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为何受国人推崇?因为他道出了道德的本质,一文读懂王阳明

“名世于今五百年,诸公碌碌皆余子”这是青年主席曾在研习心学时,于文章《心之力》对王阳明的至高评价。发出王阳明之后再无来者的感慨。儒家历史上曾产生过两个半完人,一是至圣先师的孔夫子,一是开创心学的王阳明了。为何王阳明在世人心中有如此地位和评价呢?

圣人高度

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哲学家,思想家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创立阳明心学,核心主张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古人一向强调立志的重要性。五岁的王阳明第一次开口说话便会背诵《大学》,十二岁在私塾读书时问老师:“何为天下第一大事?”并答“天下第一等事乃为圣!”自幼立志做圣人,为之后王阳明为圣贤做出诠释及证明。

“时穷节乃现”来说王阳明再好不过了。王阳明三次参加科举,前两次皆下第。他的父亲开导安慰他说,此不中下次勉而中矣。王阳明沧桑的笑说,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而为之懊恼为耻。“寻常人往往遇事慌乱,唯有修养深厚者能做到泰然处之,为之不乱。艰难困苦,正是对心性的最好磨练。

二十八岁第三次科举进士及第,开始从政生涯。四十七岁因功被封为新建伯。 阳明先生一生三次平定祸乱,荡平盗贼。其文韬武略,世所罕见。然而无论当官,被贬,或行军打仗,总不忘记讲学,讲学为第一要务。五十六岁因肺炎加重,告老还乡。临终之时“此心光明,亦复何言!”正是知善知恶的境界。谥号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心学深度

作为儒学的一门家学—阳明心学,推溯自孟子,发展自王明阳。先生对自己心学总结了四句话,无善无恶心之体,心的本源没有善恶的区别;只是有意念的产生善恶也随之而来,则是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人的良知看到善会喜欢,看到恶会憎恨;为善去恶是格物,纠正错误的事情,且有好的作为都是出于对事物的理解。

这就是王阳明的心学。弘治二年,王阳明遍读朱熹著作,为了实践朱熹“格物致知”,“格”了七日七夜竹,什么都没发现,人却病了。“守仁格竹”就自此产生。此后反对程颐朱熹“格物致知”方法,以理无穷,格之则未免烦。

心的纯度在阳明心学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去人欲存天理,格人欲为天理,心即理也。这便是先生的心与理共生共存关系。去蔽心欲,归心之本,志存大善。只要最终目的是好的,心是光明的。王阳明在平叛宁王时,用假传圣旨募兵。他已经成为心体自由的人,政治,道德,法律已经不能制止。一心在横,人当驰者。若心无自由,心无光明,则无王阳明。

公元1506年,34岁的王守仁因冒犯大阉刘瑾,贬任贵州龙场驿驿丞,一个掌管驿站的不入品小官,在人迹罕至的西南边镇,王阳明潜心研究,龙场悟道。终于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学术流派,致良知说。

在王学看来,良知人人具有,商贾之人,田夫,市民无一例外。虽终日为市,不害其为圣为贤。但能不能致那良知,要看你心诚坚否。若不忍去“致,即便有良知,也是种浪费。就是王阳明曾说过的人孰无良知乎,独有不能致之耳。

鲁迅先生曾说过,单是说不行,最紧要的是做。知行合一则是王阳明对说和做的悟道。行与知是一体,欲复良知本体之先即行知合一。不仅要认识知,而且要实践行,二者相为表里,不可分离。

行必且知,否则不能到行;知必为行,否则不能算知。公见之知行合一尤甚,其下可传道授业解惑,上马便征战沙场立功,当省今人。其江西剿匪,事宁之乱,更为美谈。

本质宽度

心即理涉及心与物的关系。阳明先生认为天下之事又有心外之理乎?即理在心中。可预防社会失范的法律法规可以纯粹物化,为其外之刚,若理在心,则法律化道体之身。因此,阳明之学道于德为甚有益,即道德意义在于德性之自成。在理论上,道德建设理论是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德建设是主体自律的内在要求,二者之间有着天然的一致性心即理对于解放思想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大都人云亦云,很少有自己的思想认知。阳明先生认为人应该不被情绪左右,良知的展开需要致良知,致良知则将他推广于事物。是良知之自见。

“致良知”是学问修养的灵魂与第一原则。致良知说是一条道德人格的前进路线,体现了人性最纯粹的光芒,不仅照亮我们自己,而且还照亮他人。人不应该向下沉沦,为私心而中断,为物欲所遮蔽,不能因不同一而自我否定。

这一点,可醒今人荒凉之、利之、俗化之心,抵御享乐主义、虚无主义,拯救当下的生态危机,道德危机。阳明先生的“致良知”,只需将良知做到“致”,就是把道德真诚的仁爱之心发挥出来,去应对万物,使物各安其位,各遂其性。

