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生死录:活着
到2019年建军节,创业已满整三年。
三年的时间里,我想的最多的一件事是:如何让自己的公司“活着”。
一
2016年4月,我所在的文化传媒公司因为发展需要,从深圳搬到了杭州。我已经安家在深圳,没法一起跟着迁移,只得办了离职。
头一个月,也试着去找工作。初始内心是有优越感的,怎么着原来也是知名文化传媒公司高管。面试通知不少,谈的也都愉快,不管是负责招聘的HR还是公司老板,都对我很客气很热情,大都说看过之前有关我做过的案例,有的还组织内容员工学习过。但一到了谈钱就事先喊苦,说现在实体经济不景气,影响了文化传播行业,薪酬可能跟我预期的会有点差距。
实际差距不是一点,开最高的一家也只有我原来的三分之二。
对于已38岁的我来说,本身这个时候找工作也尴尬,要中层以上的管理岗才会考虑。对于非常成熟的公司而言,不会轻易更换中高层人员,即使要换,也基本从知根知底的熟人间或者合作伙伴间找。那就只有初创型企业,这样的公司,大都处在为生存打拼阶段,断断开不出太高工资。
这时,在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的高健游说我自己干。高健是我前同事,因脾性相投,很快处成了铁哥们。
他说一把年纪,打工太憋屈。说我也说他自己。
开始我有犹豫。关于创业的悲惨故事听太多了,原公司老板在几次喝高时也说过:“千万别创业!我创业几个月后就后悔了,才知道当年每个月领取旱涝保收的工资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我推脱高健说再找找看。
时间又过去一个月,工作依然没有着落,而且几乎没有高不成的机会出现,都是低不就,距离心理预期相差太远。职场对于找工作的中年人太不友好。高健又见缝插针来怂恿我,说他有客户资源,我做好执行就可以。
我约了高健谈成立公司的具体细节。
两个月之后,我们文化传媒公司的营业执照下来了。我们选在八一建军节开业,想借当年打响反对反动派第一枪的日子,讨个好彩头。高健主外,我主内,我出资多一点,占了51%股份,公司法人也就由我当。又招了一个设计,一个文案,四个人的小公司就算上路了。
二
高健之前说的很多客户资源的关系,并不像他认为的那样牢固。许多之前说好的,成立公司后就给我们做的业务,并没有给过来。公司间合作的事,没有白纸黑字签字盖章之前,口头承诺就等同于男女热恋的誓言,不算数的。
好在与我之前上班那个公司合作的两个客户,知道我成立公司后,就主动联系,想继续与我合作。高健又从他原来公司里撬了两个单过来。我们就这样磕磕绊绊向前走。
头三个月,我跟高健都不领工资,想着让公司账户上多存留一点钱,不至于急用钱的时候捉襟见肘。三个月后,我查了一下公司账目,账面总共趴着不到三万块钱,不够我之前上班一个月的工资。
三个月来,好歹也有二十来万的流水,就两个员工的工资加每个月一万左右的房租而已,怎么只存留这么一点钱?
