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九成宫考古:“粉壁涂泥”见证唐太宗力戒豪奢

魏征上书、长乐公主下嫁、薛仁贵救驾……这些历史上的大事都发生在唐九成宫。近日,考古人员对位于陕西麟游的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发现这个殿极有可能是唐高宗和武则天驻跸并喜欢使用的寝殿——咸亨殿。考古人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对比隋代遗留刻有精美图案的石材,推测应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为著名的“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中记载“间粉壁以涂泥”的历史见证。

  “离宫之冠”

  历经300年风雨

  2020年12月24日,在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举行的“2019年至2020年隋仁寿唐九成宫4号殿遗址考古发掘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考古发掘领队李春林宣布,中断了25年的九成宫遗址考古重启发掘后又有新收获。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是隋唐两朝前后共用的一处避暑行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始建于隋开皇十三年(公元593年),由我国古代建筑大师宇文恺设计与营造,初名“仁寿宫”。贞观五年(公元631年),唐太宗李世民下诏复修仁寿宫,改名为“九成宫”。永徽二年(公元651年),唐高宗李治下令维修九成宫,并更名为“万年宫”,乾封二年(公元667年)又恢复“九成宫”原名,一直沿用至今。开成元年(公元836年),麟游遭暴雨,洪水和泥石流冲毁了九成宫大部分宫殿。从营建到水毁至沦为废墟,共历时了三百多年时间。

  隋仁寿宫唐九成宫,享有“离宫之冠”美誉,隋唐两朝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及武则天四位皇帝20次驾幸避暑,这里一度成为隋唐全国政治、军事、文化和宗教中心,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皇家园林的集大成者。史书记载的唐太宗杖导出醴泉、杨素残民、杨广弑父、魏征上书、长乐公主下嫁、大宴群臣、薛仁贵救驾等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这里。

  隋代“装修”精美

  用料讲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从1978年起就开始对九成宫遗址进行全面的考古发掘,发现其缭城城垣、内皇城城垣、诸多宫殿、亭台楼榭、寺庙、道观及生活设施等众多遗存。有国宝级文物九成宫醴泉铭碑、国家一级文物万年宫铭碑、唐宫廷水井、点将台、梳妆台、缭墙城门等。尤其是37号大殿遗址,被评为1994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八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25年后,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隋仁寿宫唐九成宫4号殿址进行了科学发掘,出土各类遗物标本500余件。

  “4号殿遗址位处九成宫遗址的西南隅、东北距天台山脚30米,发掘显示,4号殿遗址地层堆积保存较好,基本可以看出这座宫殿沿用、废弃和变迁过程。其中的石刻图案十分精美,代表了隋朝建筑高超的建筑艺术和水平,有着重要的可视性和审美价值,值得进一步全面发掘。”据项目负责人李春林介绍,从建筑构材、夯土层理和殿西、南两面破损裸露的断茬等观察分析,4号殿基明显可分隋唐两期,即隋至唐代前期和中唐至晚唐时期,其中唐代部分叠压在隋代的之上。

  宫殿初建于隋代,唐代沿用隋代殿基并整体有所增高抬升,且外围有增建和扩建。殿体由殿阶基、西慢道、殿面础石和殿基周匝散水四部分构成。隋代殿基主要由散水、基台台壁和内里夯土组成,散水和台壁皆为石材砌筑,石材为当地所产的麻绿色砂岩。同类石材皆切割整齐划一,外表打磨光滑平整,体现了工程的严格管理和要求。

  殿基部分周匝各类石构材体量之高大、厚重,保存之完好,当中的压栏石、隔身版柱和地袱石所雕缠枝忍冬纹,枝条屈曲缠绕,叶瓣典雅华美,这些都是以往古代殿堂建筑考古中所罕见,反映了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石作制度的流变,为研究同时期的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4号殿基夯土中所夹杂的卵石层、暗柱等技法为考察隋唐高台式建筑技术提供了素材。

  唐代宫殿发现

  “粉壁、涂泥”