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就是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而不行,并不是真正的所知。人们做不到是因为工夫还不到,参透了自然就可以做得到。阳明心学告诉我们,须在日用伦常之间,于礼乐刑政之间,为善去恶,从根底去除改变。

知行然以其爱亲,以修身齐家,以尽伦尽职,为政事。人们做为一分,就体认一分良知,且体认一分良知,就要行一分。知行本为一体,知行合一,止于至善。这一点给予道德实践、自我改善的勇气,道德修养只有通过道德实践来完成才有意义。

阳明心学不仅是人性的回归,也是向前的动力。至圣至贤、卓立千古的阳明先生一生所悟出的王学,令人各得内心之光明,破其桎梏,奠定一生格局;令人思古追慕先贤,获得民族前进力量。阳明心学的智慧,正是今人内心踌躇,求同存异时的定心丸,正是解决当今社会道德松弛、信仰缺失的精神良药。

文/南宫钦

(0)

相关推荐

  • 心学如何修?王阳明论静坐功夫

    心学如何修?王阳明论静坐功夫 小斗斗 2019-04-26 人祖伏羲龙&灯王赤日 王阳明37岁龙场顿悟之后,后半生的学问思想仍然经历了几番变化,最开始讲"知行合一",然后教 ...

  • 程朱理学与阳明心学

    一.程朱理学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主要派别之一,也是理学各派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之一.理学的天理是道德神学,由北宋时期二程(程颢.程颐)兄弟开始创立,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 理学根本特点就是将儒 ...

  • 王阳明毕生在追求什么?心学终点就这三个字

    艺述史官方原创 说起王阳明我们都会想到他的"知行合一",其实在他自己眼中,另外三个字才标志着阳明心学的终点,他说"吾平生讲学,只是'致良知'三字",分量非常重. ...

  • 王阳明心学到底强在哪?

    "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纵马定乾坤",用这句话来形容王阳明,应当是十分合适的了.他虽然是中国文官,却被评为"日本军神"的东乡平八郎一生参拜,连"日本企业 ...

  • 《道德经》为何备受推崇?看透了人性的复杂,道出了道德的本质

    <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 是道家.道教的最高经典. 从古至今,不管是在官场做官的,还是普通百姓人家,都喜欢翻看<道德经>,包含历代帝王也不例外.正如尼 ...

  • 一文读懂王阳明心学

    来自: 黑扭 ><历史名著> 摘要 一场将煊赫中国思想史的蜕变,就在斯时斯地斯人身上静静地发生了.龙场一夜顿悟,他提出了颠覆性的三大主张:心即理.知行合一.良知与致良知.即使阳明并没 ...

  • 四句话读懂王阳明心学

    心学创始以来,影响至巨, 古今中外都有精辟见解. 然而,对心学最精辟的论述, 莫过于王阳明自己的"四句教". --国馆君按 近代日本的强盛,始自明治维新.维新派中众多重要人物,无不 ...

  • 长胶切刮和刮弹有啥区别?视频技术慢动作后道出两技术的本质

    长胶切刮和刮弹有啥区别?视频技术慢动作后道出两技术的本质

  • 曾受胯下之辱,功成名就后韩信却善待施辱之人,读懂韩信才知高明

    韩信年轻的时候,非常落魄.贫穷,不仅常常到别人家里蹭饭吃,而且经常受到其他人的欺辱,但是韩信常常表现得不在意,韩信的家乡有个年轻的屠户曾经侮辱过韩信,对他说:你长得非常高大,还喜欢佩戴刀剑,但你是个胆 ...

  • 它是心理学史上最残酷的实验,然而道出了母爱的本质

    "宝宝陪伴好了,妈妈才能省心做女神!" 1.最残忍的实验 人类历史浩浩荡荡演变至今,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极其重口但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有很大贡献的实验. 比如服从实验,让自愿者服从实验现场 ...

  • 令人沸腾的鸿蒙,道出了赚钱的本质

    大家好,我是红鲤. 今天和大家聊聊华为鸿蒙. 在前几天,华为正式发布了鸿蒙系统,举国欢庆.人们再次见到了通讯业的老大,有了更多的突破. 各大官媒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了高度评价. 但是,细心的媒体人看到了鸿 ...

  • 书单 | 读完这五本书,让你轻松读懂王阳明

    这是 书邦人 的第 86 篇原创文章 前两年我读了不少关于王阳明的书,从传记读到<传习录>,收获极大.可是作为两个半圣人之一的王阳明,远不如早2000年的孔子被人们熟知,也不如晚了300年 ...

  • 王阳明: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世界都为你让步!读懂受益终生!

    王阳明,是心学的圣人,在他之前,受程朱理学的影响,很多读书人追求道德的高尚,缺乏实践,成为夸夸其谈的书呆子! 王阳明的心学主张"知行合一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