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那么大,我想他们去看看。”22年!一位从化乡村教师的坚守与心愿

编者按:

情如春雨,润学生之心田,爱如阳光,强学生之魂魄。在广州北部的从化,青山绿水环绕,生态净美孕育出从化人纯朴清净的心态,也培育了一支既专注教育又充满爱心的教师队伍。

近年来,从化区委、区政府在提出实施教育振兴计划,实现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同时,倡导人文关怀,打造爱心教育。通过爱与人文关怀,阳光雨露投射到每一位孩子身上,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向上发展。这期间,我区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教师,他们既倾注教育教学,又耐心地尊重每一位孩子的成长节奏和个体差异,用他们的爱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从化区教育局联合从化区融媒体中心推出10位爱心教师系列报道,他们中有坚守偏远山村数十年的乡村教师,有为特殊学校孩子们尽心尽责的暖心教师,也有爱中有严、严中有爱的爱心教师……他们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贞不渝在平凡中诠释着对学生的爱,时刻感动着身边人,让我们一起听一听他们背后的暖心故事。

“老师,我长大后想当科学家,研究很多很多东西。”

“我长大想当干部,回来建设家乡。”

“我长大也要成为老师,教别人写字、学知识。”……

每每想起班里孩子们那一个个小小的梦想,从化区良口镇善施学校的陈秋英老师心里倍感温暖。单亲和外出务工家庭频现,爷爷奶奶充当父母角色,离开家人在学生住宿……这些,都是山区孩子面临的现状。而她,作为孩子们的老师,她的目标就是做孩子的引路人,带着孩子们走出山区,去看看更美丽、更广阔的世界。

1

暖心关怀

让孩子在校如在家

全区唯一一所农村寄宿小学,这是陈秋英老师所在的善施学校最大的特点。善施学校的招生范围包括了良口镇的和丰、团丰、达溪、合群、赤树等村居委的户籍适龄儿童。辐射范围广,路途遥远,考虑到实际,学校创办了农村寄宿制的办学模式。“以良口镇合群村为例,我们学校到合群村村委有22公里的路程,而村委到其他的社,还要再走好几公里才能到达呢。”陈秋英说。

说起合群村,陈秋英还是深有感触。“你们知道吗?你们现在每天都能走水泥路上学,老师以前教书时,只有下雨的时候才会走上'水泥路’呢!”每每跟学生们聊起过往的生活,陈秋英总忍不住调侃道。

从登上三尺讲台开始,陈秋英便在合群村任教,到了2002年,陈秋英奔走在达溪村和合群村之间任教。“那时候,我们白天行走在崎岖山路走教,晚上在灯光下备课,很辛苦,但只要是对孩子们好的,我们多辛苦都愿意。”正是这份对孩子的爱,让陈秋英一直坚守在山区里,用自己的乐观面对一切。“有一次,因为修路,又刚好碰上下雨,我们只能转道走崎岖的山路。这山路真是让我们印象深刻啊,路是以前人家放牛用的,黄泥土厚厚的,再加上下雨,人和车走过去都打滑了,人站起来时,已是满身泥浆。”回忆过往,陈秋英边感慨,边庆幸国家的发展,让以往的“水泥路”变成了真正的水泥路。

路通了,变好了,孩子们也得到了更好的教育。现在的善施学校是一所设施设备完善,校园环境优美的学校,还被教育导刊誉为北部山区的一颗明珠。但如何让住宿孩子们安心生活在校园里,成了最现实也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你们来到学校的第一天起,这就是你们的家,老师就是你们的亲人,有什么事情记得找老师,我们一定会用最实际的行动来保证你们的安全、健康成长。”这是陈秋英给学生们的一颗定心丸。

每天早晨6点,简单洗漱一番后,陈秋英便要赶去学生宿舍检查他们是否按时起床。“每天如此,没有一天落下过,有时候住在学校,晚上躺下了不放心,又会起身过去看看。”陈秋英说。

曾经有一位女孩子,因为住宿生活的不习惯,所以经常哭喊。得知情况,陈秋英经常跟她聊天。但是这边哄好了,不到几天,这女孩子又哭了。“这不是办法。”陈秋英喃喃道。有一次,班里需要做板报,陈秋英在电脑上把字打印出来,但这些大字需要涂上颜色。于是,陈秋英特意找到这位小女孩帮忙,小女孩一口答应了。“小女孩觉得老师信任她,把她当成了一家人,在获得认同感之后,她也会跟老师敞开心扉。”从那以后,小女孩不哭了,也更愿意跟她聊天谈心,整个人变得活泼开朗了起来。

