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爷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
大爷
文丨韩健 编辑丨娟娟
夕阳西下,炊烟初升,静谧了一天的小村陡然热闹了起来,欣欣然,如母亲般迎接在外忙碌了一天的孩子们。
远远的,一位放羊老汉的身影越来越清晰地显现在村口。高大的身材,衣服不新却干干净净,红扑扑的脸膛,在落日的映照下给人以温暖的感觉,腰板挺直得像村东南的那棵老榆树。他就是我大爷。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总会在想,如果一个地方有标签,那大爷,就是小村的标签,与小村永远烙印在了我记忆的深处。
大爷是本家关系比较近的大爷,因为住得比较近,所以更觉得大爷很亲,很近,给我以慈祥长辈的感觉。
大爷以前在生产队当饲养员,管着大队里两匹马的吃喝拉撒,农忙时赶着马车去地里拉庄稼,农闲时赶着马车去换地瓜干,都是大爷当“驾驶员”。空闲时大爷会把马牵回家,拴到睡觉房间旁的马棚里。晚上会定时添些鲜草或者豆粒。大爷深谙“马无夜草不肥”这个道理。提前让牲口吃饱,马才能在需要它出力的时候完成交给它的任务。
分田单干后大爷留下了那两匹马,耠地耙地样样利落,三五两村谁家需要耕、耧、耙、种、拉庄稼,招呼一声,大爷套上马车,一声清脆的鞭子响就来到地头。那威风凛凛的势头和着那声清脆,如今仍然会清晰在我梦中。
贫贱夫妻百事哀,清汤寡水的日子,村里两口子吵嘴打架的事经常发生。屁股大的村子村东头战争,村西头就能听得真真的,甭管正在吃饭、喝茶、还是喝酒,大爷总会放下手边的一切,急急火火去“战场”。也奇怪,只要大爷八仙椅上一坐,指头一敲八仙桌,爷们的火气就消了,剩下娘们哭哭啼啼指着爷们哭诉骂个痛快,一场战争灰飞烟灭。以后但凡爹娘吵架,孩子们都会飞跑着去搬我大爷这救兵。
那时候日子都不宽裕,只有秋后卖掉庄稼手底下才会有点钱,所以农民那时都叫“秋胖子”。而买肥料,收庄稼缺钱的时候都去大爷家借钱。甚至有借钱的遇到正在大爷家借钱的还没走,脸皮薄的就会下一次再去。哪怕自己手头紧一些,大爷也会让人满意而归。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张个口不容易啊!我亲眼见过大爷挑开门帘进入里屋,打开一层层包裹的小手绢,那小手绢仿佛魔术师的道具,总有源源不断的钱。
我跟大爷感情比较深,从小父亲就经常领着我去他家。我坐在炕沿上,看老哥俩喝茶,茶是花茶,平平常常。大爷整俩小菜,菜不精致却干干净净,瞧着老哥俩划拳行令,偶尔也会为了鸡毛蒜皮的事,争得脸红脖子粗。而我就那样乐呵呵地看着,盼着,赶紧长大啊!
前几年村子拆迁,大爷住的小屋扒掉了,得知这个消息,平常笑眯眯的大爷默不作声,低着头沉思了很久,仰起头,两行老泪簌然而下。风雨飘摇几十载的小屋,承载了大爷太多的喜怒哀乐,悲欢离愁。两行泪,一生情。所有的一切,随着轰然的倒塌声,再无可寻觅了吗?从此经常看到大爷眼望老村的方向发呆。
我和大爷一天的生日,从记事起就提着两瓶酒去给大爷过生日,从开始的“蓬莱阁”“景芝白干”到以后本地地方名酒的“欣马老窖”“欣马特曲”。大爷笑眯眯地坐在太师椅上一一接受晚辈的敬酒和祝福。大爷酒量大,来者不拒,只要是敬的酒手起杯落,一滴不剩。在我记忆里就没见大爷醉过。每年一次的生日聚会一直持续到前年。每次去,大爷都挨个问问,今年咋样?孩子们学习有进步吗?直到去世那年除了耳朵有点背,一点都不糊涂。
去年,大爷无疾而终,享年92岁。走的当天还喝了二两酒。大爷走得无牵无挂特别安详,就像睡熟了一样。我随着殡仪车去的殡仪馆。当高大的大爷随着青烟飘去,成为一把灰时,世间再也没有平息“家庭纷争”,帮人提耧播种的大爷了。
我抱着大爷的骨灰回到家,就像小时候大爷抱着我一样。来到墓地,点起大堆烧纸,烟雾缭绕中,我仿佛看到大爷左手拿鞭,右手扶犁,一步深一步浅,朝前走去……
今生和大爷的缘分至此,来世再也见不到了,见不到了,想到这里,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一滴一滴落在脚下的黄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