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几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药偏方

生活中,人们说的短暂性脑缺血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主动脉颅脑动脉系统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管壁微栓子脱落或脑血流动力障碍、颈椎病等均可引起。本病多由于气血亏虚,脏腑亏弱,气血逆乱,夹痰瘀上扰清窍,脑络痹阻而发病。络塞血瘀为其主要病机。中医认为应该治以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小编收集了几个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偏方,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眩宁I号方

【药物组成】白芍30g,葛根15g,木瓜川芎柴胡天麻、法半夏各10g,甘草6g。

加减:睡眠不佳属邪扰心神者,加赤茯苓、赤远志磁石虚烦不眠者,加黄连阿胶珠、肉桂;视物旋转明显者,加僵蚕丹参蔓荆子全蝎;胸闷恶呕者,加代赭石旋覆花、荷梗;头痛者,加红花牛膝全蝎;手麻者,加姜黄伸筋草鸡血藤;气阴两虚者,加党参麦冬五味子;肝肾不足者,加山茱萸、何首乌;湿象明显者,加独活桑寄生

【适用病症】脑动脉缺血。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2次,分早、晚温服。睡眠
不佳者,两煎分服,第一煎于睡前半小时服下.

按:脑动脉缺血常为脑卒中的早期预兆。本病多因年老体弱,气血亏虚所致。气虚则清阳不展,血虚则脑失所养,故主要病机在于气血失和,清空失养。因此,本方立足气血,使气血和调。眩晕宁I号方中以白芍养血敛阴、柔肝舒筋;木瓜化湿理脾而舒筋,与甘草合用则酸甘化阴以缓急,可缓解筋脉挛急,以开脑脉血流之源头;葛根轻清升散,升清以降浊;川芎温通血脉辛散气滞,而兼升散祛风之能;法半夏天麻合用,以治风痰著名,天麻素有“定风草”之称,法半夏为脾胃二经圣药,且法半夏对呕吐中枢有抑制作用,天麻还能对抗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并可镇静;柴胡疏肝,升举阳气,为引经之药,亦有镇静作用。诸药合用,组方精湛,药效强劲而直达病所,则诸症状自解。

加减风引汤
【药物组成】赤石脂龙骨牡蛎大黄桂枝干姜赤芍川芎牛膝夏枯草。(原方无药量)

【适用病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医辨证属肝阳痰热型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

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为脑卒中的早期预兆。中医学认为,其病因以内因为主,在脏腑功能衰退,机体机能失调的基础上,遇某些诱因而诱发。加减风引汤中用大剂量重镇之龙骨牡蛎之潜阳镇纳;大黄泻火,使热极上升之风得以下行平息;佐以桂枝干姜之辛温,制石药之寒。本方对肝阳上亢,肝火痰热横窜经络,经气不利所致的头痛眩晕、语言肢体活动不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癫痫等均有较好的疗效。

通脉胶囊
【药物组成】川芎、水蛭土鳖虫各等份

【适用病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为服药前1周均有反复发作口眼歪斜、言语謇涩、半身不遂、头晕等症状,且
在24小时内自行缓解。

【用药方法】上药共研细末,每粒胶囊装药末0.5g。每次服4~6粒,每天3次。服药后有胃脘不适者,可适当减量并于餐后服。30天为1个疗程。

按:现代医学认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多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有微血栓形成,阻塞脑血管引起局部脑缺血而成。中医学认为,本病多由于瘀血形成,血脉瘀阻,经脉失却濡养,经络及四肢失用发为本病。基本病机为血瘀气滞。治以活血化瘀为大法。通脉胶囊中的川芎活血化瘀通经;水蛭土鳖虫均为破血逐瘀散结通经之品。诸药合用,攻瘀之力较强,瘀去则气血俱畅,经络自通。

防中汤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全蝎各10g,丹参葛根山楂各30g,黄芪15g

加减:痰湿内阻者,加法半夏、白术陈皮;肝阳上亢者,加钩藤石决明、天麻;气虚明显者,重用黄芪,加党参

【适用病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为颈动脉系统(发作性偏侧或单肢轻瘫,或有失语、失读及同侧眼视力障碍)或椎-基底动脉系统(阵发性眩晕,伴恶心、呕吐,一侧或两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或见复视、眼震、共济失调、平衡障碍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及交叉瘫)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用药方法】每天1剂,水煎服。1个月为1个疗程。伴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可配合西药降压、降糖治疗。

按:防中汤中以桃仁红花、川芎、丹参、葛根活血化瘀;山楂降血脂;全蝎祛风活络;黄芪益气活血。诸药合用,共奏益气血、通脑络之功。本方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促进血瘀或血栓溶解、消散、吸收,使组织细胞代谢恢复正常,达到“祛除瘀血,流通血脉的目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