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口古民居---梦寻徽州

潜口古民居,又称潜口民宅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偏西4公里处潜口镇紫霞峰南麓,是明清时期徽州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1982年,为集中保护古建筑,国家文物局批准建立“明代民居建筑群”,将散落在歙县和徽州的郑村、许村、潜口、西溪南等地的10余处较典型而又不宜就地保存的明代建筑拆迁复原,按照“原拆原建、集中保护”的原则,移建潜口村,这就是潜口民宅的“明园”部分,也是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徽州区人民政府又再次向国家文物局提出清代民居保护工程的规划与请求,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准,在潜口民宅保护范围内进行清代民居保护工程,共修复保护了11幢清代典型徽式民居,于2006年竣工并开始对外开放,是为潜口民宅的“清园”部分。这也是一个异地重建的文保项目。

对于我而言,其实已经先后两次经过潜口镇。以前总觉得不是原汁原味的古民居,并没有什么看头。现在观念有点改变了,毕竟,虽然不是存在于原生的土壤,但这些宝贵的明清民居实例,至少可以作为古建教材来加以学习。所以,第三次经过潜口,我选择了参观。比较令人意外的是,潜口民居虽贵为国家5A级景区,却是不收费的,估计也是充分考量到其科普教育意义吧。

到了潜口镇,首先不能错过的当然是潜口塔。

潜口塔,又称下尖塔,建于明嘉靖23年(公元1544年),是一座水口塔(也有一说此地原建有庵庙,所以此塔为佛塔)。该塔为七层八角砖塔,高约60米,底层直径约10.4米,以上逐层按94%比例层层递减,到顶层直径约7.2米,顶部有铁质葫芦塔刹,整塔外形如立锥,故又俗称“潜口锥”。


塔身分层以砖叠涩出挑,而且每一边还呈现中间低两头高的美丽弧线形。


塔身底层开有东、西、北三道门,上部梁枋间有仿木砖制斗拱。


塔角有青砖制的伸臂梁出挑,这也是腰线呈弧形的原因了。


塔角的红石柱础。


塔身的青砖上印有铭文。这是“竹溪建立塔”。


“大明嘉靖甲辰年造”。


单独两字的“竹溪”。

本来还以为这跟明代很多建筑一样,铭文是注明由哪家或者那个人烧制的青砖,算是质量责任体系的一部分吧。后来查了资料,原来这里的“竹溪”,指的是建塔功德主、本地乡绅汪道植,竹溪为其号也。建塔时间为嘉靖甲辰年,即嘉靖23年(公元1544年)。


塔内底层南面壁开有三个龛位,两侧龛位破坏严重,不知以前供奉何人?

从北门望进去,可见一层顶部为平砖叠涩堆砌成的八边形穹隆顶,下有斗拱承托,看起来就像一张铺开的大网,十分美妙。


可惜上塔的梯道已经被封闭了,保护文物当然可以理解了。主要在于这座貌似很不起眼的下尖塔,其实内里也藏有许多独特的东西,所以才感到遗憾。网上查找资料,对该塔的介绍可谓五花八门,大相径庭,只能上几张网上的图、再加上本理科生的推理简单说明一下,若有什么差池大家可批评指正。

这是二层地面,可以清晰看到底层的穹顶凸起。如此不加修饰,十分罕见。

二层穹顶。塔内南壁嵌有石匾额一块,上镌“翼峰”二字,上款为:“大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十月初三日”,下款“潜川竹溪翁汪道植谨立”。所以下尖塔又名“翼峰塔”。


上了三层,四至六层皆为空心,上有穹顶,塔壁内有梯道可上。


出来再赏,还是蓝天白云来得漂亮些。


离开下尖塔,往北约一里路,就到了潜口民宅博物馆景区。小山包应该就是紫霞峰了,下面有一个荷塘。

景区明园大门。这边的明代民宅是全国重保。

入门即见一座小桥精致的单孔石拱桥,名“荫秀桥”,长2.7米、宽2.45米,拱高0.92米,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公元1554年)。该桥原坐落于潜口镇唐贝村口,据说是由当地尼姑出资所建,桥的一头是尼姑庵,另一头则是鸡犬相闻的村庄。“荫秀桥”三字,一半为阳刻,一半为阴刻,桥中央成了佛界与人间的分界线,故又叫“阴阳桥”。

更为有趣的是,整座桥身阶梯的侧面曲线是呈弧线形的,尼姑桥两旁护栏砌筑却是罗汉板。

开始沿山路而上,很快见到一座石牌坊--方氏宗祠坊。

方氏宗祠石牌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1527年),四柱三间五楼,以徽州的白麻石雕琢而成。

