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针解3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疾也。恶知其原者,先知何经之病,所取之处也。

刷之微在数迟者,徐疾之意也。粗守关者,守四支而不知血气正邪之往来也。上守机者,知守气也。机之动不离其空中者,知气之虚实,用针之徐疾也。空中之机,清净以微者,针以得气,密意守气,勿失也。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易失也。扣之不发者,言不知补泻之意也。血气已尽而气不下也。

知其往来者,知气之逆顺盛虚也。要与之期者,知气之可取之时也。粗之闇者,冥冥不知气之微密也。妙哉!工独有之者,尽知针意也。往者为逆者,言气之虚而小,小者逆也。来者为顺者,言形气之平,平者顺也。明知逆顺,正行无间者,言知所取之处也。迎而夺之者,泻也;追而济之者,补也。

所谓虚则实之者,气口虚而当补之也。满则泄之者,气口盛而当泻之也。宛陈则除之者,去血脉也。邪胜则虚之者,言诸经有盛者,皆泻其邪也。徐而疾则实者,言徐内而疾出也。疾而徐则虚者,言疾内而徐出也。言实与虚若有若无者,言实者有气,虚者无气也。察后与先,若亡若存者,言气之虚实,补泻之先后也,察其气之已下与常存也。为虚为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佖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

夫气之在脉也,邪气在上者,言邪气之中人也高,故邪气在上也。浊气在中者,言水谷皆入于胃,其精气上注于肺,浊溜于肠胃,言寒温不适,饮食不节,而病生于肠胃,故命曰浊气在中也。清气在下者,言清湿地气之中人也,必从足始,故曰清气在下也。针陷脉则邪气出者取之上,针中脉则浊气出者取之阳明合也。针太深则邪气反沉者,言浅浮之病,不欲深刺也。深则邪气从之入,故曰反沉也。皮肉筋脉各有所处者,言经络各有所主也。取五脉者死,言病在中,气不足,但用针尽大泻具诸阴之脉也。取三阳之脉者,唯言尽泻三阳之气,令病人恇然不复也。夺阴者死,言取尺之五里,五往者也。夺阳者狂,正言也。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者,言上工知相五色于目。有知调尺寸小大,缓急,滑涩以言所病也。知具邪正者,知论虚邪与正邪之风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者,言持针而出入也。气至而去之者,言补泻气调而去之也。调气在于终始一者,持心也。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者,脉口气内绝不至,反取其外之病处,与阳经之合,有留针以致阳气,阳气至则内重竭,重竭则死矣。其死也,无气以动,故静。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者,脉口气外绝不至,反取其四末之输,有留针以致具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反入,入则逆,逆则死矣。其死也,阴气有余,故躁。

所以察其目者,五脏使五色循明。循明则声章。声章者,则言声与平生异也。

译文:

所谓“易陈”,就是一般理论说来很容易的。“难入”,是说一般人很难明确理解其中的精微奥妙的。“粗守形”,是说一般的普通医生只知机械地拘守刺法。“上守神”,是说高明的医生能根据病人气血的虚实情况,灵活地运用补法或泻法。“神客”,是说正气与邪气交争,共留于血脉中。“神”指正气,“客”指邪气。“在门”,是说邪气能随正气出入的门户侵袭人体。“未睹其疾”,是说没有先弄清病邪在哪一经络。“恶知其原”,是说不能明确发病的原因和应取的腧穴。

“刺之微在数迟”,是说针刺的微妙,在于掌握进针出针的手法快慢。“粗守关”,是说一般的庸医只知在四肢关节处作治疗,而不知血气正气的往来盛衰情况。“上守机”,是说高明的医生能够洞察脉气的情况,随机运用补泻。“机之动不离其空”,是说气机之至,皆在骨空(腧穴)之中,了解了气血的虚实变化,就可运用疾徐的补泻手法。“空中之机,清净以微”,是说气机之至很精微,如针下已经得气,就要谨慎注意气之往来,不能失掉应补应泻的时机。“其来不可逢”,是说气刚来为邪气正盛的时候,切不可用补法。“其往不可追”,是说邪气已去正气将要恢复之时,切不可用泻法。“不可挂以发”,是说应细致地观察气之往来,及时运用补泻,不能有丝毫的差错,否则气机易失就难达到预期的疗效。“扣之不发”,是说不懂得补泻的意义,往往误用手法,导致血气竭绝,而不能祛除邪气。

“知其往来”,是说懂得气在运行中有逆有顺有盛有衰。“要与之期”,是说掌握气至的时机,用针不失其时。“粗之暗者”,是说庸医昏昧无知,不懂得气行的微妙作用。“妙哉工独有之”,是说高明的医生却能完全掌握气机和用针的机制。“往者为逆”,是说邪气已去时,脉虚而小,小就叫做逆。“来者为顺”,是说正气渐来时,形气相称而脉见平和,平就叫顺。“明知逆顺,正行无问”,是说能知血气的逆顺虚实,就能毫无疑问地选取腧穴进行针刺了。“迎而夺之”,是说乘其气之方来以泻其邪,这就是泻法。“随而济之”,是说随其气之刚去以补其虚,这就是补法。

所谓“虚则实之”,是说气口脉虚的当用补法。“满则泄之”,是说气口脉盛的当用泻法。“宛陈则除之”,是说血脉中如有蓄积淤血,就应当刺破皮肤以排除它。“邪胜则虚之”,是说经脉中邪气盛时,应采取泻法,以使邪气外泄。“徐而疾则实”,是说慢进针而快出针的补法。“疾而徐则虚”,是说快进针而慢出针的泻法。“言实与虚,若有若无”,是说用补法会使正气来复,用泻法会使邪气消失。“察后与先,若亡若存”,是说应诊明气的虚实,决定补泻手法的先后,并观察气的行与不行,以确定针的去留。“为虚与实,若得若失”,是说用补法会使患者感觉充实而似有所得,用泻法会使患者感到轻爽而似有所失。

