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作文培训 | 视角变化

视角变化

[基础知识]

波诡云谲的春夏秋冬,鬼斧神工的山川形胜,无一不可以作为你说话的素材。朱自清以“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等画面,描绘了春到人间的美丽景色,给人以无穷的希望和力量。老舍以济南的山水为描写对象,突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显著特点,使读者对这块山明水秀的土地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虽说是“自然”景物,但有时也会有一些人为景物的点缀;所以,这里所说的自然景物,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纯自然”。你具体描写时更不必过分“自然”,要有意识地注意不同角度的搭配,以使笔下的景物更具诗情画意,为烘托人物、突出中心意思起更大的作用。──就如同摄影取景一般。

这里所说的“取景”大致有以下六种:

一曰鸟瞰俯视。同样的一个景物,平视、仰视和俯视得到的效果各不相同。尤其是俯视,不啻于将你的视角扩大多倍,能发现许多从其他角度难以看到的奇观。所以说,你写景时可尽量站得高一点。

二曰色彩搭配。自然,本身就是五彩缤纷的,你描写时如能注意到这一点,尽可能将不和谐的色彩排除在取景框外,将和谐的色彩安排在一起,互相点缀,互相映衬。你可以浓妆,也可以淡抹;你可以使色彩外露,也可以把色彩暗藏。虽说是五颜六色,但不能显出丝毫的粗鄙俗气。张志和写《渔歌子》,用“白”、“青”、“绿”三种外在的色彩以及“红”、“白”等暗藏的色彩绘出了一幅《归隐图》。

三曰晦明变化。可以这么说,阳光是摄影的生命,没有阳光,拍下的照片是死气沉沉缺乏立体感的。如同摄影一样,任何一个景物,有阳光时与无阳光时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在阳光的正面照射和侧面照射下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你注意到这一点了吗?

四曰感官转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无不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等,如果你能以感官的感受转换来安排顺序,读者会感到分外的亲切。如朱自清在《春》的“春风图”中,从触觉、嗅觉、视觉、听觉诸方面将无形、无味、无色的春风写得有声有色。在《社戏》中,鲁迅先生描写十几个孩子摇船去赵庄看戏的途中景色,也是以视觉、听觉、嗅觉等的转换为顺序,有效地烘托了“我”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虽然说没有人硬性规定使用感官转换写景的具体顺序,但是,在实际运用时,必须使你的顺序符合客观规律。

五曰虚实相间。所谓的实景,指的是你按实际情况描绘出来的景物,是现实主义的产物。但是,你在观察某一景物时很可能还会有想像,这想像出来的景物,就是虚景,这是浪漫主义的产物。写景,如果你能将实景与虚景结合起来,则能为文章添色不少。

六曰点面结合。这里所谓的点面结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衬托”或“烘托”,所谓的点,指作者重点描写的景物;所谓的面,指作者未曾重点描写的其他景物,其目的,是为了表现某一个整体的不同侧面。

当然,有时刻意求工也会适得其反,故凡事总得有个“度”,而这个“度”的掌握在于你平时的观察,在于你对美的感受。

[例文赏析]

向前望去,这片平原与天空简直分不出界线。惟一的分别是,它的颜色焦黄,而天空却是蔚蓝。这就是大戈壁沙漠。

跟人们所想像的不一样,这里似乎从来没有过任何风暴。相反的,这里还似乎经常有雨。我记得从前在阿拉伯沙漠上空飞行的时候,那里干燥和淡黄色的细沙,常常被狂风卷到半空中,形成螺旋式的擎天圆柱。远看去,这些圆柱很像神话中从天降下的龙。但这里却是那么平静!在那些起伏不平的、数不清的丘陵之间,隐隐地闪耀着许多根弯弯曲曲的银线。它们是雨过后流水所遗下的痕迹。雨!这似乎是戈壁沙漠的一个特点。沙层因为经常被雨洗刷,看起来像是被糊上了一层柔软的黄泥。黄泥现在当然是焦干了。这种焦干的状态,使人联想起前期的、干枯了的海底。