牌坊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都镂空,工艺精湛。

这座牌坊也有很多有趣的地方。首先是牌坊字匾镌刻“方氏宗祠”四字,这跟以前我曾经介绍过的牌坊类型可谓大不相同。牌坊按内容大抵分为功德坊、节孝坊、祝寿坊、神道坊等四大类,像这样直接写宗祠名字的,反正我是第一次见。上枋雕刻双凤牡丹,下枋为双狮滚绣球。

第二,牌坊的龙凤板部位,一般都是雕刻表明牌坊等级性质,如“恩荣”、“圣旨”、“敕建”等等,这座牌坊可好了,雕刻的是“魁星踢斗”图案!一鬼一斗,正好组成“魁”字,说明立坊者盼望方家后代读书有成、入仕为官,光宗耀祖。


牌坊次间下枋雕刻麒麟图案。


立柱两边各有戗鼓石。


鼓石下方雕刻龙吐水图案,十分直观啊。


牌坊后面立有石狮子一对,按理,这应该是立于原来方氏宗祠前面的。


牌坊背面。


龙凤板位置雕刻“月宫桂树图”,自然与前面一样,希望子孙能蟾宫折桂了。

继续登山,路中见一亭,名“善化亭”,建于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系里人许岩保捐资建造。亭名“善化”,乃取“善化贤良释化愚”,意在行善。亭为方形,四柱居空,上为单檐歇山顶,飞檐翘角,古朴美观。

檐头斗拱补间为“一斗三升”,柱头采用“斗口跳”,挑出挑檐,造型优美。

梁上有对联“阳春有脚九重天上行来,阴德无根方寸地中种出”,别出心裁。

亭内花岗石铺地,两侧设有花岗岩长条石凳,可供行人歇脚。


从上方观赏,亭子更显朴实俊俏。


上方是“司谏第”。

司谏第,系明永乐初进士、吏科给事中汪善的五位孙子为祭祖所建之家祠,始建于明弘治八年(1495年),砖木结构厅堂,三开间两进一天井,也是江南现存明代遗构中最早的建筑之一,十分珍贵。

正面有五级红石台阶。

前进木构架在文革中被毁,现存为复原的。

说来也好玩,自从看了老屋阁,满脑子就是驼峰上架栌斗,而且驼峰还雕刻出云朵形...

司谏第之珍贵,在于里面使用了枫拱。枫拱的使用,早在唐代,宋元沿用,都素无雕碾。司谏第枫拱宛如流云飞卷,显示出明一代营造风尚。上昂铺作,在江南明代大木作中极为罕见。宋代建筑的节奏和韵律清晰在目,是研究宋、元以后斗拱演化的珍贵实物。

上面这段话是资料的,枫拱是什么样的,我查了半天都没有头绪。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枫拱”?我只看懂了斜拱...


中间天井有一水池,中间架单孔石拱桥一座。水池四周有石雕望柱与栏杆。


望柱头雕刻仰覆莲图案。


后进寝堂为原件了


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也许现在很多人都会说这是愚昧了。实际上,很多的社会乱象,正是因为自以为是的聪明所导致。

紧接着是一座民宅“乐善堂”,又称“耆耋厅”,始建于明代中叶,二进三间砖木结构厅堂建筑,原是潜口汪氏家族的支祠,供族中老人娱乐和议事的场所。

木构架用材宏大。


天井分成两格

又见覆盆柱础。

云朵状驼峰承托栌斗,叉手端部也雕刻成云朵形。

再往上是“曹门厅”。

曹门厅,系潜口汪氏一支祠,建于明嘉靖年间。原厅堂在文革期间被毁,目前仅剩前廊、门厅及廊庑,现存平面呈凹字形,砖木结构,悬山屋顶。

大门悬挂“曹门厅”木匾,乃清代大家赵之谦所题。这也是宋赵王室之后。


与之前司谏第类似,入门是一个分为两格的大天井,柱础为覆盆式。

谰额上置补间斗拱,出双抄五铺作,一跳出45度斜拱承椽,拱头券分瓣苍劲有力。


该厅不但在复盆础梭柱、斗拱,雀替等构造式样上体现了明代中期建筑特点,而且在一些构件上沿袭了宋、元以来的“禅宗样”古法营造,十分宝贵。

方观田宅,建于明代中期,是一座明代徽州普通农民住宅。

该宅为一进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大门设门罩,入门左右两侧有楼梯可上。隔断和楼厅天井栏板均采用宋、元护缝制装修,所谓的“一板一栨”;楼下青砖铺地。

二楼窗扇采用明代方格眼式格栅窗。


天井的“万”字排水口。


楼下中间客厅。对比当今的普通民宅,我们真的该脸红了...

