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 高考名师 vs 全球国际学校的灵与魂
【留美学子】 第1528期
教育精华 篇篇出彩
净土与纯粹!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序言
作为留美旅居美国教育资深写作与实践者30余年的我,对当今国内父母把孩子送往国外留学,盲目的留学大潮有自己的看法,甚至不建议在对美国教育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只是因为孩子在国内学习不好,或者父母认为美国教育都是精英教育等等类似的误区与盲点,欲速不达的把孩子推出国门。
当然许多父母对我说,他们之所以急切的把孩子送往国外去读书,一方面因为不是外籍,他们想进的国际化学校进不去,另外一方面,他们所期待、与国际真正接轨的国际化的学校,并非很多,言外之意,他们所希望的国际化学校,选择有限。
对于许多选择国际化教育的家庭,大家最焦虑的是:到底如何选择国际化学校?
虽然我们挑选国际化学校时,都会从学校师资力量,办学资质、升学率等方面考虑,然而一个学校的校长和创始人团队,才是学校文化与内涵、教学体系与发展空间最根本的灵与魂。
为了寻找答案,在随美国前耶鲁校长中国行的北京、上海之后,我们再来到最后一站深圳,以一位家长为孩子选学校的立场,我专程来到坐落在深圳的荟同学校,在荟同校长办公室拜见了久仰大名的资深教育工作者,是他向我揭开了一扇再一扇的大门。
是的,
正如20年前我采访的美国名校校长这个群体,确实,大学校长的理念和能量,就展示出他背后的大学实力与文化;
正如我10年前采访的世界驻华大使夫人群体,真的,你会因为喜欢这位大使夫人,会爱上她身后的国家。
同样如此,我的孩子要进入你的学校,而且又是历史如此年轻、一切如此崭新的学校,作为母亲,首先我要做的事情,一定要彻底了解这里的校长到底是“何方神圣”?
在一个外景极其优美、能聚集百人的开放式、敞开办公室里,我在最顶头的小办公室里,看到了一个正在电脑上打着字的背影,而他眼前面对着就是海那边的香港,知晓我到了,他停下手头工作,温和的笑容,朴素沉稳大方。似乎客套寒暄都没有,我忘记了具体的开场白是什么,但是,突然发现我俩彼此都是中国恢复高考的第一届1977级大学生,顿然倍感亲切。为什么呢?因为我们60多岁年龄的大学生,还在第一线只争朝夕、每天都在新的课题和希望中工作的人,还有多少?而我们彼此对各自所做的工作之热爱,工作已经成 为我们的生命。
沈校长与本文作者
乍然发现彼此都是中国恢复高考后的
77首届大学生
果然,在故事繁多的77级人群里,校长的故事就更多几层。
坐在我面前的荟同深圳校区总校长是何许人也?
沈献章是人大附中原教学副校长、人大附中朝阳学校首任校长。在沈献章10多年的任职期间,人大附中曾连续多年诞生北京市高考状元,是全国最知名的中学。另外,沈献章也是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审组组长,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名师培养工程导师,曾担任教育部“国家级语文骨干教师培训计划”讲座专家,被评为全国教育科研杰出校长等称号,是基础教育界的重量级人物。
沈校长从教30余年的成就,可谓数不胜数!然而,这一切偶然与必然的交织镶嵌,却来自一个遥远的山庄。
下乡知青时期的沈献章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随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沈献章来到了湖北省随州市一个边远公社的小山村,他什么农活都干过,还在西南三线建设中修铁路、打山洞、架桥梁。后来,这位知书达理的年轻人被公社领导选派去当了那里的小学老师。一间教室几十个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就他一个老师,语文、数学、音乐、体育…… 需要什么,他就教什么,这些朴实的农民和他们的孩子对沈老师,给予了深厚的感恩之心。当然,对于许多大字不识的农民们来说,他们也有“望子成龙”的期望,而他们希望孩子能学习好的目标就是,如果娃通过读书能考出村子,出息的娃在外就能找份工作……
在农村学校复式班教学
作为老师,可以通过传授知识,让自己的学生未来有出息,“知识改变命运”的使命感与责任,如同信仰早已植入沈老师的理念中。对许多人来说,从城市到农村的日子也许苦些,但是,对于沈老师来说,做好老师,全心全意的对待学生和家长,让他的生活变得充实而无悔。
我之所以把如此久远的经历拉进我们的视野里,是因为沈献章曾在去年的国际教育论坛上这样指出,“很多家长眼睛盯着国外的某一所名校,让自己的孩子千方百计能考上这所学校,在国外拿到一个好学位,不管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有一份很高的薪酬。”对此,他一方面理解家长们最直白的愿望,另外一方面,希望家长们把视野看得更远更广,因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还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有社会担当的精神。”