当你立足于一定的高处向下俯视时,你会发现脚下的景物与以往不同:原本狭小的视角变得开阔了,原本局部的景物变得全面了,原本宽阔的空间变得狭小了。例文中,作者“在戈壁沙漠上飞行”,看见了“在那些起伏不平的、数不清的丘陵之间,隐隐地闪耀着许多根弯弯曲曲的银线”,显然,这许多根银线是一些雨后的暂时的河流。──如在平地上观察,最多见其一二而已。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朱自清:《春》)

因为写春花,因为要表现春天的热情奔放,所以,作者以一句“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将鲜艳夺目的鲜花表现得淋漓尽致。如果换一些淡雅的色彩,显然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远处方山如屏,秦淮似带;近处村舍相望,田圃纵横,道路津梁,行人车马,无不纤细入微,仿佛眼前展开了一轴工笔长卷。而当日出日没之际,在晨烟夕雾的迷蒙中,城犹潜龙,山若伏鳖,馆阁楼台,隐约参差,远峰近树,依稀可辨,人们又好像面对着大幅的泼墨山水。无论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大自然都要向人们展示它那变幻无穷的奇妙景色。

(刘叙杰:《巍巍中山陵》)

所谓晦明变化,大多数也是一种时间推移,不过比按时间推移写作的要求更高。初学写作,晦明之间不必变化太多,可以先写阳光下,后写阴雨时,或者逆序;可以先写阳光直射,后写阳光斜射,或者逆序。如例文就是先写“阳光灿烂”时,后写“晨烟夕雾”中,晦明变化,景色各异。

尽管百花百色,绿才是春色。天公一枝笔,在大地上涂抹,涂一次绿一分,直到夏初绿得透不过气来为止。中国的山水画不是青绿,就是赭,师法的是自然。树林越来越密,树阴越来越浓,树上的裘越厚,人身上的衣服越薄,树枝露出的地方越少,人身上露出的地方越多。早有人赤膊了。走上高冈俯瞰,但见绿成一片,也分出几等深浅,有带黄的浅翠,有带黑的浓绿。附近的树上还有夹了深绛、浅紫、灰白等等的杂色,深浅相同,织成奇锦。

春天有味道,你可以闻到,不用说芬芳的鲜花了,就是青草也有朴实的香味,可以嗅个够。瞎子也知道春在哪里,春天可以接触到。脚下是软软的草。风吹在身上再不刺痛肌肉,恰象温柔的手抚过,你只要出了门或者打开窗户就知道季候。寻春最容易,处处都是。

谁都知道春天的音乐最中听。天不亮枝头的鸟已经象青草一般等得不耐烦了,这些小音乐家组成乐队,一齐和鸣。也有独自高歌的,旁若无人。这些免费娱人的歌手闷了一冬,现在要痛痛快快施展一下本领。给春送来降临的口信。你要早起,要到树林里,要细心听。城市中人不免错过了听鸟,也错过了赏春──城里只有雪才是最显著的季节变化,因为灰色的水泥掩盖了一切。

(《春》)

例文仅500来字,却写得有声有色有味,作者将立体的春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因为作者在三个自然段中,各用一句话领衔,依次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官,通过这些感官的感受来表现立体的初春景象。相信,读者读了这篇文章后,也会调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自然,并写出美丽的诗篇。

清新的空气混着泥土与小草的芳香扑鼻而来。我伫足徘徊,贪婪地呼吸着,似乎能吸出乡村的淳朴。虽然现在是深秋,没有什么姹紫嫣红的花,也许它们与这样的小乡村不相配,放眼望去,却是一片新绿,绿得那么无垠、无私、清纯,不时能嗅到绿的芳醇与清香。叶儿被雨水冲得发亮,几朵黄色的小花点缀其中,恰到好处。

(朱殷:《乡村小景》)

有时候,调动感官写景还可以循环反复。例文不长,但是作者却从嗅觉写到视觉,从视觉写到嗅觉,再从嗅觉写到视觉,两个循环,将深秋生机勃勃的田园风光凸现在读者的面前,令人叹为观止。此也是感官转换写景。

那天晚餐后,天色已渐渐暗下,伙伴们三五成群地往长堤走去,并肩在长堤上坐下。长堤的那边是秀姑峦溪,朦胧中,犹见微微粼光,是波光?还是星光的倒影呢?是星光吧,因为今夜的一切都是属于星儿的。看,连月姑娘都已知趣地躲藏起来了。今晚,星儿们正举行着一个大盛会,所有大星小星都换上了她们最明亮美丽的衣裳,赶来参加这个群星会。这边亮,那边亮,这儿闪,那儿闪,闪亮得好拥挤,谁说天空宽广呢?这个会场恐怕连星儿们跳个舞,转个身的位置都没有呢。盛装的星儿呀,我想问问你,你把所有的光都毫不保留地闪耀今夜,明晚怎么办呢?

