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一万小时定律”不少古人证明,这个定律是可信的

俗话说“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社会学家曾提出一个“一万小时定律”,也是在强调积累的重要性。至于“一万小时定律”究竟是什么?古人又是如何利用它的?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国外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明确地指出:“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换句话说,如果想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就需要10000小时的磨练,如果按比例计算的话,每天工作8个小时,一周工作5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5年的时间。然而该数据还只是理想状态,除去我们日常吃饭、睡觉、应酬的时间,若是想凑够10000小时,起码需要7年的时间。

“一万小时定律”是否靠谱?古人曾经用事实告诉我们,它的确是一个真理:

一、爱迪生

谈到大发明家,可能大多数人脑海中最先浮现的,肯定就是爱迪生。爱迪生是近代最伟大的发明家之一,他的发明共有几千项,包括电灯、电话、电报机等等,堪称是影响万千现代人生活的伟人。

然而您可能并不知道,作为一位被世人夸为天才的发明家,爱迪生也在背后吃过不少苦头。当时的爱迪生有一个想法,他试图发明一种移动电源,用于改良传统电源笨重的特点,但却因为种种原因而失败。可即便如此,爱迪生并没有放弃,而是花了整整十年的时光不断研究,最后终于成功发明了蓄电池,正是在这十年之中,他却经历了近五万次的失败。

二、郭靖

金庸先生的著作《射雕英雄传》中,其主角设定极为突兀,金先生一改主角机灵聪明的设定,而是变成了痴傻愚笨的傻小子。傻小子郭靖生性木讷,在江南七怪的教导下学习功夫,但江南七怪的能力的确有限,只能让郭靖寒暑练习基本功。江南七怪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落后,实则也是在帮助郭靖打牢基础。换一个角度而言,如果郭靖没有深厚的基本功为根底,他也不可能从洪七公处快速习得降龙十八掌。由此可见,“一万小时定律”实在是帮了郭靖的大忙。

三、王献之

王羲之是我国晋朝时期著名的书法大家,他的书法造诣古今一流,可能您并不知道,其实王羲之的弟弟王献之也同样是一位书法艺术家,只是因为哥哥的光芒太耀眼,致使自己的名气不太出众。

王献之在练习书法时,其父亲曾交代称,只要他能涮笔到将院子十八口大缸的水全部染黑,就算是具备了最初的基本功。王献之听罢遵照父亲所说,苦练十年之后,终于将十八口大缸全部染黑,最终才获得了父亲的赞同。

四、司马光

司马光是著名的文豪,然而他儿时却十分贪玩,以至于被先生多次责罚。司马光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即决定改掉贪睡的坏毛病。司马光为了能够早早起床,特意在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圆形的木头制作了一个警枕,一旦早上有少许翻身的迹象,头部就会自然滑落在床板上,想继续睡也成为了难事。正是靠着自己的警枕,他每天都早早地起床读书,终日坚持不懈,最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并为后世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

五、莫泊桑

著名小说家莫泊桑,曾拜在福楼拜的门下为徒,他一直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够得到老师的点评,却始终未能如愿。带着种种的疑问,莫泊桑询问福楼拜,而福楼拜的回答是,只要你能坚持写作十年,一定会有飞速的进步。莫泊桑顿时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洋洋得意的作品其实都非常幼稚且无深度,为此,他开始刻苦钻研,将全部心血投入到写作中,最后果然靠着《羊脂球》一举成名。

“一万小时定律”其实就是假以时日的雕琢,它的过程是枯燥的、无趣的,可回报却是丰厚的、感人的。“若想人前显贵,必须背后受罪”,人生的成功总是需要走很长的路。

参考资料:《中外名人趣事》儿童教育出版社 李佳敏著

《晋代——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朝代》北京出版社出版 张震飞著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