世界需要最顶尖的后备军,不仅仅是最优质的学业人才,更是具有为人类服务的情怀,把育人作为使命的沈献章,其本人就是从年轻开始,对社会最底层的乡村孩子们,充满着热爱、无私奉献的人,而学业与品德兼备的育人,其实才是教育最核心的内涵。
说起沈献章的背景,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插曲,这里不得不提一下。
由于在乡村里做老师的尽心尽力,沈献章受到村民们的无限爱戴,1974年他在全公社100多名知青中脱颖而出,被推荐选拔进入襄樊学院(现在的湖北文理学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聘任制度非常严格的湖北省首批重点高中——襄阳四中做语文老师。经历了在顶尖中学里的教学历练,在中国恢复高考时,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对于他,大学的四年里,是他提升中文知识和自身修养的黄金期。毕业后,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他成为湖北省最年轻的特级教师、省劳动模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襄樊市人大代表。
获奖无数的沈献章,由于突出的表现和能力,他曾被定为襄樊市委主要领导秘书的最佳人选。对任何人来说,这是多么大的肯定和再腾飞的高起点!
对于沈献章,这却成为了难题。经过艰难抉择,他最后还是放弃许多人梦寐以求、光宗耀祖的从政之路,选择了无名无利、淡泊一生的教育行业。因为他爱读书、教书,爱讲台、更爱他的学生。也因为如此满腔热血的爱,让他倾心在教学育人的世界里。
而2000年8月这次机会,沈献章没有放弃,因为这一次给他育人生涯提供了一次再次检验证实自己的舞台。
经过严格筛选,沈献章作为优秀人才引进北京,调入人大附中。从一个非一线城市,调入全中国知名中学,而且来了就负责高三的教学工作,这是巨大挑战。
他不仅要一如既往的投身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同时还要顶住压力和质疑。在刘彭芝校长的支持下,他大胆打破了当时人大附中的一些常规教学方式和日程安排,而他的魄力与“冒险”,让人大附中在他负责高三的第一年,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就翻了一倍。
在他主管教学工作的十几年里,人大附中的高考成绩逐年都在刷新记录,稳居北京市高考制高点,每年1/3的学生考入北大、清华,1/3的学生考入国外、境外著名大学,1/3的学生考入国内其他985、211和一本大学,夺得12个北京市高考状元、10个榜眼,获得13块世界奥林匹克竞赛金牌。
高考前
沈献章校长与每一个进考场的学生亲切握手
在狠抓教育质量的同时,沈献章特别强调学生多元化发展,而且笔耕不辍,30多年里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报刊杂志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
放弃仕途而甘做教书匠,沈献章用自己的实力和成果,证实了他从一个外地高中调入人大附中,从主管毕业班教务主任到人大附中副校长,他不忘初心的责任与奉献,而这一切得到了不仅来自人大附中、还有全社会的肯定与爱戴。
荟同深圳校区实景
优秀的教师不一定能做好校长,但好校长首先应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因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书育人。沈献章无论是做副校长还是做校长,他都不忘记自己最中心、最本质的工作,就是带领全体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他深入教学第一线,走进课堂,走到教师和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老师们的工作状况,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令人叹服的是他在人大附中连续十几年坚持教高三的语文课,而且课教得十分精彩。
沈献章之所以能够成为全国著名的高考专家,来自许多因素,首先他对教学质量的认真与透彻理解,另外,他自己还不断的总结摸索,直白点,就是给学生能受益的实实在在的干货。
早在1988年,沈献章在作文教学中就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重技巧、轻认识”的现象,教师对写作方法的运用常有具体的指导,而对如何从生活中发现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认识,却很少甚至不做具体的指导,学生作文表现出认识肤浅,思路狭窄。
