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单位,该硬就硬

人在单位,该硬就硬

原创2021-08-31 21:49·也许杂谈

.

曾有个哥们,因为年幼时过得太辛苦,后来又受过许多人的帮助,所以特别能理解别人的苦,也特别能体谅别人的不易。

因此,他不仅勤勉无比,誓要为单位奉献更多的热量;

更是对所有人善良无比、理解无比、体谅无比,希望所有人至少在自己这里,不受到伤害,得到尽可能的好处和快乐。

面对这样的人,周围人是感动的、欣喜的,更是幸福的。

没人会拒绝对自己好的人——更何况是在惨烈的竞争世界,无理由对自己绽开笑脸的人。

.

但好景不长,一切的一切,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应该有的”、“符合人性的”变化。

领导希望他承担更多的工作,经常要求他“加个通宵夜班”。待遇增长却从来不提。

若哥们推拒,领导就会打心眼儿里生气,觉得这个“该干、能干,却不干”的家伙,着实不怎么样。

.

同事希望他让让、再让让,最好无欲无求,做这世上最有素质的人。

若他稍显“素质不够”,同事就会打心眼儿里生气,觉得这个“有,却不付出”的家伙,着实不怎么样。

.

一些莫名其妙的人,则逐渐地不尊重他,公开挖苦他、嘲笑他,欺辱他;

或者想尽办法占他的便宜——占不到,则气愤。

.

几乎无人再记得当初的感动,只有无尽的索取——“他应该,他不应拒绝”,时刻飘荡在这片空气中。

.

哥们也是人,老这样也受不了。

哥们试图讲道理、摆事实,让大家知道自己的辛苦、付出——以及一点“作为人正常的诉求”。

但没人搭理他。

所有人的记忆,都留在“最有素质时代”,拒绝忘记。

.

挣扎了没几下,哥们便放弃了。

哥们想,“先这样吧。总有一日,他们能看见真正的我”。

既然主动放弃了,那日子照旧,哥们依然是那个干得最多、被人随意对待、几乎得不到回报的哥们。

.

至于“真正的他”?

没谁有那个心思懂他。所有人,只关注、更关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利益。

.

.

你给别人什么记性,别人就什么记性。

没人敢一开始就“肆意”。成年人所有的“肆意”——“不顾一切由着性子干”,都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日积月累,一再的相让,一再对“由着性子干”表现出无尽的宽容,最终造就一颗颗“肆意的心”。

既然“肆意”了,那没人能劝得住——包括肆意本主。

.

所以,若“总是”对欺负心软相让,那“肆意”就是必然。

“最软弱的人”——欺了也白欺,不由自主想欺,就是所有人最真实的想法。

.

.

绝大多数的“心软”,最终只感动了自己。

“软”,软绵绵,柔弱、无力。

“心软”,心软绵绵的,不硬,也硬不起来。很容易就被感动了,很容易就被说服了——很容易就没了一点力气。

总之,你怎么对我没关系,我只一以贯之,以“软”作为最终的解释与回应。

如:

  • 你不容易,我同情你,所以我不反击;
  • 你没开窍,我理解你,所以我忍让;
  • 你虽然一再相欺、有些无耻,但我只想坚持“有素质”之本心,再难受也假装没有反应;
  • ......

无论如何,就算你已经要明着干死我,我依然要以“应当有的素质”相待。

最终,我被“素质”感动到不能自已,只想为自己鼓掌三声。

.

至于这鼓掌声有没被对方听到?

那没关系——只要心灵处于感动状态,心灵得到抚慰,就好。

.

当然,对方并不能听到。

没几个人有闲心思倾听别人的声音——更何况是“心声”,这种不具声形的东西。

所有人都以“我”的立场来考虑问题,以“我的利益”来作取舍。

若这“软”正好符合利益,那许多人不认为要客气。

.

最终,你只感动了自己。

.

.

不对同事的情绪负起责任,也是一项生活的智慧。

总有人拿“他其实也不容易”,作为一再相让的借口、自我安慰的镇定剂——

即使被人一再相欺,欺负到找不着北,欺负到大多数人再也看不过眼——想不通为何软弱到这个地步,也依然一心记挂着素质

.

至于“其实也不容易”之“不容易”,是不是“伤害他人的正当理由???”

从没有深入思考过。

只是单纯地、一味地认定“他其实也不容易”,因此而心软不已,没了客观思考的力气。

.

这背后,有善良,也有试图以付出、换得认可的一颗不自信的心。

这样的认可,没有任何意义。

.

别活得太固执,没谁对同事——这“暂处之陌生人”的心情、人生,有“责任”之说。

.

.

手段可以“软软而去”,但态度要走在前面。

社交场合,把矛盾摆在桌面上,是一件危险且极不划算的事。

毕竟,打破的镜子再也无法还原;撕破的脸皮唯有互相伤害,才有愈合的可能。

更不要提在职场——这种非常讲究“成年人礼仪”的地方。

.

所以,“关于软弱的实际应对”,可缓缓而去,顺势而行,慢慢经营。

但“不好欺的态度”,尽可以走在前面。

如:

  • 语言适当地“针”起来、硬起来,不给出得寸进尺的心理余地;
  • 意志再坚定一些,抛开不必要的、不正确的“软”;
  • 更圆滑、更善变一些,让人轻易摸不清底线的深浅;
  • ......

总之,态度可以极尽温柔,温柔到让人愉快不已,温柔到极端符合竞争场的规则。

但对于“欺负”,则要及早筑墙、技巧应对。

一来二去,得寸进尺之心自然退散。

.

.

总之,你不及时让别人长记性,那别人长不了记性。

长不了记性的结果,就是不断得寸进尺——即使如此,却“依然心软”,那就只有“最软弱”一个结果。

这不叫心软,这就叫软弱,以及面对生活之太过固执

.

  • 至于“我真的心软”?

若这善良感动不了人、传达不到位,那就是软弱。

且许多人,专门找这“软”处下锹、挖土。

自己从不设定边界,那没有边界可言。

.

不如柔硬相间,该硬就硬,不给人“可以硬来”的错觉。

稍微放下对生活的固执,就好。

.

人在单位,该喊就喊

别在权力失控的单位谋求“工作能力方面的发展”,那不科学

人在单位,该直当直

.

也许的头条圈
圈主:也许杂谈
504成员
进入圈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