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简介
前言:根据前面简版反响,得到许多“粉丝”们的认可(一线教师共鸣),现把较为详细版--“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放出。目的就是能与大家多交流、学习、共享。本模式纯属个人之研究及个人教学的反思型整合,有许多研究和践行过程的不足之处。个人观点,只是认为“做教育就是在做我们的理想”,只要在教育教学岗位,站在“讲台”我们就是在做“一辈子的教育学”。
一、“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简介
“导、学、练、展、评”,为是“环”又是非“环”之模式,其核心点,就是告诉大家,“模式”不仅仅是一种模式体现,也是我们课堂教学的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动作的“规范”体现。似流程又非流程,更是教学中教与学的策略体现,同时也是系列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结构中(课前、课中、课后)的优化组合。其中,目标,是“方向”;导,是学习“地图”,是关键;学,是行为方式,是重点;练,是体验,是抓手;展,是交流,是手段;评,反馈,评价,是催化。五个环节,为线,又相融合一。
开展“导、学、练、展、评”课堂,需要,把课堂还给孩子,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作为课堂目标,搭建良好教学支架(如导学案),提供充分的“工具箱、资源包、脚手架”,搭建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平台,在点燃、激励、唤醒中,在学习任务和问题驱动下,身动、心动、神动,有序开展有趣的“独学、对学、群学”合学、 讨论、展学的学习方式,把“闻知、说知、亲知”学习过程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实现自我和同伴认知建构,有着成功和收获的喜悦。
“导、学、练、展、评” 课堂模式构建的出发点和终点,就是构建“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希望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出发,致力于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以学生已有知识(概念)和观念(元认知)作为新教学的起点,设计相应的促进学生学习的教与学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自主认知建构的机会,乐中学,在“学”中生成,在“学”中生长,在“学”中生活。
“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基于学习“活动”作思维构建,体现“教学有线,活动有序,架构有模”,有“模式”,可以规范教学思想,强化教师思想转变和原则把握。有模(统一的思想、理念、教学原则、规范等)才会有样,有样才会出特色。“有模”“有法”“有原则”会让我们去上课更有底气和张力。带着前沿的思想包含有先进的教学原则、现代的教育教学理念,渊博学科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等走进课堂,可以“运筹帷幄”,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效率”“效益”。
但特别提醒大家,教学有模可循,应基于“无限”衍生思考。
好课堂一定是“授人以渔,授人以宇”。因材施教是每个教师教学追求的目标,但知易行难。课堂要切实做到赋予学生学习的责任和权利,以学生的困惑为起点,以学科的问题为基础、以教师的解惑为引导,引领学生在“学习困境”走向真实“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历程,实现知识架构、思维碰撞、能力达成和精神锻造,最大限度地满足其个性化学习。课堂真正体现让学习可见,让学习真实发生,课堂体现目标高效达成,让学生学习有良好的增值(学习力的提高)。
二、运“模”的几点建议:
课堂教学需不需要模式?固“模式”还是追“要素”? 问题、活动、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三块基石”。问题、活动、评价指向课堂学习“做什么”、“怎么做”、“怎样做好”,三者结合才能实现课堂高效。没有“三块基石”,所谓的“模式”课堂教学就无从实施,教学组织、教学过程也都成了空中楼阁。所以个人也建议,“模式”用好用活,一定要有理念,要根植教学,教研结合。课堂是有形的,也是有神的,更是有意的(课之魂),要在理念指导下引领你的行动。
1.构建高效课堂须关注一下五个方面:
一“核心”——课堂上的师生、生生关系(真相长)。
两“关键”——小组学习和导学……。(导学联动,真合作、真互动)
三 “环节” 、三“技巧”——三“环节” 课堂预习、展示和反馈三环节中的“抓两头促中间” ;——独学、对学和群学的学习形式。(真交流)
四指导思想与灵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学习为中心”,“以学定教、少教多学、学导结合、及时反思”。(真主体)
