓动气血,轻取即得,重按滑数有力;浮脉主表,气血浮盛于外,在里气血不足,轻取即得,重按无力。银翘散治太阳温,脉数发热口渴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