(黄琼之:《港口之夜》)

选段的写作对象是港口的星空,是“实”的,然而作者却避实就虚,从水中的“星空”──秀姑峦溪水中的星影入手。正式描写星空的过程中,作者又来了一个“虚”化──想像“所有大星小星都换上了她们最明亮美丽的衣裳,赶来参加这个群星会”,正是由于这虚实相间的写法,将一幅灿烂的星光图展示在读者的面前。

盛夏的天气,烈火般的阳光,扫尽清晨晶莹的露珠,统御着宇宙一直到黄昏后,这是怎样沉闷啊!人们在这种压迫下,懒洋洋的像失去了活跃的生命力,尤其是午后那更是可怕的蒸热。马路上躺着的小石块发出孜孜的响声,和着炙人脚心的灼热。在这个时候,那所小园子里,垂了头的蝴蝶兰和带着醺醉的红色的小玫瑰,都为了那吓人的光和热露出倦怠的姿态来;只有那些深藏叶蔓中的金银藤,却开得十分茂盛,当一阵夏天的闷风,从那里穿过时,便把那些浓厚的药香,吹进对着院子开着的门里来。

(庐隐:《象牙戒指》)

选段中,作者向读者展示了一幅盛夏午后闷热图。懒洋洋的人群、滚烫的石子、倦怠的蝴蝶兰与玫瑰,作者都是一笔带过;而对于那并不起眼的“金银藤”,作者却重笔浓彩,精雕细刻,为的是表现闷热中的另一侧面。此为点面结合。

[小园学步]

㈠、用鸟瞰俯视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㈡、用色彩搭配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㈢、用晦明变化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㈣、用感官转换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㈤、用虚实相间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㈥、用点面结合法描写一处景物,200字左右。

[题目㈠]

站在18层的窗口

站在这座椭圆形大楼18层的东窗前,整个工业园区立即展现在眼前。那波光粼粼、风帆点点的水面就是金鸡湖,湖对岸,隐隐绰绰,井架林立。脚下就是那条享誉中外的湖滨大道,二三十对新婚夫妻,正在草坪上举行着婚礼。虽说是有高有矮妍媸不一,但男方一律西装革履,女方一律婚纱曳地。偏北,是成片的住宅小区,小区中的绿地就如嵌在一件名贵服装上的一粒粒宝石。偏南,是工业区,园区的厂房有一个特点,很少超过三层,正因为如此,我们所在的这座椭圆形大楼显得特别的挺拔。

一般来说,鸟瞰俯视法写景适合于粗线条勾勒,因为受视觉条件的限制,无法精工细描。但是,习作却写到了新郎新娘的妍媸不一,莫非是用了望远镜?──作者无意间忘记了自己所处的位置,将近处所见搬到了画面中。

[题目㈡]

家乡的荷花

一说到家乡的荷花,那情景宛如就在昨天,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家乡的荷花与别处的不同,抹去了过重的矫饰,卸掉了几多铅华,给人以端庄和凝重之感。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我喜欢坐在大木盆里,双手当桨,到水里去采撷荷花。荷花又名水芙蓉,是草本名贵花卉。荷花的花瓣是鸭蛋形的,在其同类中算得上是硕大无朋的。色泽雪白而带红色的韵致,恰似少女美丽的脸庞,略施脂粉,柔嫩妩媚。花蕊是鹅黄色的,在一条条排列有序的金丝绦的环绕下,中间是一个雏形的莲蓬。荷花,其素若春梅绽雪,其静若松生空谷,其艳若霞映澄塘。擎在手中把玩时,只觉得暗香浮动,沁人心脾。难怪曹子建在《洛神赋》里,盛赞他心目中的洛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每年的7月份,是荷花盛开的时节。站在高处极目远眺,但只见,蓝天碧水之间,在丽日的映衬下,一团团青青的荷叶,一望无涯,一朵朵鹤立的荷花,纤尘不染,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落其间,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浓艳并不等于美,红花绿叶足以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习作者在表现荷花那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那么,水色应该淡淡的,阳光应该是柔和的。但是,作者却把荷花的背景设计成蓝天、碧水、丽日,就有点儿喧宾夺主了。

