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会馆:吃美食、品文化、赏艺术、寻历史

凤凰台和古楼之间路西有一运河会馆。初次看到四个笔画圆润、俊朗飘逸的大字和古色古香的飞檐牌坊大门,恍如山陕会馆的风格。聊城有“一楼、一塔、一馆”的美誉,记得山陕会馆应该在聊一对斜过的。这运河会馆莫不是运河文化展览馆或博物馆?感觉它很像一个供游览景区,以前是因漕运而聚集于此的商人的聚集地,来聊城做生意的各地商人汇聚、住宿、交流的地方。
进得大厅,古老的木头门柱,较原木稍微重些的枣红色调。两扇对开大门,上有高高的门楼,门楼有精雕细刻的花纹,两侧高挂红灯,看着这副情景,一下子让人回到了过春节时的童年,甚至穿越到更遥远的清朝年间。
低头看,两个高高的石头门当,还有二十多厘米高的闸板,每扇大门周边镶有铁皮,上有大大的铆钉,门上还有铁皮做成的荷花花纹儿,有叮当作响的门环。有的大门相对简单,门上贴着威武的门神和红对联。
两扇对开大门打开了,里面有枣红色圆桌和一圈同色的太师椅,原来每个房间都是一个餐厅,我看到几个房间名字都是县名,这很像是同乡聚会而设立会馆。
我们去的恰是东阿厅,绝对的“宾至如归”,北墙上镶嵌有木雕木刻,下面的空间有一段介绍阿胶井的文字,东阿阿胶因为阿胶井的水重而能制造好阿胶,下面配有阿胶井的影像。
东面墙窗帘木质盒上也有精细的木质浮雕,有古人的日常起居,人物表情惟妙惟肖衣服纹理清清楚楚,窗帘盒末端是立体雕刻,猴子栩栩如生,石榴粒粒可数,精工细刻,巧夺天工。有一棵枯树做成的衣帽架,更是别具特色。
洗手池最具特色,看上去是真的老的大石头刻成的超长的洗手盆。仔细观察的嫂子说,这是地地道道的真牛槽。我们分明看到了拴牛绳子的孔,这是一个可以拴三个牲口的牛槽。原来,这是专门搜集废弃的老物件来装饰的,怀旧、实用,把垃圾变成了文物,真是一石三鸟。

在运河会馆,吃的是美食,品的是文化,赏的是艺术,寻的是历史。这运河会馆,可真正称得上餐饮界最具文化特色的餐厅。
各门各户间皆有各种黑白的老照片。那包着白毛巾赶集的老乡,骑着自行车走过运河的市民,用古老的色调和熟悉的场景,诉说着往事依依,岁月悠悠。

有一段有趣的方言,我们几个人从头到尾看完,感觉有一处空着的,我能填上“有一种收拾叫拾捯。另外感觉有几个字可能可以稍微改一下,比如:有一种醋叫忌讳(记会),有一种拔草叫薅草(蒿草)。还可以再增加几个,比如“有一种短裤叫裤衩子”,“有一种稍微叫遒乞儿”,“有一种膝盖叫疙拉拜子”……
回来仔细查找有关运河会馆的历史资料,也不曾有更久的东西,都显示它仅仅是个有着特色运河文化的复古餐厅,可里面的物件儿,又仿佛是真正的古老东西,而非高仿,比如木雕木刻,比如那个匾额,颇有历史文物的味道。
看运河会馆的公众号,也从未有更多文化历史文化资料展示,是从2015年开始的菜品介绍,它的宣传用语是“运河会馆——聊城人自己的会客厅”,它的菜品,的确也颇有特色。若青砖颜色营养丰富的黑豆腐炖白菜,晶莹闪亮令人垂涎的红烧肉,一扎长缩小版的外酥里嫩的呱嗒,菜品、面食都力求精致,滋味儿更具特色,焗南瓜上面有一层鸡蛋糕儿覆盖,木瓜中伴着百合,有些搭配还是第一次看到。
大概山陕会馆聚集各地商人的缘故,我觉得这运河会馆也大概以商人聚餐居多。今天订婚的年轻男女,双方家庭都是做生意很成功的商人,这对新人也准备经商,他们年轻有活力,大方不拘谨,有目标而不惜力气,看到他们就可预见到未来的美好。父母都是情商颇高、礼数周全、勤劳朴实的人,父母日夜操劳,孩子天天耳濡目染,他们会传承很好的性情品格和处事方式。20岁的年轻人,有踏实创业的行动和高远的想法,这在同龄人中可算是佼佼者,莫非来运河会馆这商人汇集、交流的,都能养成这种肯干踏实的习惯?清晰记得门口的“耕读”赫然入目,永久留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