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这座寺院 明代悬塑似“佛国仙宫” 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绝唱

说到山西的明代悬塑,除了长治观音堂之外,唯一可以与之比肩的,应该就只有隰县小西天了。位于临汾市西北、吕梁山南麓的隰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河东重镇、三晋雄邦”之美誉。在隰县境内现存的三十余处文物古迹中,以明代建筑“小西天”最为著名。

小西天,又名千佛庵,坐落于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因大雄宝殿内有千尊佛像而得名。进入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幽静的湖水,湖对岸的凤凰山树木茂密,土崖如削,雄踞于山顶的小西天仿佛一座空中楼阁,可以说是一处理想的修行之地。

据清康熙《隰州志》记载,小西天由明代东明禅师创建于明崇祯二年(1628年),相比于其它佛教名刹的高大宏伟,小西天以小巧玲珑独秀。整个建筑群依山叠造,面积虽只有1100多平方米,却建有大雄宝殿、文殊殿、普贤殿、无梁殿等诸多殿堂。寺院内曲径通幽,梁架彩画富丽典雅,既有一般寺院之格局,又有园林建筑之妙趣。

小西天作为一座典型的佛教禅宗寺院,共分为上下两院。下院的主殿无量殿是僧人诵经的禅堂,殿内供奉着数十尊铜铸佛像和木雕楼阁。北房“半云轩”内珍藏着一部传世罕见的官版《明永乐北藏》共7310卷,至今保存完好,具有极高的学术及研究价值。穿过殿宇后侧的“疑无路”和“别有天”两座殿门,可到达孤桐峰的峰顶。

从下院拾级而上,便来到了上院。上院的主殿是大雄宝殿,两侧分别建有文殊殿和普贤殿,而小西天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大雄宝殿内一组极为精美的悬塑艺术。1987年,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看了小西天的悬塑照片后,挥毫为大雄宝殿书联:“东土西方微尘不隔,人间天上万象庄严”。

步入大雄宝殿,仿佛进入西天佛界,除供奉的五尊主佛外,墙壁、檩柱以及屋椽之上皆塑绘着数以千计的悬塑,这些塑像绘塑于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到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之间,包括菩萨、飞天、神鸟、孔雀、鹦鹉等造像,其中高的有三米多,小的不足两寸长,形态生动自然,衣饰线条流畅。

在大殿的所有彩塑之中,最为罕见的是殿内梁架上用沥粉贴金制作的龙凤和玺,这种彩绘艺术属于皇家最高规格,造价十分昂贵。只见龙凤缭绕于祥云之上,勾栏平台上的十二乐伎菩萨翩翩起舞,衬托以层层迭迭的天宫楼阁,令人仿佛置身富丽堂皇的“佛国仙宫”。

悬塑,又称为壁塑,是中国古代彩塑艺术之一,它以架定位,上厚下薄,悬插在预制木架之中,通常用于制作寺庙内的千佛、千菩萨及背景复杂的故事性彩塑。由于悬塑的上下多层重叠,下层塑像的上身向外倾斜,挡住了上层塑像的脚部,能够产生华丽的视觉效果。

把泥土悬塑于空中,本身就需要极高的技巧,而在没有任何机械的古代,全凭工匠在高空以体力手工完成,由于制作工艺繁杂、难度大且不易保存而弥足珍贵。隰县小西天的明代悬塑,历经三百余年仍完整如新,其面积之大、工艺技巧之高、想象力之丰富,无愧于雕塑艺术中的瑰宝,被誉为“悬塑艺术最后的绝唱”。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