[题目㈢]

荷池的两边

一道长满爬山虎的墙边,是一个荷花池,荷花池被一条长廊分成两半。离墙较远的那一半,满池翠绿,小阳伞一样大的荷叶挤满了整个水面,任何一个走过长廊的人,都会被那碧绿夺人的翠色吸引。荷花已伸出水面,粉色的、白色的荷箭,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分外的娇嫩,给绿叶涂上了迷人的亮色。有的展露笑容尽现风采,有的含苞待放静若处子,坐在廊中,竟能从空气中辨出淡淡的幽香。另一半荷池,由于终年在墙的阴影下,荷叶大大小小参差不齐,荷叶没有丝毫的亮色,一大半的水面裸露着。几茎荷花向长廊另一侧倾斜,就如长期营养不良的小孩,正在伸颈探望着邻家孩子手中的食物。

这儿所说的晦明变化,应该是一种时间的推移,不应该是空间意义上的晦明各半。或许是习作者理解有误,竟然以空间来诠释这里的“晦明变化”。

[题目㈣]

我第一次见到大海

经过长途跋涉,我们来到了海边。首先,一股夹着腥味的气流扑面而来,令我作呕。接着,只见波浪汹涌,卷起千堆雪,海上的狂涛巨浪如万马奔腾,呼啸着向脚下的礁石扑过来,激起无数的碎沫,礁石也好像在颤抖,海发怒了!那蔚蓝、平静的大海,现在竟变成了疯狂的精灵。此刻,我才知道大海竟是这样的可怕啊!可是,两个小时后,大海逐步趋向平静,海浪渐渐平息,波涛澎湃的巨响变成了悦耳的交响乐。大海在耀眼的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远处海天相接,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大海上驶着几叶白帆,海天融成一体,简直无法分清哪是海,哪是天。

没有人规定感官转换的顺序,但作文中的感官转换必须符合一般的认识事物的顺序。当你来到正在涨潮的海边时,你首先感受到的必定是大海震耳欲聋的巨声,于是,先通过听觉写大海的呼啸;紧接着,你会闻到海水的腥味,于是,通过嗅觉写大海的腥味;再通过听觉写大海的渐趋平静;当潮水退落,你静下心时,你会仔细地观察平静的海面。这样才合情合理。但是,习作者却先写嗅觉,接着写视觉,然后再写听觉……显然不符合客观规律。

[题目㈤]

水底的灯影

大厅中央有个月牙形的清水池,那水清澈见底,水面上撒满着一长串彩色灯的倒影,犹如一只孔雀在休息,人世的喧哗仿佛也惊动不了它。分开看,盏盏灯影又仿佛是孔雀羽毛上的彩斑在闪闪发光,那光随着水所泛起的层层涟漪不断地变换着形状,似乎还可以听见鳞片相击时那悦耳的声音。

大厅中的月牙形的水池、五颜六色的彩灯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但是,那只孔雀,那只所谓的“孔雀”却是作者想像出来的,是虚的。正是由于这虚实相间,作者把一幅美丽图景呈现到读者的眼前。但是,“一长串彩色灯”与“孔雀”又有什么相象之处呢?“虚”的实在太“虚”了,将灯影比为“龙”还差不多。

[题目㈥]

野花·牦牛

白水河边的牦牛,似乎有了“用武之地”。上边是碧绿剔透的一潭,潭水由玉龙雪峰的雪水汇聚而成,凄神寒骨;中间是砌成一个个半圆型的台阶,潭水从这些台阶上漫过,向下流成了渐渐湍急的白水河。五六头牦牛被主人牵着,乖乖地站在这些台阶边,等待着游客爬上它们宽阔的背脊;然后淌水到彼岸,然后回来。掏出一点儿钱,过了一把瘾,公平交易。我觉得这儿的牦牛似乎比牦牛坪的幸运:虽无没膝达腹的冰雪,却有盈寸刺骨的凉水;虽无重山峻岭崎岖小道,却有数寸参差不齐的台阶──有毕竟胜于无。然而,我也觉得这儿的牦牛如同遍野的野花、小贩摊上的工艺品一般,仅是一些点缀,仅是一些玩偶。

