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有益微生物之旅1:乌兰哈达火山草原和甘南草原与母牛分枝杆菌
2021年7月流火的季节,食与心随研究团队进行了又一场常规的采集有益微生物活动,这次主要在北方和西部地区进行。在此期间,我们不仅采集到了大量有益微生物,还融入和感受了风格迥异的美丽风光。
本期开始,食与心将跟大家分享这些美丽的景色,同时带大家身临其境地欣赏景色,获取相关的有益微生物知识,更重要的是带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走进共生微生物,以远离医药而促进健康。
关于有益微生物的问题,很多人是通过市面上的益生菌商品才了解到一点皮毛,实际上有益微生物并非只在胶囊里或者口袋里装着,它们广泛存在于传统发酵食物,土壤、水和空气中,还大量定居在动物的身上。
中国地大物博,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有益微生物,让当地人成为当地特色的人,所以人们才会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直以来,由于看不到摸不着,这些有益微生物始终被人忽略或者遗忘。
在农业发达区域,随着农药化肥和空气污染,大量微生物失去原有的正常环境,开始了与药物和环境的逆反做对抗而发生了显著基因水平的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在人类和动物的体内通过信息交换,产生更强烈的抵抗能力和抗药性,这种微生物尤其是在人类的体内不再是合作伙伴,而真的可能又蹭吃蹭喝,还不帮助人类做更多的免疫工作。
这也是近年来为什么人类对药物的敏感度越来越低,而对于疾病感染的敏感度却越来越高。为此,我们的团队选择了天时地利人和的大草原,没有大规模喷洒杀虫剂和农药化肥、没有明显人工改造痕迹的地方去采集微生物。那样的地方,微生物和微生态都是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优异状态,真正属于人类及动物的共生微生物。
食与心本期开始陆续带大家重新认识我们的美丽家园和优异的共生微生物。
1. 神奇的乌兰哈达火山
乌兰哈达火山群,是中国唯一的草原火山,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后旗乌兰哈达一带。乌兰,蒙古语是红色的,哈达是岩石,想象中也是火山烧红了天烧红了地的那种感觉。乌兰哈达地处蒙古高原南缘,是一亿多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火山,最近一次喷发距今约6000多年,现在谁也不能预料下一次喷发的时间,我们暂且认为是一座半死不活的火山。
远看火山
在火山顶俯瞰火山坑内
在火山顶俯瞰山下
来客大部分主要关注壮美的自然景观,食与心其实更关注这里的有益微生物。
七月下旬正是乌兰哈达火山草原青草最茂盛的时节,极目大群的牛羊,到处散有马牛羊的粪便。有些人可能会觉得恶心,尽量绕行,其实并非如此。
放牧的草食动物而言,马牛羊粪便并不臭,特别是牛粪,看起来就像一坨草浆一样,且由于天气干燥,蚊蝇滋生很少,干燥的牛粪一部分如同绿肥回归大地,让牧草一年一年茂盛生长。
其中的更微小成分,比香烟的胶体颗粒还要轻的微生物会随风飘逸,会被吸入到草原上每个动物和每个人的呼吸道里,也会飘逸到我们的奶茶和手把肉上,随着进食进入到我们的身体。
这些微生物绝大多数是有益微生物和中性微生物,所以世世代代的牧民生长于斯,比起喧嚣熙攘的城市,却没有太多的疾病烦扰。牧民极其开朗豪放,进到蒙古包里不需要任何提示,他们都会主动倒奶茶给不明来历不明意图的客人。
他们的智力和情商都有让人吃惊的程度。两个牧羊人各赶着一群羊交错而过的时候,难免有些自己的羊混入其它羊群,也难免其它羊群的羊混入自己的队伍,他们竟然能够立刻认识自己的羊!据说每年记忆力的国际大赛当中,蒙古人更表现有得天独厚的记忆能力,看一眼复杂的版面之后,竟然能够像照片一样刻印在头脑里。
这里我们要提一下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细菌——母牛分枝杆菌,国际上早有研究,说它不仅能够让人更聪明,还能让人更愉悦!神奇吧?
