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七:从“月魄涵江”说起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作为长期在龙海市工作的龙文区人,我常常会自问“龙文的由来呢?”,那可不是“龙海市的步文镇”简称。因为,它还包括了龙海市原来的郭坑镇和芗城区部分辖地。那么,原来“步文镇”的步文是学“步”谁的“文”呢?这与龙文塔的建造宗旨雷同吗?塔者,佛家用以固守珍存得道高僧大士的“舍利子”。俗语:“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里面的“浮屠”就是佛舍利塔;道家地理先生常立塔于城隍东隅八卦巽位,以制煞挡白,其意似《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回应座山雕诘问的黑话,即“天灵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以保一方平安;如果是儒家建塔,其寄意是否与树碑立坊建祠通用,以彰显一方的先贤圣哲,值得商榷!今天,位于九龙江西溪北溪交汇的三叉河以西、镇头宫之后凤凰山的龙文塔,其所彰显的是龙文区乃至漳州市不可或缺的“龙的精神”与“文化涵养”吗?可能是吧,因为,如果没有“龙”的精神,龙文就不能发展了;同样,离开了“文化”的涵养,龙文哪有和谐社会的现实!问题是,漳州先有龙文塔,而后成立龙文区。那么,去哪里追溯当年建塔之时取名“龙文”的缘由呢?“龙”者,十二生肖唯一虚拟的动物,中华民族吉祥而又高贵的图腾象征;“文”字,在古汉语中有“纹”之意。如果按照儒道两家共同的文化渊源《易经》象数派的观点,龙文区地处九龙江西、北两溪交汇处的“金三角”,其东部的云洞岩、瑞竹岩、仙亭岩、聚奎岩、青云岩、石室岩和照莲岩等漳州城著名的“外七首岩”上布满嶙峋怪石,尚从空中鸟瞰这一方水土,犹有一条神龙蜿蜒在锦绣的漳州平原之上,天工开物“龙纹”其身,故“龙文”应为“龙纹”的通假名称。不过,以《易经》义理派的观点而言,那就另当别论了……

  带着种种疑惑,从翻阅《辞海》和毛泽东同志点评过的《二十四史》了解到,古代中国文化重名节而轻物利,司马相如在《喻巴蜀檄》中说“身死无名,谥为至愚”,漳州也有“虎死留皮,人死留名”的谚语。“谥”者,封建时代官方正统的盖棺论定。古代凡去世之后被皇帝赐封追谥者,无不备极衰荣,是要树碑立传并永载史册的。而其中被谥号为“文”者,人数极少,有时几个朝代才出一个人。在这里面,先秦时期的孔子受谥最多,自汉武帝“独尊儒术”后,其创立的儒家学说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维护封建制度的思想文化,孔子被谥奉到“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这一高度。其次是孟子,也被谥封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唐代有唐宋八大家之韩愈,号“韩文公”;南宋有朱熹,云洞岩上的朱文公祠便是祭祀朱熹的;明代被后来尊称过“王文成公”的心学大师王阳明和清代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曾国藩“曾文正公”,却找不到皇帝赐封的谥“文”。细览漳州的府志方言,发现有许多漳州的先贤得到过皇帝谥号赐封,如唐代开漳圣王陈元光的孙子,在中国最早创办书院“松州书院”的陈珦受谥为“文英”,他的儿子、陈元光的曾孙也受谥“忠宪”;南宋颜师鲁被谥为“定肃”;北宋闽南名医吴夲被南宋追谥为“大道公”并追赠“保生大帝”称号;明末黄道周被谥为“忠烈”,郑昆贞被谥为“十师”等。最值得一提的,是明崇祯九年(1636年),出生于龙溪县洞口社(今属龙文区蓝田镇),高中万历丙辰科(1616年)殿试第一甲第三名探花的林釬,被皇帝赐谥为“文穆”,旧官书常称其为“林文穆公”,漳州的老百姓则多敬称其为“林阁老”(老资格的东阁大学士)。他的表弟,出生于邻村梧桥村黄坑社的陈天定后来也于明天启四年(1624年)高中进士,并且当过“吏部郎中”,太常寺少卿,民间常以“陈吏部”同其表兄合颂,可惜的是陈天定并没有谥号。当年从万松关往漳州城的官道上所立的“澹泊宁静、中正和平”牌坊,就是对“林阁老”受谥的志念。当时凡经所在,“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所敬。

