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权谋:街亭马谡死得冤
“失、空、斩”是传统京剧经典剧目,意在歌颂蜀汉丞相诸葛亮勇于担当、智勇双全的高大形象。其实,剧目过于粉饰了代表蜀汉正统的诸葛亮的高风亮节。马谡失守街亭的主要责任在于诸葛亮的决策失误。事件本质是诸葛亮培植私人,战事计划不周导致的失败。一出祁山的失败给“复兴汉室”蒙上了“回天乏力”的宿命阴影,马谡死得很冤,他只不过是诸葛丞相肆意妄为恶果的替罪羊罢了。
斩马谡
首先,失街亭是诸葛亮扶持嫡系,“揠苗助长”的恶果。“一出祁山”是蜀汉“六出祁山、九伐中原”战争中士气最为旺盛,兵力最为强盛的攻击战役。街亭之战尤其重要,诸葛亮鄙弃当时蜀中屈指可数的大将,如魏延、赵云、吴壹等。力排众议,一力扶持实力、资历都相对偏弱的嫡系马谡。马谡有似赵括,刘备在世时曾嘱咐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在事关国家命运的伐魏战争中无视众将的非议,先主的遗命,执意重用私人马谡镇守街亭。实属利令智昏,拿国家命运做赌注的偏执狂人。
街亭之战
再有,从交战双方实力考究,马谡丢失街亭实属必然。就双方领军将领的战术素养和作战智勇而言,蜀将马谡与与魏军主将张郃不在同一量级,不可同日而语。魏将张郃,为曹魏三朝元老,勇冠三军。战场杀伐,非关张马黄不是对手。反观马谡,作为参军,本质上就是一白面书生。且不属儒将,基本没有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实践经验。二人相比,强弱、胜败不言自明。再有从蜀魏双方投入的兵力而言,马谡的失败也是必然。当时马谡从诸葛丞相处领兵二万五千,其间因与王平将军不睦,分兵五千给王平。也就是说马谡守街亭的兵士只有两万人,而魏军却是五万,是蜀军数量的两倍有余。同时,就战术素养而言,蜀军的单兵作战能力相较魏军也逊色很多。蜀兵多成长于沟壑纵横的川地作战,善于伏击,而街亭地势开阔,并不利于蜀军坚守。魏军骑兵多成长于中原地区,善于骑射,冲击力强,即使蜀军当道扎营,也未必能讨得便宜。
马谡、王平分兵
街亭失败,也暴露出蜀军战场情报系统的缺失,或者是不作为。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诸葛丞相在臆想培植马谡建功立业,作为接班人的时候,可能没有想到魏军的主将是智勇练达的老将张郃。否则,他也不会让自己的爱徒去白白送死。再有,他也应该没有想到张郃带来了魏军精锐劲旅五万。曲曲两万蜀国兵士,面对两倍于己的虎狼之师,岂非自寻灭亡。最为关键的是,街亭之战,诸葛丞相战前应该没有到街亭战场实地考察,不然也不会给马谡那么少的兵去对抗数量远超自己的强敌。
魏国五子良将张郃
据后来学者考察认为马谡应该在陇山谷口或谷道截击魏军,那里地势险要,可以凭险据守,街亭并非抗击魏军的最佳之地。街亭宽约6公里、长达十几公里,是一片开阔地带,即使有山,也属孤立丘陵,并无险要可守。所以,街亭之战应该是场遭遇战。以马谡所带两万兵士,即使按照诸葛丞相命令当道扎营,也难敌魏军五万骑兵精锐的一次集团冲锋。街亭之战,诸葛亮战场考察不审,派将用人不当,王平、马谡将帅失和,失败也属必然。
街亭的丘陵地形
史载诸葛亮一出祁山,非但马谡街亭兵败,赵云、邓芝、魏延所率部队在具备数量优势的前提下也无法取胜。可以看出,蜀国军队经历夷陵之败,精锐尽失。能征善战的将军也多凋零,诸葛无论如何再无回天之力。蜀国的败亡,在诸葛亮初出祁山之时,已经定就。最终的败亡,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