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德培 | 躲摆子
【往期回读】
躲摆子
江都 徐德培
徐德培先生:1947年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1966年高中毕业于江都县中学,1972年参加教育工作,1980年毕业于扬州教育学院,2008年退休。原江都中学工会主席、江都实验初中党支部书记。曾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
谈到躲摆子,就得从打摆子说起。
我过去认为打摆子是扬州方言,后来才知道,许多地方都管疟疾病叫打摆子。现在我们这个地区疟疾病几乎被消灭了,年轻人没有打疟疾的经历,当然就不知道打摆子是什么意思。我小的时候,同伴们好像都打过摆子。摆子如同幽灵一样,只要盯上谁,每次都准时报到,比闹钟还要准。摆子上身,立即恶寒发热,全身筛糠一样地抖个不停,即使夏天也要盖上大棉被。不过摆子也很干脆,撤退时间一到,绝不缠绵,会迅速离开,随即高烧退了,患者就能正常吃喝睡觉,只是疲乏一点,瘦了一圈,并无特别不舒服的感觉。三天来一次的摆子叫大摆子,发病较重,体温能超过40摄氏度。每天都来的摆子叫小摆子,发病稍轻。一般的摆子,是隔天一次。
我们都知道,疟疾病是疟原虫引起的,靠蚊子的传播进入人体。当时农村卫生条件不太好,蚊虫多,人们的防护意识也较差,疟疾成了农村的常见病。当时的医生已经知道用金鸡纳霜治疗疟疾,但老人们普遍认为疟疾不是病,拖拖自然会好的,不必大惊小怪。不少人还笃信一种祖上传承下来的摆脱疟疾的方法,叫做躲摆子,就是在摆子即将到来之时,当事人躲起来,让摆子这种幽灵找不到,这样就可以摆脱幽灵的盯梢,不再发病。这当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在我的记忆中,确实有人通过此种方法摆脱过疟疾的侵扰。我们乡下,有的病人摸准发病时间后,习惯于在发病前躲进苎麻地里,也有人躲到亲戚家去,还有人到人多的地方钻进人堆中乱逛,让摆子认不清人,找不到“老主顾”,只好无功而返。
我想,那些宣称躲掉摆子的人,一定存在着某种误解。有的是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起了作用,发高烧时,体内免疫卫士的战斗力被激活,经过殊死搏斗,最终战胜了病魔,疟疾病得以痊愈,正好此时当事人也采取了躲摆子的措施,就以为是躲摆子的成功。当然,人在躲摆子时变换了环境,分散了注意力,不再战战兢兢地在家中坐等摆子的来临,心理的放松和愉悦也能促进免疫力的提升,或许这也是抗病力增强的原因之一。
在我们家乡一带,躲摆子也反映乡民们对一些躲避困难、逃避责任、缺乏担当的人的鄙夷与谴责的情感。比如开河工地上,到了突龙沟的关键阶段,需要人们跳到冰冷彻骨的水中进行最后的清障,忠厚的汉子们争先向前,也会有个别人找个借口暂时离开工地,明察秋毫的人就会风趣地说:“他又去躲摆子了。”又比如,有的干部遇到复杂尖锐的矛盾纠纷急需处理时,会悄悄隐身而去,回避矛盾,待问题解决后再“复活”到人间问长问短,假装关心,老百姓就会讽刺道:“你刚才躲摆子去啦?”
随着医疗事业的进步,医学知识的普及和农村卫生条件的改善,躲摆子的原始意义已经逐渐被人们忘却,其引申意义却被人们记住了,而且一直活在老百姓的口语中,频繁地使用着,使老百姓的语言更加活泼生动。我相信,随着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普遍提高,在广大群众的监督与鞭策下,社会上躲摆子的人会越来越少,有担当的人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