“其实孩子们到了学校情绪不稳定,这是很正常的,所以这时候,老师就是很重要的角色,没什么的,就像妈妈一样对待他们就行了,孩子都是很纯真的,他们能感受得到。”陈秋英说。

2

关注留守儿童

当孩子们的“妈妈”

在校如在家,老师们的暖心关怀让孩子们安心在学校住宿和学习,但陈秋英要面对的还有另一个问题。由于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幼小的孩子便成了留守儿童,或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大部分由爷爷奶奶照顾。“这一部分学生占比还是比较大的,他们更需要我们多关注。”陈秋英感慨说道。

所以,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进行走访。“每个学期都要走访。”陈秋英说,而每一次的走访对她来说就是一次精神冲击。“家庭教育,父母才是不能缺失的关键一环。”

走访中,单亲男孩小佳引起了陈秋英的注意。“父亲每天天没亮就出外打工,家里还有个患老年痴呆的奶奶。”每每想到小佳的情况,陈秋英就满脸心疼。

有一次晨检,陈秋英发现小佳没来上学也没有请假,她马上致电给小佳父亲,但打了很多次,电话却一直不通。当机立断,陈秋英迅速与同事商量,立马调好课,直奔小佳居住的出租屋。给她开门的是脸色苍白的小佳。原来小佳父亲一大早出门工作了,连小佳发烧也不知道。陈秋英第一时间把小佳送到医院,安抚小佳的情绪,并再次与小佳爸爸联系,一直等到小佳爸爸前来,她才放心地离开。

现在,对于小佳,陈老师相当于他的半个“妈妈”。“陈老师经常照顾我,没有人叫我起床,她就给我买了闹钟。冬天,我的嘴唇干裂,她就给我买唇膏,有时还会给我买文具,甚至还会帮我交伙食费……”在小佳稚嫩的脸庞上,满是对陈老师的尊敬和喜爱。而在陈老师的关爱下和鼓励下,小佳也有了很大转变。“他呀,性格变得开朗了,学习也有进步了。”陈秋英自豪地说道。

3

学生也是自己的孩子

学生的事就是她的家事

从春夏到秋冬,从早忙到晚,陈秋英几乎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孩子身上。所以在陈老师的手机里,孩子们的照片比她和家里人的照片还要多。

一定程度而言,学生在家庭中缺失的爱都会希望在老师身上得到弥补。每到夜深人静时,陈秋英都会认真思考如何打破这个关口,让他们的孩子们不再孤单,健康成长?“很多事情我改变不了,但我希望力所能及地给予他们更多的爱。”

课后,一有时间,陈秋英就会“抓”着一两个孩子,跟他们聊天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动向以及家庭情况等。“不行,你这个行为是错的。”当发现问题时,陈秋英会马上纠正,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

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聊聊天,谈谈心,更需要从小细节入手,做他们的良师益友。

学生小轩性格看起来大大咧咧,但其实是一位自尊心很强的男孩子。有一次上课,陈秋英发现他偷偷用报纸捏鼻涕,于是她装作巡视学生朗读,走到他身旁,悄悄塞给他一包纸巾。课后,陈老师找来小轩聊天,告诉他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那包纸巾就是我们的小秘密了。”这一次的小秘密,让小轩对陈秋英多了几分喜爱,所以,他在学习上、生活上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回报老师对他自尊心的保护。

在陈秋英眼中,学生也是自己的孩子,学生的事就是她的家事。学生小薇的爸爸和奶奶经常吵架,受家庭的影响,孩子的情绪总是很低落。“小薇爸爸,我们都想孩子变好,看着孩子情绪不好,我们作为老师也不好受,相信,您作为家长,更难受,对吧?”每每在电话上,陈老师都会动之以情地奉劝小薇爸爸。真心还是获得了回报,经过多次劝说,她爸爸和奶奶吵架的次数减少了,孩子的情绪也变得积极向上。

现在,在关爱学生的路上,陈秋英一直往前走。在她看来,每个人生来便与众不同,本事大或是小,只要尽了最大努力,便是最好的自己。“我们就是希望娃娃们把知识学好,通过知识走出大山,改变命运。”陈秋英说。想必这就是陈秋英,更是学校寄予学生最好的希望了吧!


文字:黄利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谢艺诗

初审:王瑞君

审核:陈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