  中国封建社会制度定型于汉武帝刘彻的时代,到了明末崇祯登基莅政时,一千五百年过去了,封建政治制度虽已经极为成熟,但由于崇祯的父皇神宗“万历君”在位47年中,有43年闭门炼丹求长生想做仙不问政事,加上皇兄熹宗也宠信的魏忠贤,以其为首的东林阉党篡权滥施暴政,当时的下层老百姓,比起一两千年前的祖先,一点儿家产也没有。农夫工女,日夜操作,仅以糊口,一遇事情,惟有举贷,年景稍差,难免缻甑生尘。先前儒家“亚圣”孟子说过:“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唉。”孟子也曾向天追问一个令他伤心的问题:“如之何其使斯饥而死唉?”其时的老百姓生活可谓“水深火热”了,因此,就有关内的李自成、张献忠等“造反派”呼众揭竿而起,反乱势如燎原之火;关外女真族在努尔哈赤率领下,从脱离明朝统治到走向一统东北,进而率兵进犯山海关以图中原。林釬的学生思宗崇祯皇帝执政后日夜殚精竭力,也想力挽大明江山于即倾,可惜由于积重难返、内外交困而功亏一篑。甲申年三月十九日,当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破京城大门之时,便是崇祯皇帝走上煤山(今景山)自缢之日。要不然,林阁老的“林文穆公”传誉一定不仅如此而已吧!

  这是龙文塔中“文”的渊源吗?我想不尽然。因为早在南宋,作为漳州知府的朱熹也有“文”谥,虽然明朝的林釬的官阶比朱熹大,但其临漳影响却没有朱熹大,何况林釬是朱文公理学的后学推崇者。当年,朱熹作为漳州“知州事”,其时所接纳的嫡传弟子陈淳,即“陈北溪”,后世影响亦极大。比之代表“东湖出才子”的父子双进士王遇,即“王东湖”更享有盛誉。可见,龙文塔这个“文”,应该喻指因为有了朱文公的“紫阳过化”,漳州才变成了儒家文明的“海滨邹鲁”,从此这里真儒才子,人才辈出,甚至达到“科第文章,抗衡上国”的盛况。据《漳州府志》记载,明代有一位朝鲜新科状元,不远万里来到漳州白云岩“紫阳书院”朝圣取经。而“林阁老”这个“探花”也是在“朱文公”的新儒学“理学”熏陶下产生的。我想,龙文也好,步文也好,其中的“文”意内蕴,那就是朱文公、林文穆公等先贤圣哲所倡导的儒家传统思想,特别是理学文化。可见,“闽南碑林”云洞岩所彰显的文化主题,龙文塔中的“文”意渊源,至今已跃然纸上了。那么,作为在九龙江上跨溪对峙的“姐妹山”云洞岩与白云岩,也成了名符其实的“理学名山”了。

  古往今来,无数的忠烈勇士和圣贤夫子,为了实现他们所倡导的文化精神而孜孜不倦、诲人不厌,甚至忍受过惊人的痛苦和巨大的压力,如大家所熟知的周文王入狱而作《八卦》,司马迁受宫刑而续《史记》。离开漳州后的朱文公,不久便遭到诬告,在“伪学”查禁、众弟子罢官去职的氛围中坚持理学集成,而后影响中国历史七百多年。当年林阁老不顾丢官弃位,坚决同奸宦九千岁魏忠贤进行抗争,为民请命……无论是自号“紫阳夫子”的朱文公,还是立牌“澹泊宁静、中正和平”的林阁老,都试图以其理学的光辉,帮助人们不断驱除因为“物欲横流”的世情而滋生心中的乌烟瘴气,而后由于心清则气正,气正则风顺,风顺则社会和谐幸福,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夙愿。朱文公已经离开我们八百八十年了,其理学思想却曾经影响了中国历史七百多年,虽然由于后来统治者的盲目抬高而成禁锢发展的教条。但其中属于儒家传统思想的文化精华,其影响已延续至今并存在于漳州老百姓的日常风俗之中。