方文泰宅,明代中后期的砖木结构民居,呈口字形四合院,这是一座富商的住宅。

大门为红色砂岩石库门,上设青砖门罩。

入门可见里面为二进三间一天井构造,前进中间为门厅,两侧有厢房;后进明间为客厅,次间为卧室;天井,左右有廊屋,右廊内设楼梯。

窗棂为方格式,“合角式”接榫。窗外栏杆属雏形勾栏,两傍望柱头雕有莲瓣。

栏杆靠天井一侧设有美人靠,栏身上部有雕刻精美的镂空花板,下部有造型别致的云拱。栏杆下部裙板全部用框格式壶门装饰,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又见净瓶荷叶雕刻

精美的云拱

精美繁复的木雕,看得人眼花缭乱,富商果然就是富啊...

天井的壶形排水口。

开始往下走了。

罗小明宅,明嘉靖年间砖木结构三层楼房,通面五开间,属五间二阁厢类型。

侧面看像一个人脸,外形十分高大。

大门不开在正面,而是开在东边厢房内,估计也是出于风水上的考虑;楼梯开在西厢房。入门即为天井,底层五间,中间三间为会客厅。

三层楼房,在明代属于高层了...


这些雀替就值得细看了:雕刻的是鳌鱼张口吐出卷云状的水花...想来定是寓意鱼跃龙门,力争上游了...


继续。

胡永基宅,明代中期砖木结构楼房,系原浙江桐庐知县之住宅。此宅正面开有一大一小两道门,也不多见。


小门可直通房屋后部天井,也可直接出户外。


正门的青砖门罩


入门天井,内为两层楼阁。此宅设计上十分乖巧,以屋脊垂直截面为界,脊前、脊后分成两进:脊前五开间,三开间为明间(享堂),两梢间为卧室;脊后分成四间,两个相套,形成两套房。

清水砖铆钉大门


毫不夸张地说,胡永基同志住宅里的木雕让我大开眼界了...


窗护板


待老牛放大,各位看官您细品了...

向日葵。


这个,应当是石榴,寓意多子。

像这样一撮撮鬃毛一般的图案中钻出来的动物形象,俺可是第一次见。


栏杆美人靠上的花板、云拱、各种奇花祥兽,让人应接不暇、叹为观止。


荷叶我的爱


这个所谓的云拱有点如意的意思。


走小门。里面的深巷构造,感觉就像在江浙一带常见的“备弄”。

山墙上开有小窗,窗门也是青水砖制。


可以直接通往后天井。如前所述,脊后部分为四开间构造,两个相套,形成两套房。

比较特殊的是,后天井中间还设有一个小水池。估计是收集雨水浇花或做消防用途。

出来继续。

苏雪痕宅,属明代中叶砖木结构民宅。

大门略有凹进,房基由不规则石块砌筑而成,入门需上五级石台阶,估计是为防潮所做处理。红色砂岩石库门,上有砖雕斗拱门罩。

二层设美人靠,窗格为方格式。

该宅平面为凹字形,一脊两堂(前、后堂),二层楼房。通面阔三间,天井两傍有廊,楼梯设于左廊内,楼下明间为客厅,两旁为卧室。

天井有走水槽


云纹撑拱。

护板下有透雕花板,上有净瓶荷叶。


楼下客厅。


后面也有天井

吴建华宅,明代中期民宅,砖木结构楼房,平面呈凹字形。

同样,大门不开在正面,而开在右廊内。

入门为天井。

左廊设楼梯。

楼下明间为客厅。


至此,潜口民宅之“明园”部分参观完毕。走到对面,溯梯而上,南边部分为“清园”。

义仁堂,是程氏家族支祠,原位于歙县溪头乡湖岔村,2001年拆建于此。该祠堂建于清康熙五年(1667年),三间两进。门前竖立四根方形石柱,柱间装有木栅门,两侧装饰清水砖八字墙。


八字墙上的精美砖雕。


爬狮撑拱是重新补上的。


前有拱形轩廊


门口有磨得铮亮的黟县青石鼓一对。


门后墙壁上有一六角形孔洞,不知是何用途?