粗看,这个语段中似乎“牦牛”是点,而其他景物是“面”。但是,把它称作“点面结合的一段景物描写”却为时过早。因为作者明显为了“牦牛”而描写其他的景物,是一种有意识的烘托,而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点面结合的景物描写(如上文中的庐隐《象牙戒指》中的那段)。

[体验研究]

取出一些比较成功的风景画(或风景照片),依次对照本单元所说的几种“角度”;同时,分析说明景物描写“取景”时还可考虑哪些“角度”。

(0)

相关推荐

  • 环境描写的手法

    手法术语:1.俯仰远近相结合.作用:使描写的景物具有层次感立体感. 2.动静结合.以声衬寂. 3.点面结合. 4.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 5.多感官描绘:视听结合,通感. 6.正侧结 ...

  • 初中语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小标题的形式创新又适合

    初中语文,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小标题的形式创新又适合 作文的水平真正提升了,形式上的创新或不创新并不重要.但是我们在提升的路上,还是希望能经常给自己一点新鲜感.‍ 那么新鲜感便来了,山东济南2019年 ...

  • 【陕西】付紫瑞《夏日景物》指导老师:孙贝

    夏日景物 西安高新第七小学六年级 付紫瑞 夏先生欢笑着来到了我们身边,学校里.池塘边,草地上--到处都变了样.留心一看,原来夏先生有他独特的喜好,我们快去看看吧! 夏先生喜欢绿色和粉色.千亩万亩的荷塘 ...

  • 深圳作文培训 | 学习生活剪影

    学习生活剪影   [读题] 所谓"剪影",是指从一个大事件或大事物中剪取一个小片段来加以描写的一种写作手法.而"学习生活剪影"就是要求写作者以剪影的形式来表现学 ...

  • 深圳作文培训 | 就这样被打动

    山东烟台:就这样被打动 考场真题 题目:就这样被打动 要求:①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30行):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放人名.学校名和地名. 文题解读 今年烟台的作文保持了一贯的风格,简单 ...

  • 深圳作文培训 | 一双手

    四川卷:一双手 考场真题 朱德的母亲虽出身贫寒,却用一双手幸福了家庭,成就了儿子:植树的牧羊人虽失子丧妻,却用一双手战胜了孤独,美丽了荒溪;朱丽华虽双目失明,却靠一双手璀璨了人生,感动了中国;疫情防检 ...

  • 深圳作文培训 | 成长的路上

    成长的路上 [读题] 题目"成长的路上",指的就是"成长的历程".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既是自然生理的发育,也是社会认知的扩大和深入.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跌跌 ...

  • 深圳作文培训 | 描写乡间小路的优美的句子

    [小引] 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凉爽舒适.路边的野花随风摇摆,默默祝福着秋的收获.以下描绘乡间小路的优美的句子都选自经典范文,我们一起来阅读欣赏.吟咏背诵吧. [摘抄吟咏] 1.河堤小路,绕城而行,往来 ...

  • 深圳作文培训 | 写雪的句子

    摘抄吟咏] 1.雪花像鹅毛像柳絮像蒲公英的种子,飘飘悠悠地落了下来,好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整座城市都被一层银装裹住了,寻是冬爷爷做给这座城市的新衣服. 2.雪花飘飘,整个绥芬河变成了一个白茫茫的世界. ...

  • 深圳作文培训 | 描写雨景的句子

    描写雨景的优美的句子 [摘抄吟咏] 1.雨,静静地下着.这场春雨驱走了寒冬残留的痕迹,使春天更美,使人们更爱春天.瞧!树木发出嫩绿的芽儿,小草也钻出了地面,连楼房也似乎挺直了腰板,真是万象更新啊! 2 ...

  • 深圳作文培训 | 中考满分作文指导《最懂我的那个人》

    最懂我的那个人 [真题回放] 请以"最懂我的那个人"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 字左右.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解题] [试题解析] ...

  • 深圳作文培训 |中考满分作文指导《——征服了我》

    ______征服了我 [真题回放] 请以"______征服了我"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处填上合适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②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