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神宗和明神宗两人庙号相同,干的事情却截然相反
【本文由蜀山笔侠独家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抄袭必究!】
“庙号”这东西首先要和“谥号”分清楚。
“庙号”是皇帝专用的,主要用于皇家的祭祀。
“谥号”是很多人都能用的,比如贵族和有名望的人。
庙号很短,就一两个字,比如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等。
而谥号就不一定了,在隋代以前,庙号用得少,谥号用得多,所以一般用谥号代替这个人,比如汉文帝、汉武帝。但隋代以后,庙号开始广泛应用,基本上取代了谥号的作用(评价这个人的一生功过),所以我们又习惯用庙号来称呼他们,比如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而谥号则开始发生复杂的变化,变得越来越长,比如:康熙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不由得让我想到了玉皇大帝的全名:“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所以,到了隋代以后,要一眼看出人们对一个皇帝的评价,应该看他的庙号。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宋神宗和明神宗。
我们先来弄清楚“神”代表的是什么意思呢?
在谥法里:“民无能名曰神;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说了很多,但其中心思想就是:有好的,有坏的,到底是好是坏不好说!
也就是说:人们对于这样的人是模棱两可、不好评价的。那么宋神宗和明神宗两人到底干了什么让别人不好评价呢?
1、宋神宗
我们先来看宋神宗赵顼,赵顼就是那个搅动大宋天下的人,因为被后世看作动摇大宋国之根本的“熙宁变法”(也称“王安石变法”)就是在赵顼的支持下实施的。
这还没完,熙宁变法后,赵顼还进行了大宋官制的改革,即元丰改制。
最后,赵顼利用变法得来的成果发动了宋夏战争。
总体来说,赵顼是一个很喜欢做实事的人,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干就完了。但他做的事效果又不怎么好,支持的人多,反对的人更多,所以最后落得个“神”的庙号。
2、明神宗
再来看明神宗朱翊钧,朱翊钧就是历史上那个著名的万历皇帝,他在位的前10年时间,大明帝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10年后,由于张居正的去世,朱翊钧失去重要支柱,开始怠政,沉湎于酒色。
偏偏他又是一个非常能活的皇帝,在以后的40多年中,他常年待在皇宫,不上朝,不接见朝臣,导致大明帝国停摆几十年,最终酿下了覆灭的悲剧。对于这样一个人,你怎么评价他呢?当时谁能看出明朝要灭亡呢?
一个(宋神宗)是因为事情做多了分不清是好是坏而被别人评价为神;一个(明神宗)是因为什么事都不做而让别人无从评起而评价为神,完全相反的两种人生,却换来同样的评价,看来这个神之所以叫神,就是因为它本身就很神吧!
好了,历史很有趣,只要你善于发现。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