我找来外包的财务,事无巨细核算了一下。没有任何差错。当时心里凉凉一片。
以前上班时,我们老板总在公司群里发哪个办公室下班没关空调了,谁又忘记关闭打印机和饮水机开关了。我总觉得小题大做。一个老板关心这样的小事未免格局太小,内心里有一点小小的鄙视。
真正自己创业做老板了,才知道要保证公司一个最基本的运营,每天需要支出的费用不计其数。当家后才知柴米贵。
自从跟财务核算了公司每月支出后,天天下班我都会检查公司的各种电器开关,偶尔遇到没有关闭的,破口大骂的心都有。那时才知道省下的都是赚的。
三
2017年春节前夕,我们接到一个三十万的项目,对当时的公司而言,算是超级大单。此时公司已经有六七个员工了。
关于招人,我跟高健有过争执。我认为公司初创期,人员不宜过多。他不同意。当几个项目赶到一起,就会出现顾此失彼,他又急于给合作客户交出成品。他说客户最大,我们不能为了节约人力成本耽搁交付时间。无法之下,只能在高健的一再要求下又招进了几个执行人员。
这也直接导致我们的盈利率迟迟提高不起来。
因为公司创立没多久,订单并不稳定。当手头项目完结、又没有新的合作进来时,多出来的员工就会处于空窗期,工资和各种福利又要照发。所以对于初创公司来说,不能用已经运营良好的成熟公司那一套,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必须一个人当几个人用。实在赶不了进度,宁可跟客户商谈顺延交付时间,或者直接舍弃一点不太重要的项目,也不要盲目扩招。这样你才有可能保证公司一点一点走在向上的路上。
那个三十万项目执行到第五天的时候,客户把电话打到了我这里,投诉我们的出品跟他们期望的相差有点远,考虑要不要中止部分细分项目的合作。
询问得知,原来是高健将一份未经我审核的外发文案发给了对方。新来的员工不太熟悉流程,直接把初稿发给了高健,高健就想当然以为我已经审过。之前确实发到他那里的都是经过我手的成品。
我把高健喊到我的办公室,商量如何处理。急火攻心,傍晚六点左右接的电话,七点半的时候,我嘴巴上已经起了火泡。
商谈对策期间,我去外面取个东西,见那个犯了错误的员工正叫了外卖,边看着综艺节目边大快朵颐。回到办公室我就把东西狠狠朝桌子上摔去。我们都急得火烧火燎了,这个事故的始作俑者竟还吃得下饭?
后来我想明白了:不管出现什么问题,最后兜底的都将是老板。对你来说是生与死,对打工者而言只是一份工作。
我也针对事故检讨我的问题,怎么就漏掉了审核?不能因为入职培训过了就把责任推给员工。
创业之后,我也会抽时间上一些企业管理课程,即便不去现场上课,也会通过一些收费的知识工具获取。其中很多专家和商业成功人士都讲到放权,说一个公司的一把手不要事必躬亲,学会让员工做员工的事,老板做老板的事。
道理都懂,知易行难。
对于一个十来名员工的创业团队而言,所有的事都是老板的事。每一个创业老板,都自带焦虑,这种焦虑让他们每个事情都想过问一下,把一下关。这跟信任无关,也不是不放心下属,更多是不放心自己,怕因为自己的一次偷懒或者疏忽,没有多看一眼,从而导致差错的出现。
一旦出了问题,心里就会万般自责:为啥发出去之前自己不再搂一眼?也许再搂一眼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四
2017年年中,合伙人高健开始给我出难题,讨论给客户对接人员回扣的问题。
关于回扣,以前我在原公司上班时,负责部分外联工作,总有跟我们合作的渠道方暗示可以拿回扣。我全选择拒绝,我说只要把活干漂亮就好。自己做公司后,也强调不要给甲方回扣,因为一旦有回扣产生,无论你做得好或者坏,都不单纯是能力与水平的问题。
可负责销售的高健讲在中国如果没有回扣,就没法展开工作。他说因为之前谈的基本都是熟悉客户,有无回扣还没太大问题,开发陌生客户,没有这个根本没法开展。
在高健强烈要求下,我只能选择妥协。
当老板后,尤其创业期小老板,独善很难。同流合污都九死一生,清高已成妄想。