2018年11月27日在新浪国际教育论坛上的发言
为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他把哲学引入了语文教学之中,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生写作,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列为若干个专题,举办讲座,讲析哲学原理,列举事例,讨论问题,启发思考,习作评点。这一教改试验,得到了全国语文界专家的充分肯定,认为是在思想教育和作文教学的结合上探索了一条新途径。他的《用唯物辩证法指导学生写作的尝试》荣获湖北省第四届中学语文研究会论文一等奖,在全省推广,受到普遍赞誉。
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荫。在前些年全国高考作文常常出现哲学命题,许多考生一筹莫展时,他的学生却如鱼得水,运用自如。
多年来,学生对高考的科技说明文、论述文视为畏途,被称为“夺命的试题”。
沈献章分析,科技文的新知识、新信息是通过概念、判断传达出来的;为了说明自己的结论,它还常常要运用推理。近年来高考对科技文、论述文阅读的考查,基本上是着眼于这三个点,并且通常是用概念、判断、推理的形式来考查的。所以,要准确无误地理解科技文、论述文,就要准确无误地理解它的概念、判断和推理。
于是,他把逻辑学引入了语文教学之中。他为本校和全国很多学校的师生讲逻辑课,开设“理解概念”、“准确判断”、“掌握推理”的专题讲座,帮助师生识别常见选项里“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状态混淆”、“是非混淆”、“主次颠倒”、“因果倒置”、“无中生有”等迷惑性表现。掌握了这些要领,科技说明文、论述文阅读题就迎刃而解了。
他认为高中生不学逻辑是一个很大的知识缺陷,于是,他在教育部“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修订会”上呼吁:把逻辑知识纳入新课标和新教材之中。
需要说明的是,沈献章老师这样做的目的不是应对高考,而是他“大语文教育观”的体现。他认为,语文课不能只讲语文,而应与文学、史学、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相结合,使语文课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基础扎实,视野开阔,能力强大,取得成绩就水到渠成了。
2018年3月3日在荟同全球发布会上(深圳站)的讲话
当然,有人会问,沈献章校长作为高考名师,跟国际化教育有何关系。确实,许多家庭是因为要远离高考体系,而走上国际教育这条路。其实,把高考与国际教育彻底分开,却是一个相对极端的说法。
一方面,沈献章校长认为,准备高考、或者经历高考的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学生从能力、耐心、刻苦精神以及智慧培养的整个过程。
另外一方面,尽管在一个体制内的公办中学里,人大附中从2003年开始,先后引进了A-Level课程、AP课程、IB课程,是最早把国际教育引入中国公立教育系统的学校。
人大附中国际部还有100多个外籍学生,他们在那里既学习中国课程,也学习外国课程,大部分学生考入中国名校;不仅如此,人大附中本部每年还有100多高三学生放弃国内高考,转向报考国外大学。他们与时俱进,成为中国同领域的顶尖学校。一贯在教学方面下功夫的沈献章校长,对于中外合作学校、国际学校各种不同的教学体系和课内外的活动,对于从高考体系转为留学体系的前后左右,对于中方教师与外方教师的融合、中国课程与外国课程的融合、中外方教育教学方式的融合,他都有非常系统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
荟同深圳校区教室效果图
这十年,国际化教育交流不断加深,国内的国际化学校与教育机构如何培养走得出去回得来的新型国际化人才?未来十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哪些素养和技能?
现在国际学校系统有许多形式的设计,其中包括Alevel,AP课程,IB课程,独立课程等,而每一个体系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同时又有各自的短板。荟同学校大胆启动创建式整合最佳资源和最顶尖的教育课程,以项目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还有个性化发展为基础的“毕业作品集”,经过系统的学习和成长,从而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他们向往的世界大学之路。
然而,作为家长,我们更关心的是,把孩子送到荟同学校,学生们能真正收获什么?学到什么?荟同与其他国际化学校有何不同?
