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抑郁症中走出来的心理学家卡伦·霍尼
我们的成长之路伴随着内心的冲突。精神分析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自我疗愈的有效途径。
心理学鼻祖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本能就是内心的满足,和对失败的抗拒,他称之为强迫性内驱力。
强迫性内驱力,其实就是人们从孤单、失望、恐惧、敌视等感觉中得到的面对生活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否满足内心的祈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为了寻找一种'确定性的'安全感。
在寻找安全感的过程中,如影随形的焦虑感,让他们产生了强迫性。
新弗罗伊德主义的代表人物,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尼,在用强迫性内驱力的观点分析自己的抑郁症的时候,发现很多心理学现象,并不能很好的得到解释。
在人际交往中为了获得安全感,社会和文化的影响更为重要,而不是本能的内驱力(弗罗伊德把它称之为'力比多')。
卡伦·霍尼和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
卡伦·霍尼
卡伦·霍尼的心理学之路
卡伦·霍尼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温暖的家庭。父亲看不起她,认为她外貌丑陋,天资愚笨。母亲偏爱哥哥,对她十分冷漠。
她9岁时,自我觉醒:'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奋的学习,28岁时,获得了柏林大学医学博士的学位。
她的成年时期充满不幸,1909年与律师奥斯卡结婚,在六年中生了三个女儿,1926年,带着女儿离开了丈夫。期间母亲的去世、哥哥的去世,给她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婚姻的不幸和生活的压力,深深的折磨着她。她曾多次因抑郁症而自杀。婚后受抑郁症和性问题的困扰,开始接受弗罗伊德嫡传弟子卡尔·亚伯拉罕的精神分析治疗。
在接受治疗和自我分析的过程中,她超脱了自我的沉迷和抗拒,义无反顾的对弗洛伊德泛性论和生物本能论进行了颠覆性的创新和突破,成为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
《我们内心的冲突》——卡伦·霍尼
忽视以往经历,分析各种人格因素的相互作用
卡伦·霍尼在她的《我们内心的冲突》说:
我们想要认识自己,并改变自己,可能只需要专家提供一点点帮助,甚至根本不需要专家的帮助,前提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被精神分析联系到以往的经历上面,而是用于对我们现有人格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解释。
她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到了精神分析的强大作用。
她把自我分析的落脚点,从过去痛苦的经历中解脱出来,回归到对各种人格因素的相互作用上来。
童年时代的经历不重要,过去的经历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也就是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人格的塑造。
每个人的人格结构都不一样
内心冲突的发展过程和自我解剖
对感情的压抑、对别人的谦卑和对他人的认同,都是同一种类的情感需求。这些个体倾向组合起来,就是对别人和自己的一种基本态度和生活哲学。以这种倾向为核心,就组成了讨好型人格。
渴求权力和名声、被别人佩服和渴望得到完美,组成了抗拒型人格。
不同人格因素的相互作用,是产生内心冲突的原因。它们会产生相互强化的作用,相互矛盾的人格因素,还会产生冲突。
最开始,这种冲突来源于自己对别人的矛盾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的来源越来越广,到最后,矛盾的态度,矛盾的品质和矛盾的价值观,都会造成这种冲突。
然而,我们发现,自己一开始并不知道内心存在矛盾。当我们自我分析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很惊讶。我们会非常犹豫地意识到,是否要将内心的伤疤揭开?
