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揭开成都文理学院舆情能力不足的真实原因
上篇点评成都文理学院应对突发舆情能力还处于“小学生”水平后,有个叫“Wesunfa”以有错别字为由进行了激烈的反驳,激发了我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决定模仿偶像“梅长苏”作一系统推理和分析,权当茶余饭后的闲谈。
回顾以往,也遇到过这些思维逻辑很是有趣的后台留言,其中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5月5日《舆评丨北大校长的这份道歉信回应是个败笔》的几条留言。
详细分析这类留言,往往会发现发帖人带有十分明显的涉事主体立场,以强烈的情绪对抗表现出“不许质疑涉事单位”“不许批评处置工作”等护犊子情绪倾向,这与一般围观网民的不同观点探讨存在明显差别。
比如这位“Wesunfa”的留言,其反对理由是“既然你也有错别字,怎么就说别人是小学生水平回应呢”,抓住文中“主动要求”笔误成“主要要求”的细节,来强烈反驳“文章对成都文理学院舆情回应能力低下的批评”,如果与成都文理学院没有线下渊源,是不大可能出现这种奇葩的逻辑推理。
从这条留言基本可以判定,发帖人至少与“成都”或“成都文理学院”等涉事地方和涉事单位存在一定的情感渊源,让其产生了“决不允许批评”的执拗情绪。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