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景泰蓝的前世今生
金属胎掐丝珐琅器俗称“景泰蓝”,其制作工艺以金属(主要是红铜,少量为金)做胎,用细而薄的金属丝焊着于成形的金属胎表面形成花纹,然后填施各色珐琅料,再经焙烧、镀金及磨光等工序,成品厚重华美,珐琅五彩斑斓,与通体繁密的金线和金饰交相辉映,呈现出富贵豪华之气派。
景泰蓝艺术起源于欧洲地中海的塞浦路斯岛,现知最早的标准珐琅器是出土于公元前13世纪墓葬的六枚迈锡尼金戒指。
相对于明朝的景泰蓝,乾隆时期的景泰蓝纹样爆发式地丰富起来,主题更加广泛。匠师们几乎是随心所欲、无所不能,因为景泰蓝适用范围仅仅局限于皇宫内院,我们也能从这些文物身上看到当时宫廷的审美情趣。
景泰蓝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发明的,而是我们跟西域学来的,就是阿拉伯地区,它是伊斯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我们首先要了解它的颜色。为什么说景泰蓝,不说“景泰黄”、“景泰红”呢?中国人最喜欢的颜色是黄 色、红色,但是为什么要用蓝色这种中国人本身不喜欢的文化颜色作为景泰蓝的主色调呢?因为它是从伊斯兰文化中转换过来的。蓝色是伊斯兰文化中的主色调。直到今天,全世界的人都认为景泰蓝是中国独有的文化,这就是中国人的能力。
景泰蓝的工艺起源于我国。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已经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也用珐琅作为装饰;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铜镜,镜背面的花纹上就涂饰着各色珐琅。中国金属工艺中,珐琅的运用历史悠久,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艺制作没有得到继续的发展,直到明代,才迎来了它的繁荣时期。
景泰蓝的全称叫铜胎掐丝珐琅,与玉雕、牙雕、漆雕、金漆镶嵌、花丝镶嵌等并称“燕京八绝”,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那时候,北京的景泰蓝工匠都是御用工匠,他们制作的景泰蓝器具专 供宫廷,用于祭祀,在设计、制作、使用过程中由皇 家督办。清末,景泰蓝的出口量增加,这个商业机会催生了一些民间商号制作景泰蓝。随着这一次的商业化兴衰,民间景泰蓝的制作开始粗糙化。
景泰蓝虽然被众多人喜爱,但是部分原因是因为炒作,这就难免会让部分没有收藏过景泰蓝工艺品的玩家对景泰蓝工艺品的价值产生怀疑,但是事实并不是如此,景泰蓝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历经元明清三代王朝的历史变革中,景泰蓝工艺逐渐成熟,价值在不断攀升,景泰蓝工艺品制作时纯手工掰丝掐成花卉等各种不同的图案、再填充彩釉,并且要均匀,再用火炉将釉料烧结在掐好的铜丝上等等无数道这样的小工序,古代人用勤劳的双手创作了景泰蓝的历史文化,极 具有历史价值,未来升值趋势更是不可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