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加坡
再谈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加坡
跟随周国平校长访学新加坡(59)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微信群、朋友圈里很多人,都在传送节日的祝福。
昨天我发在朋友圈里发了关于中华传统文化在新加坡的文章,有朋友看后留言说:“近年来,中国也越来越重视传统节日了。”这是肯定的,许多地方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呢。比如,好像我们每一个地方,都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吧。他们开展了许多活动,经常与我们的学校进行合作,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触这些传统的东西。
(南洋孔教会的中华传统文化论坛)
其实,新加坡的华人祖籍都是福建和广东一带的。这一带的人们,本来就非常注重传统习俗,如今七月半的广东也仍然保持着烧纸的习惯。我只是为在如此发的新加坡,依然能够保留这种文化,而心生感慨。当然,作为国人理所当然,应该要为弘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做更大的努力。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更为如此。
此行出来的目的,不就是来学习他人的优秀做法和经验吗?因此,我总是想方设法,去寻找新加坡的优秀做法。的确,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继续来说说他们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做的一些努力吧。上次,给我们上课的王国华老师,给我们分享了他原来所在的中正学校的一些做法。
这是一所传统文化气息非常厚重的一所学校。校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孔子像等各种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比起我们国内大多数学校都要更传统、更中国。在学生集会广场的正前方,“好学力行、自强不息”八个大字,每天都默默地激励着学生。学校里不仅开设了传统大鼓、民乐团、武术等CCA课程,还有校长亲自设计的《弟子规》的校本课程。楼道上、楼梯拐角处等地都布置着,传统文化的经典句子,达到以文化人的宗旨。
虽然只是在课件上看到的一些图片,但是这已经足够让我们在场的三十五名校长感到震撼了。
(华文教研中心大院)
后来,我们到了新加坡华文教研中心,可谓是亲临感受那一番异国他乡的“中华校园”。大院里也如中正校园一样,中华传统风格的设计,让人心生惬意。虽然没有我们中国园林那般精致与秀丽,但是能够在数千里之外的新加坡,看到这番情景,实在亲切得很。一来到这里,校长们就情不自禁地走上小桥,或坐、或靠、或拍照,仿佛已经忘却了自己来时的目的。
来到教学楼,看到各个教室的指示牌,真是让我感到惊讶。“雪芹室”、“从文室”、“清照室”等一大批名家的名字,被用在了各个教室的命名上。在楼道上走过,那一种中国文化的气息,向我们扑面而来,让我们很自然地想起了这些作家的代表作。
什么是文化的熏陶,我想这就是。
新加坡的华人,在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所付出的努力还真是让我感到意外。不仅学校如此,社会上的一些组织,也在不遗余力地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如新加坡南洋孔教会,这是一个弘扬传统文化为目的的民间组织。他们通过开展中学生孝道营、明日领袖锻炼营、青年团等各种活动,以及设立孔子基金会奖学金的形式,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入会。
另外,在新加坡还有诸如福建会馆、潮州八邑会馆、漳州总会、培华基金和陈嘉庚基金等各种社会团体,都在积极弘扬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们办培训、搞活动、做慈善,通过自己的行动来传承和宣传文化。昨天晚上,采访的那两位小姑娘告诉我,她们每周都会做活动,为穷苦的人送去大米,为他们的孩子送去笔记本电脑等。
走在路上,如果向人问路,他一定会很热心地告诉你该往哪里走。上次几位校长向一位保安问路,他没有马上告诉他们怎么走,而是跑回了办公室拿来了地图,用地图来给他们指路。
难怪有人说,新加坡是儒家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