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 | 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七
夕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女儿节。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节日
起源
❤妇女乞巧
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自然崇拜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当然,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星和织女星,先民们甚至把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想象为一位神仙,对人们的生活能起到支配作用,并且和人们的自身生活都有关联。
❤时间崇拜
“七夕”也来源古代人们对时间的崇拜。“七”与“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给人以时间感。
古代中国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数在民间表现在时间上阶段性,在计算时间时往往以“七七”为终局。
“七”又与“吉”谐音,“七七”又有双吉之意,是个吉利的日子。
❤数字崇拜
古代民间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数六月六这“七重”均列为吉庆日。“七”又是算盘每列的珠数,浪漫而又严谨,给人以神秘的美感。“七”与“妻”同音,于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与女人相关的节日。
节日
别称
❤双七:这天月、日皆为七,故称,也称重七。
❤香日:俗传七夕牛女相会,织女要梳妆打扮、涂脂抹粉,以至满天飘香,故称。
❤星期:牛郎织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别,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称这一日为星期(即两星相会之意)。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风俗,故称。
❤女节:七夕节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赛巧等为主要节俗活动,故称女节,亦称女儿节、少女节。
❤兰夜:农历七月古称“兰月”,故七夕又称“兰夜”。
❤小儿节:因为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为之,故称之。
❤穿针节:因为这天有穿针的习俗,故称。
节日
习俗
❤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这称为“得巧”。
❤投针乞巧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大概是这样的:七月七日当天以碗水暴日下,女子各自投小针于水中,利用水的表面张力,让投下去的针浮在水面上,看碗底的影子,如果针的影子像花云鸟兽,寓意最好。(追《延禧攻略》的小伙伴对这段一定不会陌生)
❤兰夜斗巧
这是起源于汉朝宫廷的游戏。汉宫在每年的七月七日,首先在百子池畔,奏于阗乐之后,就用五色彩缕,互相绊结起来,叫做'相怜爱’。随后,宫中的宫娥彩女们,一起到闭襟楼上,大家学习穿七巧针乞巧。而有个叫徐婕妤的宫女,可以把生的菱藕雕刻成各种奇花异鸟呈献给皇上,皇上把这些小玩意在晚上随手放置在宫中的桌角上让宫女们摸黑寻找,这种游戏就叫做“斗巧”。
❤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节日
读诗
七 夕
唐·权德舆
佳期人不见,天上喜新秋。
玉珮沾清露,香车渡浅流。
东西一水隔,迢递两年愁。
别有穿针处,微明月映楼。
七 夕
唐·李商隐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乞 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乞 巧 词
唐·施肩吾
乞巧望星河,双双并绮罗。
不嫌针眼小,只道月明多。
七 夕
唐·崔涂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七 夕
唐·李贺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七 夕
唐·罗隐
月帐星房次第开,两情惟恐曙光催。
时人不用穿针待,没得心情送巧来。
七 夕
唐·韦应物
人世拘形迹,别去间山川。
岂意灵仙偶,相望亦弥年。
夕衣清露湿,晨驾秋风前。
临欢定不住,当为何所牵。
七 夕
宋·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织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诉 衷 情
宋·毛滂
短疏萦绿象床低。玉鸭度香迟。
微云淡著河汉,凉过碧梧枝。
秋韵起,月阴移。下帘时。
人间天上,一样风光,我与君知。
鹊 桥 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渔家傲·七夕
宋·苏轼
皎皎牵牛河汉女。盈盈临水无由语。
望断碧云空日暮。无寻处。
梦回芳草生春浦。
鸟散余花纷似雨,汀洲苹老香风度。
明月多情来照户。但揽取。
清光长送人归去。
南柯子·七夕吟
元·马钰
天上初流火,人间乍变秋。
鹊桥银汉瑞云浮。
织女今宵,何处唤牵牛。
闺女离闺阁,无愁自起愁。
焚香乞巧拜无休。
恁肯灰心,守拙列仙俦。
七 夕
清·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如梦令·七夕
清·朱彝尊
记摘小园瓜李,七夕年时花底。
呆女嫁痴牛,嫁到良宵十四。
弹指,弹指,好事已成虚事。
每天分享诗词美文,一起遨游诗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