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高家花屋
游高家花屋
我是土生土长的竹坪人,也早就听说我们竹坪有两处名胜古迹,一处是金花洞,另一处是高家花屋。可悲的是,我在此之前并没有去过这两个地方,我总觉得这是我人生的遗憾。近日,却因为机缘巧合,我特地去了一趟高家花屋,感慨很多。
这次清明假期,我去县城拜会了一个作协同仁。第二天,我自己想办的事情几乎都没有办成,我只好怀着闷闷不乐的心情搭车回家。可以说,这一天遇到的不顺心的事情太多了。
眼看很快到家了,前方却遭遇堵车。司机知道等下去不是办法,只好表示歉意,让大家提前下车。我想前方就是我们竹坪的解家沟村,听说高家花屋就在这个村,反正也没有车可以回家,不如顺道去看看高家花屋是什么样的吧!
于是,我一路打听,跋山涉水,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来到了高家花屋前。
虽是清明假期,这里的游客却很稀少。门额上依稀可见地写着“庆衍共城”四个大字。据高氏宗谱记载,春秋时期,高氏始祖高柴公在楚国被封为共诚侯。高家花屋的第一代主人高方,与父亲高启元,自居住地武昌,逃难来到解家沟,决定在此修建一座仿老家祠堂的大合院。高家历经三代人,耗时三十年,方才在大体上完成全部工程。此时,高方离世已经二十年了。花屋建成,武昌高氏宗族族长率一众族人前来祝贺,并纪念始祖共诚侯——这就是“庆衍共城”一匾的来历。
两侧的墙上竟然有两处与房屋不太和谐的标语。左边写着:“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再看看右边,标语写着:“在我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斗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斗争,还要经过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我想,这大概是“文革”时期留下的印记吧!
我缓缓地走上青石台阶,感觉脚步十分沉重。前、中、后的三幢院落,一幢比一幢高,每走上一级看到的心境也大不一样。墙皮有些剥落的墙面,参差地起着条石和方砖。墙上的雕塑和彩绘技法娴熟,栩栩如生。天井里石板的缝隙中钻出一丛丛的青草。还有少数没有搬迁的人家住在里面,院落里还不时荡漾着孩子们的笑声。
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个女生,她也是来参观的。她告诉我她就是在这里出生、长大的,后来嫁到附近的秦古镇了,现在在江苏打工。这次趁清明假期特地要故地重游。她还告诉我,她小时候这里比现在热闹多了,现在很多人都搬走了,显得十分冷清。听到这些,我感到很凄凉。她又向我介绍了高家花屋各个角落的具体情况,我按她说的四处张望、行走了一番,对这里又有了新的认识。
我又在屋里屋外转了几圈,然后就沿着盘山公路缓缓下山了。走到转弯处,我对着油菜花和白杨树掩映的高家花屋拍了张照片。仰首是蓝天白云,耳边是清脆的溪流声和婉转的鸟叫声,两岸竹木成荫。这样的情境使我陶醉其中,总觉得很久没这样放松了。
这时,我想起了高家花屋的历史,当年高氏祖先建造了这样华丽的建筑,如今高氏后人却不知所终,的确是物是人非。这里又经历过“文革”的浩劫,传统文化遭遇了不小的破坏。近年来,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推进,这里的住户也会相继搬走。但我坚信,他们一定会舍小家顾大家,毕竟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我也相信,不久的将来,这座古老的建筑一定会重新焕发青春的活力。真到了那个时候,朝圣的人会更多,高家花屋的影响会更大更远。
注:发表于《堵河》第8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