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猴有关:跑步受伤真实案例掰析

『跑你』,RunYouRunMe,给跑步亲们带来各种实用Tips,新人血泪教训&老鸟亲身体验。诸多从入门到进阶各种原创实用大全,让亲们更健康不受伤。

文 | 老Q

一般而言,跑步比较容易受伤主要是跑姿问题,以前说过几次三大致伤原因:

  • 跨步过大

  • 弯着腰跑

  • 脚后跟(硬)着地

上面这些都是技术层面的,完全可以通过训练跑步技术(跑姿)来避免受伤。

然而但是可是,还有很多的受伤原因其实跟跑姿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人为因素。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NoZuoNoDie的范畴。通常这种受伤后当事人的反应是:艾玛,这事儿整得不对,后悔药哪里有卖捏。

比如说以下这些非技术层面的因素都容易导致受伤:

  • 跑量增加过大

  • 跑步强度过大

  • 已经受伤还继续跑

  • 跑前跑后不拉伸

等等。真要拉清单,还能拉出不少。

说俩真实案例吧,一个跟强度有关,一个跟跑量有关。

案例一(取自于老Q朋友圈近日的真实案例):

这位亲跑的这4公里速度不错,平均配速411,在业余跑步亲们里算好的了。问题是,以老Q看这位亲平常秀的跑步数据来判断的话,4分左右的配速应该算他的I配速甚至R配速了。而且,单从这次跑4K的数据来看,每K的配速都在下降,这说明啥其实不难琢磨吧。

这位亲是因为被单位选中参加一个重要的马拉松接力赛,所以最近才这么狠地去练中距离。也许是被领导逼着才这么狠地去练?

红果果的事实来了,没几天之后:

看过医生了,据说是肌腱炎。

案例二(取自近日跑步技术派QQ群的真实案例):

下面这个真实跑量的截图,估计人见人呆。

连续4天,每天一个半马的量,这个跑量在业余跑步界里面绝对让人刮目。而且13x的半马用时,着实可圈可点可敬可佩。

问题来了,这种每天连续半马的跑量(如果坚持一个月都这样的话,当月跑量会达到惊人的630K),这个量在专业跑手那儿都应该算少见了。不信?有图有真相:

如上图,国内男子马拉松运动员每周平均145K,每月580K。女选手少一些,也有464K。

所以说,业余选手跑出这个量来,绝对我伙呆。咱们再来看一下,当事人前面几个月的跑步记录如何。如下图(男主手写版):

以老Q一向的观点,这种月跑量上升的幅度总体来说有点猛了,不过好在某个级别的跑量持续了两三个月,还算比较稳妥了。

不过瞧前面发的11月份头几天跑量这趋势,11月也许最终能过500K。当然,值得注意的是,这几个半马用时越来越长,这可不是个好趋势啊。

那么,这种大跑量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跑步革命》里提到了一个关于活动量的案例:拿了一群猴子来研究,先把猴子放在一个大笼子里,除了出不去,猴亲们可以任性地爬高爬低,跑跑跳跳走走闹闹,做任何它们愿意做的活动。每只猴子的每天的活动量都被精确记录下来,很自然,如果以平均每天的活动量做基准数据的话,一些猴子要比其它猴子要大一些。重点来了,当把这些猴子换到一个极狭窄的笼子里(想一想帝都上下班时挤地铁的状态)关上半天,猴子们根本活动不了,郁闷之极,连抓耳挠腮的动作都做不完整。接送在后半天又把猴子们放回到大笼子里……出现什么事了呢?做为对前半天的补偿,所有的猴子都在重新回到大笼子后加大了活动量,它们在24小时内的总活动量,都达到了各自的基准数据。

进一步的实验中,无论猴子的活动量首先被剥夺或者首先是被迫增加,最后得出的结果都非常相近,所有猴子总的运动量和日常持平。

这个研究成果显然对咱们人类的运动训练有着重要意义。在制订跑量标准时,你要知道你是个“大活动量的猴子”,还是个“小活动量的猴子”。顺便提醒一下,这和你的体型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一个肌肉鼓鼓大壮汉的跑量绝对比不过一个精瘦的长跑亲。

不单止是运动量,运动强度也是一样的道理,你也要知道你是个“大强度的猴子”,还是个“小强度的猴子”。

那咱们怎么才能知道自个儿属于什么类型的“猴子”呢?只有不断尝试+聆听身体发出的声音。当然,这种尝试需要逐步进行(体现在实践中就是跑量逐渐增加,或者强度逐渐增加),千万千万千万不要冒进。

咱们回到前面提到的两个案例。

案例一的后果已经显现了,“小强度的猴子”跑了大强度,光荣受伤。

案例二呢?不知道。也许男主是个“大活动量的猴子”,前几个月那些300多K的跑量对他来说很轻松。最终结果估计得等时间来证明了。祝好运,辉哥。

马拉松运动负荷,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跑量”,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累加过程,更不是网上文章讲的每2-3周逐渐加量10%的过程,如果马拉松训练果真这么简单,那么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教练,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练成世界冠军。所以,大家不必太去关注和攀比谁的跑量多与少,更不要为了尽快提高成绩,不断地给自己加跑量,直到把自己搞伤。

来源:http://bbs.hupu.com/13455326.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