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美感的构成:内容占七分,形式占三分
原创2021-08-10 19:09·诗道骏言
作者:诗道骏言
一首好诗,它的“好”是从哪里来的呢?可不可以分析一下美感的构成成分?我想是可以的。
还拿姜二嫚小朋友的成名作“灯”作例子:
灯,
把黑夜
烫了一个洞。
其实,就这么简短的一句话,惊艳了天下众人,太多太多的人认为:这是一首绝美的诗!我也有同感。这一句话的诗美在哪里?我想主要在它的内容。它通过灯与黑夜的关系的对比,给人勾勒了一个奇特的图景,作者没有说“光”和“火”。“灯”是具体形象的,“黑夜”是具体形象的,最奇妙的是“烫”“一个洞”。“烫”字暗含了“光”“火”“热”等意思,“洞”又衬托出“黑夜”的无边无际,完整一体。这个“灯烫破黑夜”这个意象非常奇特,又有所根据。人们甚至可以从这个奇特的意象中联想到某种哲理。就是说,这短短的一句话,内涵是十分丰富的,“言简意丰”是好诗的一大根本标准。这首诗有没有平仄对立,从节拍看,节点的字“夜”“烫”“洞”都是仄声,没有平仄交叉的变化;有没有韵?首字“灯”与末字“洞”是有声韵相似性的,这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声韵的回环呼应美,但仅此而已。姜二嫚这首公认的好诗,百分之九十的美感是来自内容,而不是形式。我的这个说法,应该没有错吧。
再以刘邦的《大风歌》为例: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这首千古名诗,主要美在哪里?
a画面宏阔、视野博大,b气势雄伟、情绪激昂,c忧患意识,沉郁悲壮.
以上三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对比、交叉是构成这首诗歌美感的最主要方面,而这三方面都属于内容因素。
有没有形式方面的因素呢?有的。
“扬”“乡”“方”押韵,每句都押韵,形成了韵律美;第一句“起”与“扬”平仄对比,构成声调的变化,第二句“威加海内”[平平仄仄],“归故乡”[平仄平],第四句“安得猛士”[平平仄仄],“守四方”[仄仄平],也有声调的交错变化。这些都是形式方面的因素,它们为诗歌的美感加了分,起到了装饰的作用。
但这首诗是杂言古诗,拿近体诗的格律原则来衡量,它声律方面不完善的地方很多。但是,谁能否定这首诗是一首好诗呢?它的声律形式是附属于思想情感内容的,与诗歌内容的匹配是协调优美的,形式为内容添了彩,而不是拘束了内容的表达。
综上所述,诗歌好与不好,主要由内容决定,形式起辅助装饰作用。如果要量化的话,
内容占七分,形式占三分。
一首诗,如果内容不行,形式再漂亮也不是好诗,充其量可以称为玩意儿,是塑料花,塑料诗。
形式至上是诗歌创作的歧途,是一切文学创作的旁门左道,雕虫之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