  “唐代增建的部分,包括垫高抬升的基台、殿面、西慢道,慢道西端往西、南、北三面皆出有平台,其中平台南北东侧皆以砖包砌,显示殿西或有相关配属建筑。”唐代以隋代石构殿基为基础,对殿基和慢道整体抬升加高,主要由夯土构成,起夯自隋代压栏石(殿北面为地袱石)同高水平的旧夯茬。发掘显示,唐代增高的基台外壁是以条砖包砌而成,现存殿基台北壁高2.2米,台壁包砖磨砖对缝,砌筑非常整齐。殿面柱础石尚存有14块,皆为方座覆盆式,其中一件上刻“杜”字。从现存柱础分析,唐代殿面大致可复原为东西38米、南北25米,面阔九间,进深三间,是一座殿基高达4.2米的高等级台式殿堂建筑,有可能是当时的“咸亨殿”。此外,4号殿外唐代地面下潜埋有两道排水道管道,部分叠压于散水石上,应是唐代宫内增加的重要引水设施。

  喜欢书法的小伙伴都熟悉《九成宫醴泉铭》,而此次考古发现就有与铭中记录内容相互印证之处。

  唐代殿基外倒塌堆积中还发现大量散落白灰墙皮残块,南侧基台所砌陡板石上尚黏附有白灰皮3至4层,表明唐代殿基陡板石面都是以白灰装饰的。考古人员认为,这或许是唐太宗矫正隋室奢华弊政在建筑上的反映,这个发现应该就是魏征的《九成宫醴泉铭碑》中所言“粉壁、涂泥”的历史见证。

  4号殿或是

  咸亨殿

  通过发掘4号殿,分析其现状、开间布局和建筑规格,再结合历史文献,项目负责人李春林推测,4号殿极有可能是唐高宗和武则天驻跸并使用的寝殿——咸亨殿。

  为何推断其为咸亨殿?李春林分析,第一、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咸亨殿的地势比较低洼,在两河交汇的地方;第二、《旧唐书》等文献中提到它,唐高宗曾在咸亨殿里宴请过一些朝廷重臣,在这里饮酒作诗,互相唱和;文献中也有唐高宗在此观赏《秦王破阵乐》、缅怀唐太宗的记载。“咸亨殿本身就是一个宴饮、唱和的场所,我们推测在高宗时期,它的使用频率较高。”第三、永徽五年(654年)三月,唐高祖李治携武则天在此(此时的九成宫已改称“万年宫”)避暑。当年五月的一天深夜,碧城山上的山洪冲开了玄武门,直泻宫中,宿卫的禁军士兵一看这阵势四散奔逃。正在北门城墙上值守的右领军郎将薛仁贵一边敲击报警,一边冲进皇帝寝殿,将高宗李治背出寝殿,转移到更高的山上。这场山洪冲走了3000余人,冲坏宫内大小殿堂百余间,牛马不计其数。此后李治感慨道:“今夜之难赖得有卿,方免沦溺,吾始知板荡有忠臣。”

  “居高思坠,

  持满戒盈”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古代极为罕见的英明君主。他富有雄才大略,文治武功,所开创的“贞观之治”一直被后世传为佳话。

  由魏征撰文、书法家欧阳询书丹而成的《九成宫醴泉铭》一直被书法爱好者推崇。《九成宫醴泉铭》是欧阳询晚年经意之作,被视为楷书正宗,后世誉为“天下第一楷书”。《九成宫醴泉铭》叙述了“九成宫”的来历和其建筑的雄伟壮观,歌颂了唐太宗的武功文治和节俭精神,介绍了宫城内发现醴泉的经过,并刊引典籍说明醴泉的出现是由于“天子令德”所致,最后提出“居高思坠,持满戒盈”的谏诤之言。此次考古发现的“粉壁涂泥”则证实铭文所记不虚。