最后,当我们鼓起勇气直面冲突的时候,自己还是会惊慌失措。我们发现,自己在玩一种心理'炸弹'。
当我们意识到,这些炸弹有可能让我们粉身碎骨(内心无法承受)的时候,自然就会感到害怕。因此,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冲突的时候,会选择回避,这也是正常的。
随后,我们发现,自己也在努力想办法,企图平息这些冲突。然而,这种努力,根本就是在制造虚假的和平,内心并没有承认冲突的真实存在。让自己陷入自我欺骗的怪圈之中。我们常常会使用下面四种方法来平息冲突。
1. 试图将一部分冲突隐藏起来,把支配权让给它们的对立面。
2. 疏远他人,孤立自己。保持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距离,避免正面冲突,实际上就是一种回避的态度。
3. 远离自己。将真实的自我伪装起来,赋予理想化的色彩,重新塑造一个自我形象。在这个理想的形象中,冲突的每个部分都被粉刷一新,再也看不出各种人格因素之间的冲突状况。
想要变得完美,朝着理想化的自我形象努力;想要得到别人的夸奖,其实就是让自己得到别人的认可。
然而,理想化形象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越大,平息冲突的难度就越高。
最终,当意志力消耗殆尽的时候,新的内心裂缝被制造出来,所以就必须继续进行修补。
4.修补曾经偷偷将其他冲突掩盖的内心裂缝。通过自我粉刷,让原本和理想化形象只有很小差距的真实的自我,变成了另外一副模样。而原本就存在的冲突,在新的裂缝产生之后变得越来越强大。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也许就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了。
以上四种方法,具有普遍意义,每个人都会使用。当然,还有一些方法会有不同的人用到,比如:
· 心中有疑惑,就可以用自以为肯定正确的态度来进行评析——'一意孤行'。
· 内心世界出现分裂之后,就可以用绝对控制这种单纯的意志力,来强行将其结合起来——'固执己见'。
· 在冲突和理想有关系时,只要拿出逢场作戏的态度,对所有价值观表示漠视,就能消除这种冲突——'游戏人生'。
我们内心的冲突,原本处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当我们试着去修补冲突的时候,就像我们揭开伤疤试着治疗一样,我们面对的是恐惧、疲惫、丧失信仰和情感纠缠,等等令人头疼的现实。
面对残酷的现实,有些人会失去所有的希望,丧失修补冲突的信心。他们会想到,假装通过替代性的生活方式去解决冲突。他们想要得到的,就是那种报复性胜利,在报复他人的同时得到一种快感。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可以称之为虐待狂。
丧失修补冲突的信心,在报复他人时得到快感
亲近他人、抗拒他人、疏远他人,三种态度之间的基本冲突构成了精神分析的动力学理论
为了解决内心的冲突,每个人都会动用精神自卫的武器。
我们一开始就付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是因为我们需要保持自身的完整功能,不愿意遭受人格被分裂的痛苦。
有时候,我们确实可以人为的制造出一种平衡,但是,在此同时,新的冲突一直在不断的产生。要解决这些新的冲突,我们就必须不断的去探索新的解决办法。
我们为了避免人格分裂,必须要做出一些事情,努力保持整合的状态,这就让我们变得更加有敌意,更加绝望,更加恐惧,更加远离自己和别人,最终结果就是冲突越来越严重,解决过程也更加艰辛。
最后我们的失望情绪会变得越来越严重,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补偿,就只能继续虐待行为,随之产生新一轮的失望情绪,新的冲突自然就产生了。这就产生了没完没了的恶性循环。
精神分析,我是谁?
依靠本能和意志力,无法解决内心的冲突;只有靠精神分析有效地整合人格,才能平息冲突
依靠自己的意志力,很可能解决不了冲突,反而会伤害到自己。
但是,如果能改变人格中造成这种冲突的状态,或许就能解决这些冲突,至少会平和得多。
面对内心的冲突,我们没有必要采取抵抗、掩盖等自欺欺人的方法,这样只会欲盖弥彰。
通过精神分析,清晰的观察到自己的各种人格因素,以及它们和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绝望、恐惧和敌视等感受就会减轻许多。就像俗话所说的,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而弗罗伊德的学说相对来说,就比较悲观。他认为人注定要承受痛苦,最后也会被毁灭,同时他也不认为人性是善良的,更不看好人类的发展前途。人类在本能的驱使下行动,这种本能是被动的,最多只会被提高。
但是,卡伦·霍尼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人人都能改变自己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