荟同学校是一所奉行一校多区制的学校,如果说传统学校更关注学科知识学习,荟同学校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在评估方式上,荟同学校采取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估体系,以知识、技能、行为和学习倾向标准为标准,通过学习阶段来衡量学习进程。
荟同学校为全球3-18岁的学生,提供幼儿园到高中15年一贯制的基础教育,学生和老师可在荟同全球各个城市的校区进行暑期交换、学期交换以及学年交换,培养世界公民的意识。
对体制内出身的教育大拿沈献章来说,离开公立学校后,凭借多年的教育经验和个人教育情怀,他选择投身教学理念、评估体系完全不同于前者的创新型学校,相信创新教育将会在中国被更广泛的接受。
家长交流活动现场
在挖掘其特点上,沈献章校长提到的要点里其中四个方面,吸引了我。
其一:教师招聘的独特性
其二:一年三城的交换项目
其三:精选与创新的课程
其四:最精英的团队建设
更具体的解释是:
1、荟同学校招聘教师的独到之处在于,原本分开的数理化三门不同的课程,可以通过一个老师展开。荟同招聘的老师,需要全面和跨学科的知识,因为原本打散的课程整合为一,让学生在逻辑思考和总结方面,有一个全盘概念的整合。
2、荟同七年级以上的学生可参加一年三城的交换项目
荟同学校全球集中的课程设计、招生和教师招聘模式,成就了荟同学校独一无二的一校多区理念,学生真正可以做到在校区间无缝衔接。也因为荟同学校的优势,推出了荟同Cities Experience Program,即荟同学校一年三城项目。学生将在一年的学习中从深圳到华盛顿、到纽约学习。在同样一批教师的全年陪伴以及同样由Renzo大师设计的两个校区内,感受不同城市给予的资源和能量。
对于一年三城感兴趣的家长,是很多本来希望把孩子送到美国顶尖高中的家庭,而荟同学校全球课程设计团队联合主席Peter Merrill先生,曾任Andover安多佛学校的语言总监和国际项目主管。我们了解传统美国顶尖高中项目难度极高,且对于国际学生本土文化的保护度不高。荟同一年三城项目首先是对荟同华盛顿寄宿高中的软着陆,也是对学生的文化保护。有关于文化保护,我特别想在这里着重分享:传统美高中中国学生多是follower,很难做leader。一年三城的项目让中国学生有做leader的柔软土壤,帮助将来到了华盛顿校区的中国学生继续做leader,不怕lead来自全世界的同学。
3、博采众长的核心课程
荟同教育的核心是全球课程,它既满足当地教育体系要求,又集合了全球最佳教学实践,并补充了丰富课程元素。
幼儿园阶段,课程将基于意大利瑞吉欧教育模式(Reggio Emilia),该模式扎根于学生自主性和对世界的探索,采用项目课程开展教育活动。
1至9年级义务教育阶段,荟同采用中外课程融合的课程体系。融入中国国家课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贯彻国家规定的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同时采纳世界各地的最佳教学方法和原则,其中包括新加坡和埃克塞特 ( Exeter ) 数学,以及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 (N.G.S.S.)。
高中阶段,学校的课程模式将从美国私立学校课程汲取灵感,融入英国导师制,同时深入结合学习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以及中国教育中的最佳实践。
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荟同提供高品质的沉浸式双语课程。
而根植本土的全球教育是荟同最重要的特色。
4、世界最顶级的教育专家领衔荟同
除了沈献章校长之外,公认的全英国学术最优秀的英国威雅公学校长Rhiannon Wilkinson女士为深圳校区执行校长,与沈献章校长一同领导深圳校区。原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创校校长、两届全国人大代表李茵女士为全球城市交换项目校长。曾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校长的杜宁凯博士(Nicholas Dirks, Ph.D.)为荟同学校副主席兼总校长,英国哈罗公学前校长Jim Hawkins 先生为荟同学校副总校长、全球校区总校长。这么多优秀的人能在一起如此融合的协调和欣赏,本身就是奇迹。
2019年1月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
沈献章校长从遥远的地方走来,无论从教学视野,还是情怀与专业性,他不仅资深,还比别人更努力,作为领头人,他的忘我与激情感动着身边的工作者,与40年多前他把全身心奉献给乡村孩子一样,今天他把一生的沉淀和积累、厚积薄发地注入到荟同学校的创建团队和校史中,背后有这样一位顶级教育家为荟同站台,正如英文所述:The rest is History!
作者 陈屹视线
中国77级大学生,留美旅居30余年。【陈屹视线】 1999 年伊始《北京青年报》、《北京青年周刊》开设近 10 年专栏,已在主流媒体发表数百万字纪实作品,出版 7 本畅销书,包括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最新力作:《名校之路 - 30年教育心经 揭示留学陷阱与误区》。
2014 年创办主持【留美学子】公众号,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纯粹教育平台。
【留美学子】已发1527期
喜欢就点个好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