中间天井

义仁堂二进寝堂前立柱有楹联曰:继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

祠堂里现做售卖黄山毛峰茶之用途。墙上挂的这幅照片里这人,会不会觉得眼熟?没错了,就是每天在央视里出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绿茶制作工艺(黄山毛峰)代表性传承人,谢四十。央视广告的小罐茶制作大师。

正堂上挂“义仁堂”三字木匾,中间悬挂程氏先祖画像。

坨墩上刻卷草纹。

义仁堂对面,有一个古戏台,属清代后期建筑,相对比较简陋。

接着是洪宅,晚晴普通百姓的住宅,原坐落于歙县竹铺乡珠川村中,200年拆迁到潜口民宅清园。三间两进,上下对堂,通面阔8.6米,进深14米,占地面积为约122平方米。

大门上方有精美砖雕门罩。

入门后是门厅,两进一天井二层楼房。

四水归堂

爬狮撑拱。母狮子前面居然是两只小狮子,背上还有一个浮雕的“寿”字,十分有趣。

二层有走马廊。


中间为客厅,楼幅较高。


楼幅高是有原因的:该宅咋看是两层,实际上为三层,从正堂两侧卧室上部的开窗便可见端倪。感觉也是为小姐们偷看未来姑爷而专门设计。

程培本堂,原坐落在西溪南乡辣塘村横山,2001年迁至潜口民宅清园内,系清末地主住宅。该宅为三进三间二层楼房,前中进为厅堂、厢房,后进为一个三间厨房,西侧为边厅。整栋住宅通开间13.5米、进深22米,建筑面积332平方米。

大门同样有精美砖雕门罩。现做书画院用途,卖字画的。

该宅大门也不是在正面,而是居于东次间山墙。一进为凹字形,与墙面之间有天井。

地主之家果然不同,木雕十分考究,很多以前没见过的图形花案。


别致的雕花撑拱


窗台护板高浮雕与透雕相结合


透雕部分,两侧是草龙,中间为花篮。


还有像这些花鸟走兽、人物建筑的...


丹凤朝阳


喜上眉梢


二进天井。门窗整幅透雕和大幅花牙子,看得人强迫症都犯了。


这些腰板雕刻的好像是关公。

后进为厨房。

收租房,是原程培本堂主人程云卿为收取佃户们的租谷而专门建造的两层小楼。

外面采用了古徽州地区不太常用的砖木结构门罩,十分精美。

接着是汪顺昌宅,原位于西溪南乡辣塘村,2000年迁至清园。该宅1由前后两个三合院落组成,通面阔9.8米,通进深17.46米,现高9.2米,占地面积约206平方米。

门罩砖雕宏大精美。

中间这幅雕刻的右侧是蝴蝶牡丹,自然寓意富贵吉祥了;左边这株花是灌木的,单以外形而言感觉像杜鹃,但花瓣为四瓣,这就有点难猜了...


旁边团花锦纹中间刻有寿字。


垂柱头刻的应该是狮子。


入门天井,同样门窗木雕十分精美。


二进客厅,中间开有一门通往后进三合院。两个院落中间还有高低,十分好玩。


后进天井。


中间为客厅,两侧厢房。


该宅还有另一特别之处,就是在其南侧另辟有一小厅,作为私塾之用。这也是俺老牛第一次见到这样特别的布局,涨姿势了...


有五级木梯下去。


私塾的大厅


庭前有天井,两侧有廊道,柱间设有美人靠,檐梁下饰以花牙子,靠墙一侧还筑有小花台。古人对于学习环境的讲究还真不是现代人比得上啊...


外面尚有一口古井。


由于当时清园正在修缮,所以还遗漏了几座古宅没有看全。但是最遗憾的其实是附近还有一座金紫祠及牌坊,老牛居然漏掉了...

所以,永远走在补漏的路上;也永远走在,探寻未知之美的路上....
(0)

相关推荐

  • 【行走徽州78】潜口:前往黄山的必经之地,那条老街无比繁华

    [行走徽州78]潜口:前往黄山的必经之地,那条老街无比繁华 司马狂/文 说到潜口的时候,人们自然会提及那被誉为"徽派建筑博物馆"的潜口民宅,以及有"小金銮殿"之 ...

  • 徽派建筑有什么特点?看这篇你就知道了

    文中的照片均为"黑白的触动"作者所摄,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严禁盗用! 推荐阅读: 大禹治水后开会表诚心,从此开启了夏王朝,也开启了安徽的文明 徽派建筑 古徽州一府六县,境内山清水秀 ...