但默许回扣并没有让订单猛增,这不过是让我们跟大家站在同样的竞争线而已。一个合作的诞生需要各种条件,这些条件包括技能水准、成功案例、价格、效率、社交、人格魅力、谈判能力、合作前景描述、PPT制作、演讲能力、谈判当天情绪等等。这不是加法的问题,是乘法,一个环节不到位,就是零。
五
我们在各种磕磕绊绊,战战兢兢中走过两年。虽没赚到什么大钱,庆幸的是也没有死。许多过来人说创业头三年很重要,只要撑过三年,基本都能成。遗憾的是大部分都没撑过来。
我跟高健说,按照规律,我们再熬一年就能出头了。可18年的秋天,高健决定不跟我熬了。
他说开公司当老板,吆五喝六,看着声势唬人,外人看起来也风光,实际上还不如他一个人单干时候挣钱多。
“赚多赚少先不说,两年来,早上一睁眼就想工作,晚上闭眼最后一件事想的还是工作。每天都是扑面而来的问题,睡觉做梦都梦到跟客户谈业务。谁都有退路,咱们没有。谁都可以甩手不干,咱们不能。没周末没假期,我老婆都跟我吵着闹离婚了。老子受够了,还是回去赚舒心的工资去。”
我差点跟他说我也受够了,我老婆也跟我闹离婚,而且当年也是他把我拉上贼船的,现在他倒先溜之大吉了。
可我不能意气用事。当时公司还有几个未结案的项目,且也有新的合作在商谈中。于我而言,作为公司法人,不能对合作方不负责任。
我选择硬着头皮撑下去。
高健说他退人不退股,投的钱还放在公司里,分红也不要了,等赚够钱了本金给他就好。公司将来万一赔了或者直接倒闭了,他就只当投的钱打水漂了。
之前听过太多朋友合作开公司,最后反目成仇的故事。当初我也有担心,怕因为金钱或者工作上的不同意见导致跟高健朋友都没得做。有次吃饭,借着喝了两瓶啤酒的劲,我还对高健说:“如果有一天我们没弄成,倒闭关门了,也希望是因为我们能力的问题而不是别的原因,否则我会心有不甘。”
后来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所以,对于高健,我只有感激,没有怨言。
六
之前我一直拒绝创业,除了各种担心外,还自认为有点社交障碍,不太愿与陌生人打交道,遇到频率不对等的,更是选择敬而远之。开公司后,逼着自己好了一些,但也远没到不管跟谁都自来熟那种程度。
高健退出后,一时半会也没找到合适的人来顶他的空缺,我就一块抓了过来。那之后的几个月,唯恐自己认识的人太少,抓住任何一个机会去接触人,去建立联系。因为你不知道哪一个联系就有可能转化为一段合作。
对于创业者来说,如果觉得自己有社交障碍,估计是没被逼到山穷水尽,否则作为公司最大的销售员,你巴不得每天都去接触和建立新的关系。
自己跑了几个月销售后也发现,对比起应酬、社交、谈判、从陌生到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合作等等工作,顿时觉得坐在办公室写文章做设计是很幸福的事。
因为写文章做设计靠的是硬实力,只要你牛逼,技术高出活好,就可以凭一己之力搞定。销售不行,你自己牛逼还不行,还要受制于各种客观条件。销售考验的不是技能,是综合能力,外加一点运气。
到了2019年初,公司已经发展到二十多号人。规模扩大让我更有紧迫感和焦虑感,因为这意味着需要赚更多的钱才能养活公司。
以前,总会听到一些公司老板讲到使命感,讲到社会价值。惭愧的是自己创业后,只想着如何能够多签单多赚钱,如何让公司活下去?从未想到哪怕一点儿崇高以及伟大的事。我将其归结于自己的格局不够。
也许格局跟物质基础有关,等将来公司做大了,实力雄厚了,我的格局估计就会跟上来。
公司扩大了,业务也从线上制作与推广扩展到线下活动。19年开春,接了一个大型论坛的现场布展项目。
论坛举办的前一天晚上,我带着线下活动部的员工进场布置物料,结果发现一个背景板的尺寸不对。布展场地在南山,我一直合作的印刷厂在布吉。我先打电话给印刷厂让他们即刻安排人制作,然后安排员工继续在场地布置其他物料,我开车横跨三个区去印刷厂等着拿修改正确的背景板。
