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一定避开,这种万年不涨的“坑盘”
如果你的投资逻辑不升阶,未来的楼市分化,会让你多年以来凭运气赚的钱,再凭实力亏回去。
最近和朋友探讨房产投资逻辑,发展每个城市总有那么几个投资坑盘。任凭行情再怎么起飞,这些坑盘就是涨不过同片区小区。
中国鼎鼎大名的“万年坑盘”,应该是广州的祈福新村。
祈福新村位于广州郊区番禺,自1991年开始开发,背靠大夫山,占地7500亩,横跨东西2.6公里,常住人口达10多万人,业主20多万人,算得上是个“超大盘”。
当时建设时,番禺还是个远郊卫星城,被人笑称为“大农村”。
近几年广州南拓,番禺已经渐渐成熟,而且2016年广州也全线暴涨,全市房价基本面是3.5万/㎡。
但祈福新村却还是2.1万/㎡,涨幅没有跑赢大盘,愣是把业主坑了一把。
在售二手房有818套,一套套卖,你想要卖出去,只能是挂出低价,但损失的是的收益。
因为供应量大、竞品太多,所以小区的成交价上不去。
然后不仅仅是广州祈福新村,基本是每个城市都有这样的“大坑盘”,如深圳的桃源居、郑州的21世纪社区...不也是一样的坑盘吗?
这些小区的特点也非常突出:开发时位于城市郊区、房价便宜、社区大、低密、小区品质差、楼龄老。
而且随着城市发展,周边的配套渐渐发展起来,但是愣是看着别人家小区一直涨,自己家小区却意外滞涨,成了万年不涨的坑盘。
而为什么这些“坑盘”就是涨不起来呢?
1. 供应大,卖不上价
从成交量看,这些小区也都是热盘,成交活跃,买的多,卖的也多。但并非这个小区价值非常高,只是供应量大,换手率高。
业主要么是只能买得起这里,要么是被坑了,还以为是洼地,追求大社区、大面积,但却是站在墙外看,不知里面实景。
2. 圈层低端化,小区很“刚”
这些社区都很大,多为老房子,密度低,为小高层或多层,很多人是冲着宜居买的。小区底商密集、带学位、附近有公园配套,以低于同片区房价买到了这样品质的小区。
看似自住性价比很高,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你身边的邻居多是一些退休老职工,或者是城市较低收入群体。
这些人的赚钱能力不够强,消费能力有限,投资理财观念保守,无法通过收入增长置换到更好的小区。
这种比较“刚”的小区就聚集了一大群刚需人群,他们仅在乎房子的基本居住功能,而忽略了周围环境的优化。
3. 管理效率低下,涨不上去
大社区管理能力差,邻居档次不高,住得越久就觉得越鸡肋。
对于收入高的小区业主,肯定会想办法去置换。
有的是为了改善生活,置换到楼龄新、物业管理好的小区
有的是为了房价上涨,置换到片区活力更强,多重利好叠加的小区
有的是为了更换圈子,置换到年轻人聚集、高收入产业集中的小区
随着置换,这个小区的人口低端化、老龄化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因为大,因为不好管理,会衍生出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而且一旦小区价格稍微上涨一点,小区的换手率就会减弱,因为房价低就是它最大的优势。
如果连这个优势都不具备了,那大家为什么要为此付出代价呢?
这样的万年不涨“坑盘”,只适合只能买得起这里的人买来自住,是不适合用来投资的。
很多投资者,尤其是本土投资者很容易陷入自己的认知陷阱——认为大社区投资溢价大,换手率高的小区涨幅高。
这都是非常片面的。
社区大小不重要,关键是物业给力,管理得当。而且小社区换物业反而更好改变,大社区管理差就很麻烦了。
换手率高低不重要,关键是片区够优秀、产品够优秀。
因为房产投资,本就是一个不断降围打击的过程。
拥有更好资源配置的小区,是大家都想要,那么即使开出更高的价格,大家也愿意接受。
所以好的小区拥有充分的溢价能力,但是差的小区是要被市场剥削和淘汰的。
而对于产品力非常弱的小区,大家都是忍着接受的,而且小区房源这么多,一点都不稀缺,购买力弱的人自然是要挑剔到底的。
所以房产投资的降维打击,不单单只是大城市的人,打击小城市;市区的人,打击郊区;还有好的小区,打击差的小区。
社区大--管理差--居住品质差--邻居圈层差--小区生源差,对应的居住舒适性和学位拉动的投资属性差,整个就是个恶性循环。
所以,请避开类似广州祈福新村、深圳桃源居、郑州21世纪社区这样的坑盘。
中国当前的房子,品质、精度、颗粒度、艺术性都还很粗放。
盖房子并不难,养猪出身的开发商都可以把房子盖起来的。但怎么做好后期运营,保证房子的品质,放在二手房市场,怎么去保证溢价,才是大学问。
在未来的居住升级的变革中,房子会不断迭代,需要形成生态,要考虑业主的生活场景。房产投资的逻辑也在进化。
从以前的空间优化时代,到现在的功能优化时代,未来还会是品质优化时代、人文产品时代。
只有掌握了城市、资源、产品三者平衡的小区,才是未来的主流投资品。
而这些又大又破又差的小区,将更加涨不动。
房产投资,真的不是你千辛万苦攒下血汗钱,然后买套房就能躺赚。
如果你的投资逻辑不升阶,未来的楼市分化,会让你多年以来凭运气赚的钱,再凭实力亏回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