  《说文解字》中的鬼话说:“人死了后,上天为魂,下地为魄”。朱文公十九岁高中进士后过五年,二十四岁出仕担任同安县主簿(相当于办公室主任),带着他的铁杆随学“粉丝”弟子来到时属泉州府同安县管辖的龙池岩创办“华圃书院”。后来,山上有一块大石刻着“月魄涵江”碑文。正因为有这个“魄”字,而引来一出现代板的民间故事:“文化大革命”期间,当地老百姓高举革命旗帜,带着“反对三封四旧”的造反精神,把龙池岩“华圃书院”旁边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圣石林”炸乱掏空,其中包括唐太子李忱的题诗、朱熹的“溪山第一”和“环山抱海”手迹等珍贵的崖刻,这一片“圣石林”终也与云洞岩山脚下曾经保留但已经失去许多的“闽南碑林”命运一样。当时,距离龙池岩最近的山村潘厝社,有一位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潘阿大,仗着七子八婿之家势,也对“圣石林”打起了另外的主意……有一天,他也率众上山了,对着别人先前还不敢动,上面分明刻着清朝曾经作为御用瀚林大学士、泉州府伊叶廷推进士那极具颜体行书嫡传手笔的“月魄涵江”大石头动钎了……二年后的另一天,潘阿大却带着更多的族亲,气喘吁吁,连扛带拉,把这片留有文字的石头往龙池岩上的回迁,因为原来的位置在龙池岩禅寺的后山,海拔实在太高了,当时又没有什么大的机械设备,只好点香谢土把这片石头安置在龙池岩禅寺右下方龙眼树下(至今却成了“龙池麻辣鸡”的门面招牌)。在当时,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促使潘阿大幡然悔悟呢?为这事,我后来在参与灿坤工业用地征迁工作时,从当地群众中探到了究竟:原来,潘阿大采用了山上“圣石林”的石材,冒着充当“资本主义尾巴”政治风险,为自家盖了一排猪舍,养了三批菜猪,结果都大失所望。第一批养30头,三个月后均染上了猪瘟全军覆灭;第二批入栏40头,四个月后也得了“软脚风”,一只接着一只抬出去卖给黑市场;最后,他索性再养将近100头,为了这些猪仔,阿大自己也住进猪舍茅屋,日夜在那儿精心饲养呵护,没想到在大猪快要出栏的某一夜,全场的大猪头头口吐泡沫,急跳而死。其原因以现在看来也简单,是黄叶笋菜食物中毒……历经三遭“洗礼”的鄱阿大几乎倾家荡产,他那往日的“大房角”底气也荡然无存了,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找到平时他都不太相信的算命先生“张天师”问签卜卦,那“张天师”煞有介意地询问他:“有没有得罪过哪方神灵呢?”阿大起初说“没有,没有……”,一摸头上肿痛的疙瘩,想起来了,盖在猪舍上方的那块石头分明写有“白鬼”两字(“月魄涵江”的“魄”字)……“哎呀!”他顿时惊出一身冷汗,对算命先生连说:“准、准、准。”于是,这就有了第二天再次动员全家大动干戈返搬石头的善举。

  当年,御用瀚林大学士叶廷推进士曾带着对朱文公无限崇拜的心情,择日率众长途跋涉莅临龙池岩考察,他先到唐朝太子李忱洗过澡的“龙池”泡一趟,再爬上山颠去领略“松涛海韵”的独特风景。白天玩不过瘾,晚上还走过“凌波彩虹桥”、“拍门”,来到“圣石林”静坐观天象。时值夜半三更,月出东海,忽见南边九龙江入海口水面上波光鳞闪。叶廷推顿时为之一震,惊叹这分明像是“金月之魄”、“紫阳之魂”,是先贤“朱文公”在召唤呀!于是,他立刻回屋摆墨,运作狼毫,写下了苍劲潇洒的四个大字——“月魄涵江”,并于次日嘱随人请来石匠名师,将其刻在山上面江的巨石上,为龙池岩“圣石林”增添了一片“神来之笔”。