  • 徽州潜口民宅\明园

    潜口民宅是一组明代民间徽派建筑群,坐落在黄山市徽州区潜口紫霞峰南麓.紫霞山景色清幽,昔时筑有"栗亭四顾山房"."水香园绿绕亭".据方志载,清初名流黄宗羲.施闰章 ...

  • 潜口民宅,中国的徽派建筑博物馆

    坐落于安徽省黄山市紫霞峰南麓的潜口镇,古称阮溪或潜川,"潜"字亦有两层含义,其一是为纪念陶渊明在此隐居,因陶渊明又名潜:其二是指此地为众山之口,有万峰潜伏于后. 潜口是徽州前往黄山 ...

  • 安徽独特的5A景区 由五个景区组成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相信多数的安徽人都听过这句话,徽州是安徽的灵魂所在,以前的安徽就是叫做徽州,只是随着时代发展,名字也随着改变,取之名安徽,现在的徽州严格意义来说只能算是安徽的南部的一角了,不过 ...

  • 典雅篇——潜口民宅

    "原拆原建.整旧如旧"重现了徽州古村落历史文化风貌 明清两代住宅.祠社.路亭.石桥.牌坊的实物展示 他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装修大.小木作的基地 [   这就是今天的主角   ] 徽派 ...

  • 徽派建筑,在旅游景区的神玩法(一)

    徽派建筑又称徽州建筑,流行于古徽州(今黄山市.绩溪县.婺源县).严州.金华.衢州等地区: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中外建筑大师所推崇,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徽派建筑以及其风格元素越来越 ...

  • 屏山古村---梦寻徽州

    屏山村,位于安徽省黟县东北部的屏风山和吉阳山麓,距县城4公里,历史上又曾名九都屏山.舒村.屏山,名字来由是因村北有座状如屏风的高山:又因村中以舒姓为主,在古代建制中属于黟县九都,故又名九都屏山.舒村. ...

  • 西溪南古村---梦寻徽州

    西溪南古村,位于黄山市徽州区西郊的西溪南镇,地处黄山市腹地,距黄山风景区50公里,距黄山市府所在地屯溪10公里,距徽州区府地所在地岩寺5公里. 西溪南古村始建于后唐,经五代.两宋,鼎盛于明清,曾经有过 ...

  • 周邦头村--昌溪古村落(下)--梦寻徽州

    接着就是周邦头村. 事实上,现在我们俗称的昌溪村包括三个自然村:沧山源.昌溪与周邦头.沧山源又称燕窝山庄,位于昌溪北面山脚下,也是昌源河上游向东拐弯处:周邦头则地处昌溪南边几百米,也就是上一个帖子里我 ...

  • 昌溪古村落(上)--梦寻徽州

    接下来,到歙县一个不太知名却又蕴含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古村--昌溪村. 昌溪古村,介绍里总少不了一个响亮的称呼--"歙南第一村",说她位于歙县南部山区.实际上,无论从地图上怎么看,我 ...

  • 罗东舒祠--呈坎古村(下)--梦寻徽州

    上更楼南立面. 上更楼内部看三个门洞. 上更楼东立面.往东匆匆赶往村中最重要的一座建筑,有着"国之瑰宝"."江南第一祠"之称的罗东舒祠. 为了让大家有点直观印象 ...

  • 江南第一村--呈坎古村(上)--梦寻徽州

    呈坎村,为呈坎镇政府所在地,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北部偏西约十六公里.呈坎古名龙溪,始建于东汉末年,迄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也是目前我去过徽州古村中历史唯一可与许村一比的古村落了.呈坎村以罗姓为主,罗氏 ...

  • 卢村木雕楼--梦寻徽州

     某一个秋天的早晨,从黟县县城出发,再次探访卢村木雕楼景区.离上一次去,转眼已经过去十二年,我真的已经这么老了... 沿途的杉树. 抽空又去瞧了一眼塔川,这年红叶之稀疏,真是让人下巴都掉了...原来几 ...

  • 雄村--梦寻徽州

     说徽州,道徽州,终于来到了雄村. 雄村,之前的好多帖子里多有提及,如西递.篁岭.徽州古城等等...雄村,位于歙县南部郊区约6公里的新安江边,是一座教育发达.人才辈出的古村落,素有"新安第一 ...

  • 潜口民宅,徽州古民居博物馆

    在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的紫霞峰南麓,有一处明清传统民居的徽派建筑群,这就是5A级旅游景区"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中的潜口民宅,徽州这一带的景点门票都不便宜,很多古村落都要好几十甚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