五“让” (放手、放心)——放手,能让学生观察的,就让学生自己描述;能让学生表述的,就让学生自己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就让学生自己体验;能让学生思考的,就让学生自己分析;能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推断。放心,见解让学生(自由)讲;重难点让学生(充分)议;思路让学生(自己)悟;规律让学生(反复) 找;总结让学生(自己)写。(学习真可见)
2.注意成功的改革思维共同特点:
关注学习目标(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育品德”作为课堂目标);
关注自主学习(预学)(先学后教);
关注导学有序(“三案”--预学案、探究案、提升案);
关注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建设,群学、对学);
关注任务问题驱动教学(质疑、解疑的生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关注体验式教学(重视情境设置教学,重视探究性教学);
关注评价教学(课堂的过程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作业、检测));
关注情感教育(对话、互动、展示,教学相长);
关注模式,但不“模式化”(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才是最好的模式)。
3.运用模式必须坚持的原则 坚持“六个不同”。
年级不同,学法、教法和训练方向不同;
课型不同,学法、教法和训练方法不同;
科目不同,学法、教法和思维方式不同;
科目相同,内容不同,学法、教法不同;
科目相同,内容相同,班级层次不同,学法、教法不同;
科目相同,内容相同,班级层次相同,学情不同,学法、教法不同。
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这“六个不同”,一旦相同就是僵化、教条化、模式化;一旦相同,我们的教学行为就缺乏智慧和艺术,就是违背规律的盲动和不负责任行为,只有真正体现这些不同,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
4.把握“少教多学”之研究思想和理念
“少教”,是要求教师有针对性的教、启发性的教、发展性的教、创造性的教,少点包办,少点说教式灌输,“少教”不仅是形式上、时间上的概念,而是更多体现在学科思维及情感层面上的,减少孩子或让孩子逐步摆脱对老师的“教”的依赖,教师多点激励、唤醒、诱导、启发,多搭建“学习支架”,多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学生积极地的、自主的、主动的有深度的学习,强调教学合一,“以学定教、顺学而教”。
“多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学、独立地学、合作地学、有深度地学。真正实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减少“教”的时间和空间,多给予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扩大和激发“学”的动力(欲望、兴趣、动机、创新意识)和效果(以学习为中心)。突出教学内容的探究性、问题性及生活性,重“导”重“诱”,多启发,帮助学生与教学资源展开深层的“对话”,淡化内容“数量观念”,突出“惑”从“困”中来的自我意识的认知需求,突出学习的“知、情、意”的习得和领悟生成及认知的建构,力求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率,实现“减负、增效、赋能”课堂。
5.正确树立“无定模”“无定法”之认识
教学中,不可能存在“万能”的教学模式,但前沿的教育教学之思想和先进的教育教学之理念及其课堂教学原则(如主体原因,因材施教原则等)却是通用的。同样的理念和思想,在不同的教学原则和教育教学(或学科)目标,甚至不同的教学情境,需要构建有不同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真谛就在于对“经典原则”的准确把握和运用,在新的理念和原则下,“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带给你的就是对旧模式的改造和对新的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
我们教学中关注模式,但不“模式化”(模板型),倡导教学要遵循原则,但又要不拘泥于模式,就是要倡导我们的教学不能忘记“教之源,学是本”(学科理念,生态教育,核心素养),不能舍本求末,不能盲目搞花架子,要注重实效。教学有模,但无定模,贵在得模;无模之模,乃为至模。(这是教学风格的一种高境界体现)
我们“改”,教育教学原则与课堂教学环节的融合是关键,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内化,进而形成自己“套路”和风格的教育教学思想和原则,立足课堂并持之以恒的去“实践+反思”。
每一位教师,都希望作好的自己课堂,这就需要我们去读懂学生、读懂教材、读懂学习。教师能深入解读课程标准,认识学科核心素养,把握学科课程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课程空间环境。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教研、教学都要植根于课堂之上,既要仰望星空,也要俯视大地。
三、“导、学、练、展、评”课堂模式PPT显示详细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