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一支先民,1800年前来到中国,如今改汉姓,仍具备原有相貌特征

【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伊朗人长什么样?

在我们的印象中,伊朗人皮肤白,高眉深目、睫毛弯长,卷发,毛发旺盛浓黑,很多大胡子,性格中透露着一种刚毅。他们的长相和欧洲人似乎更接近,而和我们东亚人有着明显的区别。

伊朗和我们隔得很远,过了河西走廊,还得穿越几个斯坦(中亚五国)。不过,伊朗却是陆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所以,我们历来和他们有着很深的交流。

在1800年前,有一支伊朗先民就曾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并在这里定居下来,改成汉姓(安姓),如今,他们已经成为我国安姓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

1800年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这支伊朗先民为什么会不远千里来到我国呢?且听笔侠慢慢道来。

要说中西文化的交流就不得不提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从汉代开启的,为了打通这条通道,大汉帝国还发起了多起战争。

当时,世界上并存着4大帝国,最西方的,是罗马帝国,最东方的,就是我们大汉帝国。而在两大帝国之间,还存在这2个区域性的帝国,就是丝绸之路上的贵霜帝国安息帝国。如图:

其中的安息帝国(又称帕提亚帝国),就是伊朗的前身。

当时的安息国王米特里达梯四世去世以后,将王位传给了儿子(原名已失传,即后来的安清)。但安清并不热衷于当国王,而是潜心佛法,热衷于佛学的传播。于是,他将王位让给了自己的叔叔沃洛加西斯四世,自己则带着随从,来到了文化璀璨的东方神土。

当时的大汉天子是汉桓帝,他将安清安排在了帝都洛阳。安清很快融入了华夏文化,学会了大汉的语言,并按照汉人对安息的称呼改姓“安”,还给自己取了表字“世高”

安清一边学习汉文化,一边到处讲经,在熟练掌握汉语后,他还把梵文佛经翻译成汉文,供东方人参详。安清先后译出了39部经论,对佛经在中国的传诵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安清也是我国较早的一支安姓,他们的结局也随着我国历史的演变而改变。

汉桓帝后几十年,中国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三国随之到来。洛阳一度遭到董卓的焚毁和匈奴的劫掠,安清的后裔在这些灾难中应该进行了一些迁徙,后来逐渐遍布全国。

目前,这支安姓后裔主要分布在甘肃武威、湖南常德这两个地方,他们依然还保持着原有的相貌特征,但已完全融入到东方的文化了。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