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跟我学波动17---波动结构中终结形态之二
波动结构中最恼人的东西是似是而非,这一讲其实不是讲终结形态楔型的,而是讲伪楔型的。
一个结构的起点与终点把握住了,至于中间过程中是什么都不重要,根本无需去理会到底是第几浪(波浪理论)。这是做波动分析与波浪理论形而上学所不一样的地方,即抓住头尾细节,忽略中间细节,中间段的结构,你只要知道它是个持续趋势就行了,结构的起始与终结判断才是重要的。
而前面第16讲中所说的终结形态楔型,就是在波动中出现的这样的形态。
但是,市场很多时候的走势是不会如教科书那样规范,很多时候出现的波动结构是似是而非的。这让很多人感觉到困惑,到底什么才是真楔型,什么才是伪楔型。
本质上讲,要分清真伪必须对形成这个形态时结构所处的位置要有充分的理解,即在某级上升或者下降主段中是不可能有楔型结构的存在,如果此时市场出现似是而非的楔型形态,在没有确认是否定之前,仅仅从指标的背离判断上看,它就像是个楔型。而当后面走出来之后,指标的背离会先出现否定此前背离的判断。
上升伪楔型(这种情况会比较觉)通常也叫上升三角型,但它不是正上升三角型,正上升三角型是一个直角边在上的直角三角型,上升三角型则是一个类似于楔型的上下沿都是向上倾斜的三角型。
举个例子吧(见下图一),这是上证指数从08年10月到09年5月27日区间的波动结构图。
图一:
从上图看,如果你以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怎么看它都是个楔型。而且从下面的指标看,指数的上涨也是出现了指标的不断背离。这种背离出现在指数有了相当涨幅之后,市场的表象即为,低位买入者不断出现获利了结,所以,指数走得纠结而矛盾。这种情况怎么判断?
其实,在指数分析上。我很早以前说过,一个指数的趋势,应该有两个以上的指数交叉验证。08年末开始的行情,上证指数的结构一直不是很清晰,根本看不出来是一个推动结构。但是,你细心一点看看其他几个大小指数,沪深300与中小板综指及深综指、深成指,在这段区间时多是推动。所以,同期的上证指数尽管结构的细节似是而非,但趋势趋同应该是本质上的东西。所以,这个位置形成楔型假设的可能性小,这是第一;第二,是上图中的上涨段,市场始终处于谨慎而恐高的状态。这样的市场氛围里市场是很难形成阶段顶部,市场形成阶段顶往往是在一种情绪化的环境下,如果没有一次疯狂,是难于形成真实的顶;第三,这段行情是信贷资本源源不断地推动上涨,信贷资本进场有先有后,它的特质是不会形成大的调整,因为人人都恐买不到;第四筹码分布的堆积也表明那位置不可能形成楔型。
信贷资本进场与指数结构出现背离,它本身表明了此象非象。因此,如果不是固化主观思维,是比较容易判断出来这位置不可能是楔型。
我们看一下上图的后续走势(见图二)
图二:
图二上的上证指数在6月1日出现上跳空缺口,如果前面是个楔型形态,就不可能在高点出现的调整之后的反拉中出现上跳空缺口。而这个位置的上跳空缺口,多少有某级主升的意味。在后续三日内不补时,下方的指标已经否定了此前的顶背离,且高点已经创出新高并突破了三角型上沿。这更加确认了前面的楔型假设是错误的,如果此前操作已经是减仓的,你不可以持续你的错误,返身再进才是纠错(当然,资金量级太大的不能这样轻率地做,那会令你无安全边际可言。)。
三角型形态是很典型的形态,尤其是伪楔型。当它真实突破上边沿,后面通常是一轮飚升。而其幅度的测算也很简单,只要将三角型形成时的最宽处幅度,从尖端处向上叠加即可。正三角型或者等腰三角型通常也是如此测算,而且这后二者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三角型尖端处经常也是出现转折节点的时间。
sulon 2011/07/06 9:03
PS:
目前市场还有一冲,在高位节点出现前,不应该作主观的测顶操作(除非资金量级奇大)。对于沪深300指数,用RSI指标趋势线控制止盈点是合理的选择。我还是那个观点,这就是一个反弹结构,不应有太过分的看多预期。至于它会不会超预期上涨,也得等这个高点出现之后的回压结构走出来时,才可作进一步的判断。再往上就撞天花板了,哪怕是能冲过也得有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