  也许正因为先有叶廷推瀚林大学士“月魄涵江”碑刻,才有了今天《月泊龙江》拙作问世,这虽有“乌鸡假凤飞”之嫌,但我的愿景也一样是美好的,愿故乡漳州的山山水水,总会有皎洁如轮的明月,更常沐浴那艳阳、紫气和清风!谨以此献给理学大师朱文公农历十月二十二日诞辰880周年纪念活动,并作为中国人民防空成立60周年宣传教育活动书籍,同时捐给以“文”为目标、不断进步的母校步文中学建校40周年纪念。

  备注:为了尊重至今仍健在的当事人,本文“鄱阿大”为化名。

(0)

相关推荐

  • 到白云岩寻宝去

    少年时读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总觉得诗人太夸张了,白云深处如何住人呢?前些时候,前往漳州白云岩,不仅领会到"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境,还探寻到几处很有价值的历史瑰宝. ...

  • 【兰溪棹歌】柱竿山范增庙

    柱竿山范增庙 刘鑫 汪诗编号 88: 亚夫遗庙一偏崇,石像传闻毅魄雄.当日奇谋浑不用,封侯血食是何功. 原注 范增庙在苧竿山.宋·乡贡进士董纲记云:楚·范增庙,晋·天福间有石像呈异.故庙于此.水旱疾疫 ...

  •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朱熹联语考辨二则 作者简介       刘锋,天津大学副教授.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天津市楹联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楹联>杂志主编.       对联作品曾13次获中国楹联学会&q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八十七:小平,您好!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郑小平老师 我的龙海好朋友中,有两位"郑小平",一位是道溪的同班同学,原建设局长郑小平,他给我的印象很深,就是对世道看得很清晰-当年他任好用岗位&q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七十七:"可爱的豆子牛"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漳州水仙花 栽培水仙花不容易,三年才有一季的收成,第一年叫"芽仔",第二年叫"种仔",第三年才有水仙花头作为成品入市....这是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九:金风法雨话古林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最近,龙文区作协发起一个<村庄不远>的诗歌创意写作活动,感觉不错,其实小石码的<村庄不远>,风景尽在紫云岩,岩中古林禅寺,别有一番儒风禅影! 有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八:民间故事:月峡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民间故事:月峡 梧闽 文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南海观音动土改造装饰紫竹林山门,为了使她的道场更加庄严壮观,便驾起祥云径直来到天庭向玉帝请求赐给她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三:透视叔本华——追究无聊与痛苦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1788-1860年)是西方最具影响的"悲观主义哲学家".他出生于德国贵族世家,先是以纨绔子弟面世,后以冷竣智慧的人生哲学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二:柏拉图与“理想国”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柏拉图是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的大哲学家.大思想家,理念论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他既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极为优秀的学生,又是著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极为卓越的老师. 古希腊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四十:“心”学王阳明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王阳明,字伯安,名守仁,自称阳明子.世称阳明先生.浙江余姚人,也就是当今著名作家余秋雨的家乡人.王阳明于1472年出生于封建官僚地主家庭,少时就读私塾,以"读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三十七:《三八线》的灵魂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当朝鲜战事处于相持阶段,为了在谈判桌上赢得更多的筹码,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向上甘岭某高地发动了轮番进攻,守护阵地的志愿军某连队异常顽強,成功地击退了联军多次立体进攻,以 ...

  • 梧闽微信杂文系列之九十七:将来面子最值钱

    梧闽文学作品展示 微信文章系列 看着马云的"支付宝"攻城掠地拿下欧美和日本的应用服务市场-我不禁为自己作为中国人而自豪-虽然,最廉价的自豪感是"民族自豪感",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