“气之在脉,邪气在上”,是说邪气侵入经脉,虚邪贼风多伤人的头部,所以说“邪气在上”。“浊气在中”,是说水谷皆入于胃,化生的精微之气上注于肺,浊气蓄留于胃肠之中,如果寒温不适宜,饮食无节制,胃肠就会生病,所以说“浊气在中”。“清气在下”,是说清冷潮湿之气伤人,必从足部发起,所以说“清气在下”。“针陷脉则邪气出”,是指风热邪气伤人上部,应取头部的腧穴治疗。“针中脉则浊气出”,是说胃肠浊气发病,应取胃经的阳明合穴足三里治疗。“针太深则邪气反沉”,是说邪气在浅层而轻微的病,不应刺得过深,如果太深,就会使邪气随针深入,加重病情,所以说为“反沉”。“皮肉筋脉,各有所处”,是说皮肉筋脉各有一定的部位,也就是说经络各有主治的地方。

“取五脉者死”,是说病在内脏而元气不足的,如用针大泻五脏的腧穴,就会导致死亡。“取三阳之脉”,是说如误用针泻尽六腑腧穴之气,会使病人形神虚怯,不易复元。“夺阴者死”,是说针刺尺泽后的五里穴而泻至五次,脏阴之气泻尽就会死亡。“夺阳者狂”,是说泻夺了三阳的正气,会使病人精神变化而成狂症。

“睹其色,察其目,知其散复,一其形,听其动静”,是说高明的医生懂得观看患者颜面和眼睛色泽的变化,也能细察尺肤和寸口部位所表现出的大小、缓急、滑涩等脉象,就可知道发病的部位和原因。“知其邪正”,是说能知道患者所感受到的是虚邪还是正邪。“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是指进针和出针的两种不同动作。“气至而去之”,是说不论用补法或泻法,达到气机调和,就应该停针。“调气在于终始一”,是说医生在用针时,必须专心致志。“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是说周身三百六十五穴,是脉络中的气血渗灌各部的通会之处。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内”,是说脉口出现浮虚脉象,按之则无。象这样的阴虚症,如果反取体表的病处和阳经的合穴,并留针以招致阳气,阳气至势必使阴更虚以致气竭于内,这叫重竭,重竭必死。由于无气以动,患者死时是安静的。

所谓“五脏之气,已绝于外”,是说脉口出现沉微脉象,轻取如无。这种症状是阳虚,如果针治时反取四肢末梢的腧穴,又留针以引阴气,阴气至则阳气内陷,导致四肢厥逆,厥逆就会死亡。由于阳气竭绝,阴气过盛,患者死时就表现为躁扰不安。

所以要察目色的缘故,是因为五脏的精气都上注于目,精神旺盛于内,目色必然清明,声音必然宏亮,这是说与平常是不同的。

(0)

相关推荐

  • 自我康疗84: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论》

    自我康疗84:解读<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论> 农历天干地支纪年法,十天干十二地支依次匹配推演,就形成了每逢六十年甲子相会.风水流转,每逢六十年庚子相会也是如此. 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又都对 ...

  • 针刺常用补泻手法

    概述 补法:凡是能够使机体虚弱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的针刺方法: 泻法:凡是能够使机体亢盛的功能状态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的针刺方法. 针刺补泻原则: <灵枢·九针十二原>"虚 ...

  • 《灵枢·针解》原文|译文|要点

    <灵枢·针解>出自<黄帝内经>.是战国时期创作的一篇散文,作者不详.本篇论述针刺补泻手法,说明了针下寒热感觉与针刺疗效的关系.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灵枢·针解> ...

  • 灵枢     小针解

    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正气之所出入也.未睹其疾者,先知邪正何经之 ...

  •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小针解

    一起来读《黄帝内经》:灵枢&#183;小针解

  • 腰痛不用愁,火针解您忧

    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是以反复腰部疼痛不适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一类病症.笔者科室常见腰痛患者中约70%为非特异性腰痛的患者,这种疼痛可伴随患者一生.好发年龄在35-55岁,男性患者稍多,主诉多为"医生 ...

  • 黄帝内经| 针解篇(五十四)

    针解篇(五十四)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曰:愿闻九针之解,虚实之道. [翻译]黄帝问道:希望听你讲讲对九针的解释,以及虚实补泻的道理. [原文]岐伯对曰:刺虚则实之者,针下热也,气实乃热也.满 ...

  •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全文翻译 29. 黄帝内经上卷 素问篇 针解篇第二十九

    上卷 素问篇 针解篇第二十九 [本章要点] 一.论述针刺补泻手法,说明了针下寒热感觉与针刺疗效的关系. 二.强调针刺时医者应做到思想集中.态度严谨.明确病位.端正手法,并注意调节病人的精神活动,以利于 ...

  • 黄帝内经| 小针解(三)

    小针解(三) 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所谓易陈者,易言也.难入者,难着于人也.粗守形者,守刺法也.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气,有余不足可补泻也.神客者,正邪共会也.神者,正气也,客者,邪气也.在门者,邪循 ...

  • 靠打“牛奶针”解压、助眠?小心吸毒成瘾!

    失眠.压力大困扰着当代青年,有的人选择默默与之抗衡,有的人则借助药物企图击败它,而事实是,不仅没有驱走顽固失眠.长期压力,反而还药物依赖,像前段时间韩国明星河正宇就爆出异丙酚成瘾!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