盒子炮有什么过人之处,为何在中国受到军队广泛欢迎?

在20世纪上半叶的历次战争中,有一种武器令人难忘,那就是大名鼎鼎的驳壳枪。这种枪又称“盒子炮”,“自来得手枪”,也有叫“匣枪”,有全自动连发射击功能的又叫“快慢机”。其实它的正式名称是毛瑟M1896年式7.63毫米军用手枪 ( Mauser Military Pistol ),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功能介于冲锋枪和手枪之间。

驳壳枪自从清末进入中国,从清末革命党各次起义,到民国初年军阀混战,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国共内战,每一个战场都能看到双方装备的大量的毛瑟手枪。到1950年代,才由苏制托卡列夫手枪所取代(54式手枪),盒子炮都是每个中国军人梦想拥有的珍宝,整整辉煌了半个世纪。

驳壳枪由德国费德勒兄弟研制,1895年12月11日,德国的毛瑟制枪厂研制成功并申报专利,1896年正式生产。由于其枪套是一个木盒,因此在中国也有称为“匣枪”和“盒子炮”。

驳壳枪枪长288毫米,口径7.63毫米,重1.24公斤,由20发弹匣供弹,子弹初速每秒425米,射击方式为单发和连发,射击速度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50-150米,表尺射程1000米。大装弹量使得毛瑟军用手枪有着非常好的火力持续性,足以满足近距离残酷作战的火力需要。

驳壳枪枪的枪托很有特色,配有木质盒子枪套,除具有保护和携行手枪的功能外,常规射击时将木枪套驳接在手枪握把上,作为枪托抵肩射击。这种多用枪盒的设计后来也应用于苏联斯捷奇金自动手枪上。

上图那棕色的木质枪套,有人以为是德国毛瑟手枪,也就是中国曾经大量使用的20响盒子炮,其实不是,这是苏联产斯捷奇金9毫米自动手枪的枪托兼枪套。该枪是苏联设计师斯捷奇金50年代初研制。全自动射击,一次装填20发9×18mm马卡洛夫手枪弹,射速每分钟600发。

驳壳枪做手枪威力过大,和步枪比威力又过小,性能很尴尬,高不成低不就。所以,欧美各国除了德国之外很少装备驳壳枪,该枪在欧洲的销路一直不太好,只是在一战中由德国采购了一些,作为冲锋枪的替补火力。后来在西班牙内战中有过一些应用。但直到1939年毛瑟枪厂停产驳壳枪为止, 全世界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盒子炮作为军队的制式手枪。毛瑟枪厂仅在一战时期获得了德国陆军的一个订单,紧急生产了13万把C96毛瑟全自动型军用手枪,用于堑壕争夺战,这是毛瑟在欧洲大陆唯一的大订单。

这种不受欧洲人重视的武器,却在旧中国异常火爆,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各个武装的流行武器。中国当年进口和自制了大量的驳壳枪,总数量超过70万只。

主要原因有三个:

1、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正处在水深火热中,各派军阀相互征战,急需要武器进行作战,而当时的西方控制向中国出口军火,尤其是步枪、机枪和冲锋枪,但驳壳枪作为手枪则不在此列,因此驳壳枪成为各派武装的首选。

2、当时中国的各类军队都缺乏自动武器,所以很多精锐部队都往往配发驳壳枪,当做冲锋枪甚至机枪使用。驳壳枪根据型号不同,供弹方式多种多样,有半自动固定弹仓,也有采用可卸式供弹具,包括10发短弹匣和20发长弹匣两种。这和当时中国步兵火力支柱的捷克式轻机枪装弹一样多,在当时的手枪界,是绝无仅有的。

3、毛瑟手枪的性能比较好。坚固耐用,动作可靠,火力强大,可以单发,也可以连发。使用7.63×25毫米毛瑟手枪弹,初速高,枪口动能大,杀伤威力和侵彻力都非一般军用手枪可比。

盒子炮有个很令人不解的地方,就是标尺分划最大竟达到了1000米。不过没有任何一个人敢宣称毛瑟手枪在1000米距离上就能实现有价值的射击。毛瑟手枪别说1000米,就是在200米距离上也只能打哪指哪,学名叫“瞎蒙”。因为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只有150米,这还是使用枪托的状态。如果不用枪托,毛瑟手枪的有效射程不比普通手枪大很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