很多人一来到草原就变得快乐奔放,很可能不仅跟草原的优美环境和清新空气有关,还真没准直接跟这种有益的微生物密切相关。在草原的土壤和空气中,飘逸着大量的、在城市完全不存在的微生物,其中大部分是有益微生物和中性无害的微生物。
草原上做风干肉和奶制品也极其简单,不像城市里需要工厂,洁净车间和形形色色看不懂的各种色素和添加剂粉末,切好的肉沾一下酸奶就可以挂起来变成风干肉,挤好的奶倒进缸里就变成结块的酸奶,摘下来的沙葱用酸乳清漂洗一下就可以放进坛子里做成腌沙葱。你看见他们洗手了吗?你看见他们换工作服了吗?你看见他们那里穿制服的卫生检查官员去巡回检查了吗?都没有!这种世代相传,循环往复的共生模式,在城市化的都会里早已荡然无存。草原的生活是平静和健康的,如果草原上的人不喝内陆卖给他们的酒,不吸烟,不喝任何加工饮料,食与心认为蒙古高原理应成为中国独立于巴马和和田的第三类长寿区。
2. 美丽的甘南藏族自治州
继续北上和西行,我们进入甘肃省,由于突发的疫情原因,扰乱了我们的行程,已经进入新疆的哈密市,原本打算继续北上到天高地远的阿勒泰地区,因新疆的苛刻行程要求而不得不放弃,转向甘肃。
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甘肃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和四川盆地交接的陇青蜀三省结合部,也是黄河长江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得天独厚的草场喂养了中国最多的牦牛,也是理所当然的牦牛奶中心。
不同于干燥的内蒙古草原,高原的河流让这里的水草更丰美。由于海拔更高,几乎每天都是行走在3000多米高的地方;温度也更低,沐浴着盛夏之时摄氏8度的逼人寒气,真是别有洞天的感受。内蒙古草原上放牧最多的是羊,其次是牛和马,这里则主要是遍山的牦牛(主要是黑牦牛),其次是羊和马。
来过这里的人都可以看到牧民居所附近会有很多个像农村堆肥一样的“土堆”,其实里面堆的并不是土,而是牦牛粪。牦牛粪与普通牛粪一样,主要成分是草和微生物,晾干的牛粪并不是堆肥,而是超级燃料。由于缺少树木,更没有煤炭天然气等等,牦牛粪则是绝对不可或缺的燃料和御寒物资。随处随时可见牧民们背着篓子捡拾牛粪,那不是在堆肥,是在制作燃料。
与城市居民的认识方式完全不一样,牧区没有人觉得牛粪肮脏,过去牧民会直接用手抓干牛粪,不过现在看到不少人已经开始带着手套收集牛粪了。牛粪直接用手拿起来没有任何不妥和安全隐患,与农民们抓取秸秆烧火毫无区别。而在接触牛粪和使用牛粪作燃料的过程中,我们不由自主地猜想,牧民们肯定也获得了大量有益微生物(比如母牛分枝杆菌)和中性微生物,这能够帮助他们增加肠道菌群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强肠道屏障,促进身心健康。到了那里,我们想看看他们的青稞和燕麦田,一家牧民热情招呼我们。
食与心研究室跟牧民朋友一家的合照
牧民的生活看似简单,千百年来,雨露和河流以及充裕的阳光造就了牧场,让牛羊食用牧草,用牛粪当燃料来煮食牛羊肉和奶茶,用以养活草原的牧民,这种简朴、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式就像只消费大自然的利益而永不动本金的草原生活,维系了草原的天然和微生态平衡,更促进了牧民们的健康。这种发自内心的笑颜和淳朴的热情真的会让人流连忘返。
3. 母牛分枝杆菌杆菌的惊人作用
母牛分枝杆菌,英文名Mycobacterium vaccae,是一种在无污染的土壤中非常常见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在分类上虽然与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是同一个属,但对人体的影响却完全不同。别看名字叫母牛分枝杆菌,并不表明公牛的粪便里没有它的身影。它在牛粪里普遍存在,也有人简称“牛分枝杆菌”,vaccae是牛的拉丁文后缀。
国内了解母牛分支杆菌的科研人员可能不多,食与心及研究团队一直在关注这个菌。国外2006年以来就不断有科学家提出土壤就是新百忧解(soil is the new prozac),摄入它们可以产生五羟色胺,决定你是抑郁还是愉悦。他们提出,让人快乐的微生物藏在土壤中,抑郁的人应当去接触泥土。
已有的研究发现母牛分支杆菌对人体有多种积极影响,主要有以下10大有益效果:
增强免疫,调节树突状细胞和CD4+T细胞的分化和功能,降低外周炎症和大脑炎症; 促进大脑合成让人快乐的神经递质五羟色胺(也叫血清素,简写为5-HT); 减少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增强压力管理能力,减轻生理和心理压力对于压力反应系统的影响; 减小抑郁症和焦虑症等心理疾病风险; 提升学习和记忆能力; 预防认知退化,减少阿尔兹海默症和其他类型痴呆风险; 降低哮喘和过敏风险。 用母牛分枝杆菌雾化治疗可减轻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的影响; 可能有助于预防和治疗肺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