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作品欣赏(三)
2019.03.30 闲云野鹤 https://www.meipian.cn/20cxsh5v 远方的寂静
时间是一种感觉,阳春季节,太阳暖融融的,我们感到时间流淌也慢了下来。苏轼有诗谓:'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说的是在无争、无斗、谈泊、自然、平和的心境中,似乎一切都是静寂的,一日有两日,甚至片刻万年的感觉都可以出来。
由艺术家山静日长的体验,使我联系到中国画永恒感的问题。这是一个很玄妙的问题,但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却又是具体的,只要细心体会就可以发现的。这种永恒感其实是一种真实的人生感受,并非为哲学家所专有。可以不夸张的说,不了解中国画家对永恒的追求,可能有很多画就读不懂。
倪云林的《容膝斋图》,是倪老生平的重要作品。此画的构图并没什么特别,是典型的一河两岸式的构图,画面起手处几块顽石,旁有老木枯槎数株,中部为一湾瘦水,对岸以粗笔钩出谈谈的山影,极荒率苍老。这样的笔墨,真要炸尽人们的现实之思,将人置于荒天迥地之间,去体验超越的情致。一切都静止了,在他凝滞的笔墨下,水似乎不流,云似乎不动,风也不兴,路上绝了行人,水中没了渔舟,兀然的小亭静对沉默的远山,停滞的秋水,环浇幽眇的古木,静绝尘氛,也将时间悬隔了。这可能就是永恒了。
倪云林在题钱选《浮玉山居图》跋中有诗道:'何人西上道场山,山自白云僧自闲。至人不与物俱化,往往超出乎两间。洗心观妙退藏密,阅世千年如一日’。山静日自长,千年如一日,这就是云林理解的永恒,永恒感不是抽象的道、玄奥的终极之理,就是山自白云日自闲,青山自青山,白云自白云,心不为物所系,从容自在,漂流东西,就是永恒。永恒就在当下。
逍遥天地一闲云,浪迹江湖60春,惟有云林画中月,于今照耀南宁人。……古人的精神超越时空,让我们感受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永恒精神。
佛家将时间分为三际:过去、现在、未来,时间在流动,转眼就过去了,人们在具体的生活是在时间中展开的,时间裹挟着欲望,岁月昭示出生命的短暂,时间催促着人,时间也会引起人们的磋叹。有很多艺术家看到这一点,他们要'断三际’,要'’高蹈乎八荒之表,抗心乎千秋之间'’,挣脱时空的束缚,放飞自己,要揭开时间之皮,看看其中所隐藏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
中国哲学原本强调与极静中追求极动,从急速奔驰的时间列车上走下,走入静绝尘氛的境界,时间凝固,心灵从躁动归于平和,一切目的性的追求被解除,人在无冲突中自由显现自己,一切撕心裂肺的爱,痛彻心腑的情,种种难以割舍的拘迁,处处不忍失去的欲望,都在这种宁静中归于无。如苏轼诗中所说:'此心初无往,每与物皆禅’。心灵无迁无住,不黏不滞,不将不迎,时间的因素荡然隐去,此在的执著烟飞云散,此时此刻,就是太古,转眼之间就是千年。千年不过是此刻,太古不过是当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