全部搞定已经凌晨三点。开车回家路上,驶到红树林时,我把车靠了边,抽烟呆坐。
想来自己创业都马上三年了,还要跟着员工这样熬夜加班,还要大半夜去印厂等着拿物料,内心有点挫败感。公司虽然运转正常,但除了员工多了一些,其实也没赚多少钱。每到发工资的前两天就紧张,唯恐账上的钱不够。
唯一进步的是现在不会随便发脾气了,也不会遇到事就尿急就嘴巴起火泡。任何时候都淡定得很,也搞清楚了一点:只要想干事,你就会遇到事;想干多大的事,几乎也就会对等遇到多大的问题。
我有几次对朋友讲,虽然各种苦逼一样没少经历,虽然也没赚到多少钱,但赚了个人修为。
那天在红树林没有像电影桥段那样大哭,也没对着空气大喊大叫,就是吸了两支烟,想了想事就赶紧开车回了家。因为眯一觉后还要赶去论坛现场盯活动。
七
创业三年来,后悔的少,自责与自我怀疑很多。
以前打工,老板总跟我谈忠诚,谈情怀与未来。那时我内心总嘀咕“别尽谈理想,多谈点钱。”角色转换后,换成我跟员工谈情怀,谈忠诚与成长了。我总想的一点是:如果公司赚了大钱,我更希望跟员工先谈金钱,再谈情怀。物质上去了,才有空间谈精神。
为了学习,也看各种创业故事。看到那些成功案例,焦虑也自我怀疑,想着是不是自己的能力不够,不是做老板的料?别人怎么就做的那么轻松,融钱跟玩儿似的,赚钱也跟玩儿似的,自己却每天在生死线上挣扎。
这种对比后的自卑和自我怀疑也很折磨人。
有朋友说,你要创新,要去搞点新技术高科技的东西,文化传媒这种传统行业,既不会有资金关注,又没有多大空间,只能赚苦力的钱。可我只擅长做这个,那些来钱快的不会搞,盲目扎进去估计死得更快。所以每次也都自嘲,说看似做了老板,其实跟民工差不多,也是赚的卖力气的钱。
我创业后一直有个习惯,每年建军节会复盘一下一年来的经验与教训。整个三年下来,林林总总也列了不少,如下:
首先,打工的时候总觉得假期太少了,当老板后才发现一年竟然要放这么多假!
控制情绪,许多问题本来不严重,由于情绪引起新问题所造成的二次伤害,反而比问题本身更严重。作为公司一把手,你的情绪管理尤为重要。你的情绪会引领公司情绪。
多锻炼,创业拼的不是一时输赢,而是考验持续生存能力。尤其要多跑步。几乎没有什么症结是一场五公里的跑步疏解不了的。创业三年来,我都不记得有生病不能出门的时候。
多看书,增强内在力量。许多的倒下不是因为工作上的苦,更多是因为心理压力承受不住。
适当放松,整天把自己弄到满弦并无太大作用,气定神闲、从容不迫一些,反而比较快。
面临抉择要当断则断,哪怕判断失误了后期修正。许多公司的内耗主要浪费在拖延和犹豫不决上。
让学习形成持续性,但要会学习,不能照搬。没有成功可以复制,学习思维,不要学习具体操作方法。
所有的合作没有所谓的甲方乙方,合作一旦达成,只有一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别被那些喊苦喊怨的文章骗了,吓住了,创业不全是这样的。只能说焦虑与苦是当今生活的常态,创不创业都要经历。这种常态在创业当中所占比例比较高而已,但并不意味没有幸福与喜悦。比如我们搞定那个三十万订单客户投诉的时候,加班到深夜一起到大排档喝酒撸串的时候,凌晨不睡觉、四散在不同空间但却在一个群里激烈讨论工作的时候,生日聚会相互朝脸上抹蛋糕的时候。打工基本意味着平平淡淡,创业你才能吃到最苦与最甜的饭。我一直觉得当年凌晨两点搞定那个三十万订单的投诉后,去夜市吃的那碗蛋炒饭最好吃。
最后奉劝一句那些不甘心打工,老想着自己创业做老板的人:珍惜每个月旱涝保收的日子,如果有一份能够维持家庭开销的工作,就别轻易出来创业。
综上,给后来者以为鉴。如不能为鉴,就当笑话放松也好。
九爷:小小水果商,城市蒙面客。
微信号:Jiujiangguojia
新朋友可长按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