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的朋友圈
“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种泛爱世人的天性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交友观,也是他好人缘的真实体现。作为有宋一代的大文豪,苏轼在当时的朝野中自然有一大批要好的同僚、好友和拥趸。
苏轼多年在朝、外任、游历及遭受贬谪的经历,使他的足迹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他也交友无数。从吴雪涛先生辑录的《苏轼交游传》来看,文献记录和苏轼有文字互通者就有三百零七人。其中不乏当世名宿,如同朝为官的前辈欧阳修、蔡襄、王安石、司马光等人;以及他的门生、友人黄庭坚、王诜、李公麟、米芾等人。苏轼与他们的交集不乏轶事传奇,这些人物在中国文化史上亦是熠熠生辉。我们可以通过下面这张以苏轼为核心的人物关系图获得更直观的了解。
因而在此次“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展览中,我们不仅能看到苏轼亲笔,还能通过他的“交友圈”一窥北宋名士的群像风貌。接下来,我们向大家介绍七位与苏轼曾经相交相知、如今“携手走进”故宫文华殿展厅的北宋名家。
01
欧阳修
苏轼入京贡举的主考官、老师
欧阳修之于苏轼意义重大。嘉祐二年(1057)苏轼二十二岁,参加省试时欧阳修任主考官,苏轼在考场笔力豪骋,写下了《刑赏忠厚之至论》,作为点检试官的梅尧臣阅卷时看到这篇文章认为像孟子,然后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后为之一振,无论文采和观点都是上品,自然列为第一。但是,欧阳修的弟子曾巩也参加了本次的考试,怀疑是曾巩的文章,为了避嫌将这篇试卷列为第二。礼部复试时苏轼又以《春秋对议》取得第一,使得苏轼一举成名。
欧阳修在给梅尧臣的信中称赞苏轼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经欧阳修的一路提携,苏轼更加声名大噪,平步青云。
02
蔡襄
欧阳修的友人、苏轼推崇的前辈
苏轼和蔡襄的交往比较少。嘉祐五年(1060)苏轼二十五岁,这一年五月戊申(二十一日),蔡襄知开封,苏轼尝与襄论书。这是文献中第一次记载二人之间的交往,没有详细的陈说,此时的蔡襄已接近晚年。
宋英宗即位后,任命蔡襄为三司使。苏轼在上任凤翔签判时曾有一项名为“理欠”的工作内容,即帮助官府向百姓讨债。经过一番详查,苏轼发现,除确有作奸犯科的情况外,百姓欠下官府的诸多债务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政策的漏洞或缺失而被转移到百姓头上的。于是在嘉祐七年(1062)以《上蔡省主论放欠书》为民请命。在苏轼的陈情下,蔡襄予以应允,这桩事算是完美解决。
传世的苏轼题跋中,苏轼常常将蔡襄书称为本朝第一,无论别人怎么议论也“终守此说”,可见对蔡襄的称赞和佩服是出于真心的,充分体现了后辈对前辈的仰慕。
03
陈慥
苏轼的知音至交
陈慥字季常,北宋隐士,是北宋有名的清官陈公弼之子。苏轼中了进士的第一份工作是凤翔签判,曾是陈公弼的下属,苏轼和陈慥的交往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走到湖北岐亭的时候看到了来接他的陈慥,他从精神上和生活上都给了苏轼很大的鼓励和帮助。在苏轼谪居黄州期间,陈慥曾七次来看望苏轼,两人常促膝长谈,把酒言欢。苏轼也曾到陈府做客多次,往返四五百里路,可见两人深厚的友谊。展出的《新岁展庆帖 人来得书帖》合卷就是苏轼写给陈慥的两封信件。
北宋 苏轼 新岁展庆帖
北宋 苏轼 人来得书帖
04
王诜
宋英宗驸马,苏轼的“超级粉丝”
王诜字晋卿,是北宋开国元勋王全斌的后代,同时也是宋神宗的妹妹大长公主的驸马。雅好丹青笔墨,与苏轼交往甚密,可以说是苏轼骨灰级的粉丝。
