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男人女人应该读的书
所有男人女人应该读的书
题记:近日突然发现,我前不久购买的一本《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在网上居然被炒到了几百元一本!什么情况?我找出台湾作家朱天心的这本书认真读了一遍,这才发现它独特的价值所在。
这本小说的价值就在于:作者以非常罕见的、特别的、诱人的笔法,从女性的视角和对生活的感触,一笔写尽所有男人女人的爱情结局--即写出了所有男人和女人(特别是已婚的中年以上的男女)一直想问而不好意思问的问题--也就是关于爱情、婚姻、性行为的最真实的问题和最后必然的结果。
作者以一位已婚的,年届不惑之年的女性日记,直观明确地告诉所有的男人和女人:中年以后的婚姻基本不再有爱情存在,任何夫妻都必须正视这个事实,这不仅是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特别是男性对女性的忽视所致,也不是一句“爱情演变为亲情”那么简单的解释就可以释怀的道理。
而在这个明显的离婚高峰年龄段,男性(丈夫)随着性功能的逐步丧失,多半会严重忽略了女性(妻子)依然存在的、却难以启口的对性的渴望和需要。这种忽略也不是一句“男人是自私的动物”就可以掩饰过关,继续忽略的,因为这样的境况常常会迫使女性进入某种幻想与抑郁状态,进而很可能导致某些悲剧的发生。
《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是朱天心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深度解剖了中年世界,一笔写尽所有男人女人的爱情结局:“我们已步入中年,三月桃花李花开过了,我们是像初夏的荷花。”朱天心以犀利而敏感的文笔写出,所有的爱情到后都是这样的,看到它的残酷,才懂如何相守。
小说的主角是一位五十八岁的中产阶级女性,由于丈夫情味不再而寂寞、恍神,而这可谓是中年婚姻女性的普遍精神状态。小说家由此为这一对“没打算离婚,只因彼此护卫习惯,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块化了的温吞好酒、如久洗不肯再回复原状的白T恤的婚姻男女”探索可能的出路。
“退去雄辩滔滔的知识符码,摆开焦虑躁郁的政治议题,恍若静水之中跃出的一枝荷花,以素朴清澈的文字,看年少岁月私密的情绪幽思,呼应时光流逝,终究无可逃避的热情转凉,这回记忆的桥梁不再是地图而是日记,本来是年轻而显世故的老灵魂,现在是立在桥上的中年女子,寂寞而绝望。她将走向何方?记忆和时间,欲抗拒的是遗忘和衰老吗?”--摘自本书
貌似矜持的「老灵魂」,心底其实是碰不得的敏感。这是个中年妇女版的此情可待成追忆的故事。
中产背景的女性叙述者,看来什么都不少,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有。更年期后的她,身材走样,魅力流失,除了“没打算离婚,只因彼此互為习惯……感情薄淡如隔夜冷茶,如冰块化了的温吞好酒”的夫妻生活,和一群物以类聚的半老女人,简直没有谈话交心的对象;眼看老之将至,她陷在要命的寂寞里。(现实社会里,这样的女性、特别是知识女性,越来越多了!)
故事由此分为两条线:一个计划旅程,叙事者寻找著那座有良人在黄昏里并肩站立的桥;一本日记,是失踪丈夫的少年岁月歇斯底里的爱之呢喃。
叙事者心动了,拿著日记按图索驥,企图找回时间旅程里不该消失的座标,但怎么样也回不去,找不到了。
借着少年的日记,朱天心又重写了一次“去圣已远,宝变为石”的寓言,重新检视男女情愫,并向永恒的少年招魂。
不肯老去的少女,旁敲侧击,逆向写着她的恋人絮语:失落,感伤,怨怼,绝望,悼亡。如是辗转,进退失据。
那女性叙事者几乎游走在忧郁的黑洞边缘:没有了爱,要死──不论自杀还是他杀──也不那么容易吧。
朱天心讪讪的喟叹着这爱的诠释循环,其中或许还大有学问:爱是青春期的荷尔蒙问题,还是老灵魂的一厢情愿?是文艺青年的本能,还是熟男熟女的乡愁……
愿意购买阅读的朋友不用担心价格,我已经找到了淘宝网上的平价书:
初夏荷花時期的爱情(目录)
作者简介
朱天心,山东临朐人,1958年生,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曾主编《三三集刊》,多次荣获时报文学奖及联合报小说奖,现专事写作。著有《方舟上的日子》《击壤歌》《昨日当我年轻时》《未了》《时移事往》《我记得……》《想我眷村的兄弟们》《小说家的政治周记》《学飞的盟盟》《古都》《漫游者》《二十二岁之前》《猎人们》等。
《蓝镜书屋》
工作室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