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深夜为啥要打更?若没人打更后果严重,古人智慧令现代人叹服
在磁器口古镇,每当夜幕降临时,大概晚上七点,就会听到一慢一快的打更声,如“咚~咚”“咚~咚”“咚~咚”,连续敲了三次之后,就会听到一个老者在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到了九点钟的时候,听到一阵打更声之后,又会听到一句:“鸣锣通知,关好门窗,小心火烛”,从天黑到天亮,一晚上能听见五次打更声。
这种每天晚上打更的人,叫作更夫,自从1949年以后,就基本上消失,一般是两人一组为搭档,穿着黄色工作服,提着一个灯笼,手里还会拿着一个锣,每天夜里要从七点钟开始,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钟,一晚上敲五次,到了第五更的时候,也就到了凌晨三点了,由于古时候都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更夫格外辛苦。但是那种打更带来的感受,人们也体会不到了。
打更这个传统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其实已经不得而知了,但是他历史渊远,起源于原始的巫术,是用来驱邪用的,因为夜晚太安静了,古时候没有时间观念,夜晚中是很漫长,而且古代夜晚只有烛火没有电,也有人说:“晚上是邪祟出来做的时候。”人们对夜晚充满了恐惧。所以一开始的打更人是法力高深的巫师。其中《红楼梦》就有巡逻打更驱鬼这个情节。
打更一词第一次出现在杨万里的诗《不寐》中:深山五鼓鸡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但是据推测,在宋朝以前就已经有打更的习俗了。那么为什么要打更呢?如果没有打更有会怎么样呢?
古人打更是为了报时,打更人夜巡也只会在人口聚集的城镇地区,他们看起来只是一个报时的,其实,他们存在避免了很多灾祸发生。因为古代的房子都是木房子,而在那个没有电的时候,人们最常用的就是蜡烛照明,烛台不小心打翻了就会走水,从更夫的第一更锣“天干物燥,小心火烛”我们就能知道,这是要预防火灾。
第二更锣是“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在古代的时候盗贼很多,需要提醒那些万一忘记关门的百姓,关门,保管好自己的财物,第三更是“平安无事”,也就是作为一个提醒,如果什么都没有发生,就能听到这句平安无事。第四更是“天寒地冻”,因为这到了夜晚最冷的时候,提醒人们盖好被子。第五更锣是“早睡早起,保重身体”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在难熬的人也得睡觉了。同时,如果晚上发生了什么灾害,同样也可以通过打更的方式报告给各家各户。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成了民国大总统,但是很多人可能没想到,他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在夜间守护大家的更夫,他的父亲孙成达也是打更界的名人,1813年,孙成达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里面,为了养家糊口,他16岁就去鞋店当学徒,因为精通一点学风学,后来又做了15年的更夫。
不过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更夫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儿子,一个是长子,是个改变家庭困境,带领全家人走向富贵的人。一个是孙中山,被所有中国人铭记的革命先驱。更夫这个职业说出去虽然没什么面子,但也是不能被人轻视的职业,现代有时钟,夜晚灯火通明,但是在古代并非如此,而是什么都没有,在夜晚什么都没有。如果没有更夫在夜晚勤勤恳恳的工作,他们的夜晚似乎少了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