  唐太宗要求别人从俭戒奢,自己更是身体力行,反对大兴土木。唐太宗即位后,所住的宫殿还是隋朝时建的宫殿,经战火焚烧,早已破旧。按照惯例,新王朝国君都要大兴土木,另建新宫,至少也要将旧宫修饰一新。但唐太宗目睹隋朝奢侈亡国的教训,“不敢纵逸”,一直不许兴建新的宫殿。史载太宗患有“气疾”,所住的宫殿又潮湿,容易引起旧病复发。有公卿大臣从爱护他健康的角度出发,再三上奏唐太宗建议他营建新宫,唐太宗坚拒不准。不仅如此,在洛阳遭受水灾时,百姓房屋被冲毁,太宗还下令拆掉洛阳一些宫殿,将木材分给受灾百姓,以供修房之用。而洛阳宫殿被大水冲坏后,只是稍加修缮而已。他把宰相魏征上奏的《十渐不克终疏》制成“戒奢屏”“朝夕瞻仰”,时刻提醒自己“闻过能改,庶几克终善事”,也被传为一段佳话。

  唐太宗以史为鉴,以身作则,厉行节俭,力戒贪奢。可以说,贞观时期政治清明,官吏大多崇尚清廉,与唐太宗不无关联,从而为“贞观之治”打下了良好基础。此次九成宫发掘出的“粉壁涂泥”,见证了一段为后世称道的历史。

(0)

相关推荐

  • 考古队:放心盖房子,地下啥也没有,结果老民一铲子刨出国宝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无论是哪一个城市,都有许多珍贵的文物.今天我们来说说一件国宝被发掘的过程,这还得从一位老农开始说起.在1966年,河北省的考古队开始对易县燕下都遗址进行范围较大的勘探发掘工作,总面积 ...

  • 仁寿殿正面

    仁寿殿原本就是一间普普通通的房子,以前乾隆将其命名为勤政殿.1860年被一把大火烧光之后,它被重新修建为仁寿殿,看九开间五进的格局,就知道这座大殿不简单,尤其是"大圆宝镜"四个字, ...

  • 考古界:陕西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

    作为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陕西的文物资源丰富而重要,考古发掘成就令人瞩目,重要发现接连不断,一直是中国考古的名区重镇.在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新一届陕西省考古学会在省文物局和社科联的 ...

  • 河南二里头和陕西太平遗址考古取得新进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今天(2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联合主办"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专题报告会,会上发布了河南二里头遗址和陕西 ...

  • 宝鸡旅游 | 麟游九成宫遗址

    九成宫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新城区,西至北马坊河东岸,东至庙沟沟口,南至杜水河北岸,北至碧城山腰,东西长105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30.9万平方米.这里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南有石臼山,北依 ...

  • 探索未知 揭示本源  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

    -陕西发布全省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 2021-01-27 09:28 陕西日报讯(记者师念 郭青)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重要发祥地,文物资源丰富,经过几代考古人砥砺奋进,考古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

  • 新发现 | 隋唐避暑行宫九成宫:时隔25年再发掘,4号殿可能为唐咸亨殿

    隋仁寿唐九成宫是隋唐两朝前后共用的一处避暑行宫,素有"离宫之冠"美誉,遗址位于今陕西省麟游县城区.1978-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第一工作队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共发 ...

  • 唐楷之冠《九成宫》,华丽的书法背后却是不光彩的过往:弑父篡权

    <九成宫醴泉铭>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晚年的力作,一经写出便立刻确定了此碑在唐楷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可谓是唐楷之冠. 欧阳询是唐初书法四大家之一,虽然是初唐书法家,但欧阳询的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 ...

  • 陕西2020年6项重要考古新发现正式公布

    昨天 20:39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1-01-22 18:06 今天(1月22日)上午,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举办的首届"陕西省首届六大考古新发现"正式发布.经过陕西7家考古权 ...

  • 【本院新闻】河南考古成果展(五)|隋代黎阳仓遗址

    大运河文化遗产考古 05 / 隋代黎阳仓遗址 ↖隋代黎阳仓遗址发掘现场鸟瞰图 黎阳仓是隋代著名粮仓之一,也是隋代至北宋时期永济渠沿岸最重要的粮食仓储和转运官仓.黎阳仓遗址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区东关村,大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