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校长李庆明

上篇文章说的是一个县的图书馆长,如何影响了当地的文化生态,这篇文章再说一个校长,如何影响了当地的教育生态。

校长名叫李庆明。我和他相识于12年前。当时他49岁,担任深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附属学校校长。这是一所九年制学校,相当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因为他锐意改革,这所学校呈现出四个鲜明特点:

一是家庭作业少,小学阶段根本没有家庭作业,初中阶段家庭作业也不多。考试也少,一门课一学期只考一次。作业多,考试多,本是中国多数学校的通病,不但学生没有时间把目光投向教科书以外,连老师也没有精力自由阅读。李庆明坚持多读书才是师生的正道,在校内形成了博览群书的风气。李庆明还邀请了不少国内知名学者前来演讲,传播新思想。

二是社团活动多,学校里各种学生社团多达几十个,飞盘社、管弦乐队、天堂鸟合唱团,在当地颇有名气。学校年年举办亲情文化节、生态文化节、游戏文化节、童话节。身为校长的李庆明,还登台和学生一起演话剧。

三是公民意识强。每年10、11月份是选举季,学生自主竞选学生干部。只要学生愿意投你的票,“刺儿头”、“调皮王”都可以当选。校学生会主席经过班级、年级、学校,层层竞选,最后由全校1800多名学生投票产生。学生会主席有权组阁,学生会内设督察部、社团部,自我管理。学生会主席和内阁成员每月参加校长例会,可以对学校的公共事务提出意见,让校长出面解释或整改。学生记者团可以随时通过广播站,对教师乃至校长提出直言不讳的批评。李庆明本人则每天早上7:20站在校门口向学生鞠躬,学生对他鞠躬还礼,多年风雨无阻,不曾间断。体现校长和学生人格平等。

四是尊重生命的世界眼光。每天上课之前,学生聚集在操场上,由一位学生简述前一天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每天有3分钟的静思时间,老师带领学生为国家昌盛、世界和平、人类幸福而祝福。中国汶川地震,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师生都安放白菊、蜡烛,一起追悼逝者。

我曾现场听过初中三年级的一堂课。老师事先推荐学生观看了四部与恐怖主义相关的影片,在课堂上讨论:恐怖主义有什么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人类应当怎样对待恐怖主义?如何看待中国青年前几年为“9·11”事件喝彩的现象?学生争相发言,各抒己见。可以说,成人有多少种不同看法,他们也能有多少角度的思考。一些成人想不到的见解,他们也加以探讨。教师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共同寻找伦理的底线。这堂课的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如今,我的孙女也在上小学。我知道小学的作业负担有多么重。孙女学习不错,也经常为完成家庭作业熬到晚上十一、二点。当年李庆明能够让一所学校从应试教育的恶性循环中突围,需要多么大的魄力!

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2011年,李庆明还是遭到举报。2012年夏天,上级免去了他的校长职务。消息传出,马上出现各类挽留活动,民意持续在网上发酵,一群家长发出了《致深圳教育界及其他各界人士的公开信》,其中写道:“在李校长和他的团队调教下,我们的孩子成为个性丰满、思想独立、理性平和、有担当、有教养、有高贵精神的好孩子、好公民。若李校长离开,众家长情何以堪!”当地教育界人士发出感慨:“在深圳,没有哪个校长的离任,会引起如此大的震动。”另一位校长则说,李庆明去职将导致恶性反应,一些立志进行素质教育改革的校长和教师,会因此逡巡不前。

然而,木己成舟,无可逆转。好在山不转水转。这样一个年富力强,治校有方的校长,很快被宁波市引进,到滨海教育集团继续担任校长,一直干到60岁退休。李庆明曾写诗自况:

夜阑秉烛忆星辰,

桃李无言六十春。

学步愚公平陇断,

效颦夸父逐乌轮。

纵横市井恣天性,

啸傲林泉念史臣。

可叹刁顽犹未改,

已成白发杖乡人。

这次疫情席卷全球,才知道中国的低龄留学生竟达数万之多。在全球化时代,年轻人出国留学是好事。各国科学教育不平衡,家长节约其他开支,出资让子女跨国寻求更好的教育资源,也合乎情理。渴望子女受到优质教育,是中国家长的共同焦虑。然而,孩子还未成年,在中学阶段就远离父母,出国求学,漂洋过海,孤悬异国,毕竟太早了一点。遇到疫情,孩子要不要回到父母身边,能不能回到父亲身边,不但成为家庭难题,也成为国际间的难题。低龄留学的动机可能多种多样。不同家庭有不同的考虑,其中确有一部分是家长出于对国内教育生态的失望。中国本来是一个教育传统源远流长的国度,优秀的教育家代不绝人。今天,不少有理想、有学识、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空怀壮志,不得施展。有教育家气质的革新者走上校长岗位,满足学生和家长的渴望,仍属侥幸。大环境锁定了单一化导向,面对劣胜优汰机制,锐意创新者往往束手无策;或灵光一现,不能持久施展。今人说起刘道玉、江平、罗征启等80年代的杰出大学校长过早去职,不免扼腕叹息!李庆明是恢复高考后最早的一届大学生,毕业后先做师范学校教师,后以特级教师和教育学博士身份出任校长,先后在校长岗位上服务20年,桃李满天下,算是很幸运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