“乌台诗案”爆发前,苏轼遭李定弹劾,太常博士皇甫遵一行去逮捕苏轼,王诜最先得到消息,火速派人去给苏轼的弟弟苏辙报信,苏辙听后大为震惊,又赶快差人星夜兼程去湖州任上通知自己的哥哥,终于抢先一步赶到,但最终也难逃厄运,被下御史狱。王诜在这件案子中落得一个“泄露密令”的罪名,受到牵连被削官,长公主也因此一病不起。公主去世后,王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被贬谪均州。
本次展出的苏轼《题王诜诗词帖》页,正是苏轼读到王诜所作诗词后的感触,说到王诜因自己连累被贬,虽逢劫难,诗词中仍透露出超然世外的态度。
北宋 苏轼 题王诜诗词帖
05
黄庭坚
“苏门四学士” 之一
黄庭坚与苏轼两人年龄相差不大,交往频繁,亦师亦友。黄庭坚的岳父孙觉将黄庭坚的诗文拿给苏轼看,苏轼看后颇为震动。孙觉要苏轼多多提携黄庭坚,苏轼笑说:“此人如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何以我称扬为?”至元丰元年(1078),苏轼作《春菜》诗,黄庭坚次韵,两人从此正式订交,之后两人诗词唱和往来增多。
“乌台诗案”后很多人急于与苏轼撇清关系或默不作声,然而还尚未与苏轼谋面的黄庭坚,却敢于力挺苏轼,说苏轼是最了不起的文人,结果遭到处罚。直到元祐元年(1086)两人才有机缘正式见面,那年苏轼五十一岁。其后二人过往甚密,诗词唱和不计其数。
绍圣元年(1094),苏轼由定州贬英州再贬惠州,黄庭坚离家就任,二人相约在彭蠡会晤,竟成诀别。建中靖国元年(1101),黄庭坚得到苏轼去世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在家中高悬东坡相,每日整理好衣冠去祭拜。第二年,黄庭坚游鄂城樊山写下了著名的《松风阁诗帖》,“东坡道人已沉泉”道尽了失去良师益友的酸楚。
06
米芾
苏轼的晚辈、友人,十分尊崇苏轼
米芾,字元章,是苏轼难得的知己。苏轼初见米芾书法时,认为米书超凡脱俗,必成大器。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米芾曾专程去看望,两人相谈甚欢,米芾听了苏轼的建议,专学晋人,书艺大进,最终造就了米芾在书法史上的重要地位。
米芾和苏轼的第二次会面就是苏轼去世的那一年,苏轼刚从岭南回来,来到南京,两人相会游金山,有人请苏轼题字,苏轼说“有元章在”,米芾谦虚推辞不敢承应,苏轼则说“今则青出于蓝矣”,可见苏轼对于后辈的提携毫不含糊。这次会面后不久,苏轼抱恙,米芾多次送药,但也没能奏效,两人一起待了十天,聊得非常痛快。一个月后,苏轼便去世了。米芾在苏轼去世后曾写下五首挽诗,收录在《米芾集》中。
傅尧俞
苏轼友人,苏轼曾自书《前赤壁赋》赠予他
傅尧俞是北宋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重臣,大苏轼十三岁,两人的交往不多。与苏轼相比,傅尧俞为官的一生就顺达多了。傅尧俞和王安石同年进士,两人交好,后来因为政见不合而分道扬镳。苏轼被贬黄州时,身在千里之外的傅尧俞曾差人前去慰问,并提出拜读苏轼新诗文的请求,苏轼果断应允,于是将自己所写的《前赤壁赋》相赠,并写了一段跋语“轼去岁作此赋,未尝轻以示人,见者盖一二人而已。钦之(傅尧俞)有使至,求近文,遂亲书以寄。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不出也。”虽然苏轼因为曾被人诽谤“讥讪朝政”渐生防范之心,但仍将自己的得意之作赠予傅尧俞,足见对傅尧俞的尊敬和信任。
东坡的朋友圈“刷”到此处,其实才刚被轻轻地掀开一角。他一生仕途坎坷,历尽艰辛,如“逆旅行人”,但无论苏轼走到哪里都会有一大批的追随者照应、慰问、帮扶。这些来自朋友的温暖与来自内心的豁达伴随了苏东坡的一生,也为他所在的那个群星璀璨的时代留下了无限传奇。
自2020年9月1日起,故宫博物院从院藏文物中特别甄选出七十余件(套)精品,为社会倾情奉献了“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这场文化盛宴。与此同时,故宫出版社也推出了与展览内容结构相同的配展图录,从四个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为大家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文人苏轼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