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散文精选入围作品】小时儿的耒阳城II李林平(广东省)


小时儿的耒阳城

☆李林平(广东省)

弹指一挥间,离开故乡耒阳又将近三十年了。儿时故乡耒阳古像一副壮丽的山水画、如一首多彩多情的诗,总是挥之不去,时时刻刻伴随我走南闹北的脑海里。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沟里,虽然离耒阳城不远,只有十几公里,但由于到城里要翻过一座大山,穿过几个小山丘,所以快到10岁了才第一次进耒阳城。
第一次进耒阳城记得是小学三年级一个星期六,那天上午我和同学开发上完第二节课时,他突然对我说,他准备今天下午去灶市街五轨道边的耒阳煤炭公司看他叔叔。我听了“头脑发一热”说,下午我跟你一起去,我去城里玻璃厂我大哥那里去玩,也想去那里看看耒阳城是什么样子。
吃完中饭我来到陡岭下村李开发家里,在与他汇合后,俩个就沿着他村山上的那条青石路有说有笑往耒阳城走去。
冬天的白天时间短,特别是阴雨天,天黑的格外早。那
天阴天,我们走到灶市街还不到5点钟天就全黑了下来,整个灶市的街道两边的全亮起灯了。开发找到他叔叔后,我还得往城里赶一段路。
第一次进城,还真找不到北,一头雾水。那时候的灶市街与城里不是连在一体的,中间有稻田和小山丘隔开;灶市街进城不像现在有多条公路相连,那时唯一的一条公路就是从老火车站路口经过现在的五一东路往阴家到群英路(蔡子池)再到南正街。
那天我想用8分钱搭公共汽车进城,在灶市车站(城北西路至五一路交叉口)等车,等了大约半个小时,还没见车来,心里有点着急了,看到一个教师模样的叔叔向我走来,我急忙走上去向他打听。他告诉我,灶市到城里的班车大约是40分钟一班,有时还不止这个时间。他知道我是去南正街的县玻璃厂,他叫我不用等车了,跟着他去就行了。我像找到救星一样,高兴得满口答应。
在路上,他告诉我,他姓谢,是耒阳二中的历史教师。他知道我是第一次进城,就一边走,一边给我介绍县城,即南正街的历史。   耒阳城的中心在南正街。南正街,是按方位定名的,她南起人民路,向北至五一广场止,长350多米。经过历代的扩展,如今南正街已经向南北伸延许多,北至化龙,南到牌楼了。
南正街由来已久,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元年设立君宪制,在耒阳城东北45里外,即南正街设置耒县,后来改为耒阳县,至今有2200多年的历史了。
南正街极有特色,街面都是采用山麻石铺砌而成,街道两边是不超过两层的砖木结构的商铺,商铺临街道的门是采用全开式木板活动门。这种活动门,白天做生意将木门板取下来,增加商铺的光亮度和方便顾客进出;晚上打烊了又将门板装上去,便于安全。南正街从13世纪以来,一直是前店后居或一楼经商二楼居住的街道商业模式。
南正街,虽然不算上街道有多长,有多气派,但她一直是商贸繁华,而且久经不衰,即使在战争年代商行门类依然齐全,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仍然有百货行、粮食行、屠宰行、墨笔书纸文具业、旅栈业、餐饮业、绸布业、船运业、煤炭业等;作坊、商铺依然林立,有豆豉酱油作坊、制酒作坊、皮革鞋帽作坊、笔墨作坊、纸伞木屐雨具作坊、棕木竹器作坊、烟丝加工作坊、金银首饰店、缝纫店、理发店、副食品店等。还有不少的老字号或规模较大的商铺,如绸布行就有“源记”、“大新昌”、“华昌号”、“德裕隆号”、|“一六百货庄”“大东华酒家”、“大众澡场”等汇集。
解放初期,南正街的宗祠也特别多,规模较大的宗祠就有17所。各宗祠经常有宗亲联谊等宗族活动,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宗族习俗或姓氏文化。每逢大型的宗族活动,一般都有唱戏舞龙狮,像湘剧、木偶戏、皮影戏、耒阳的马灯等经常会在各姓宗祠演出……
“明天你可以去南正街逛逛,那里有耒阳最大的百货公司,即门市部,有耒阳最大书店、电影院、剧院和耒阳唯一的照相馆,你还可以到南正街附近的蔡候祠、四眼井等景点看看。”
谢教师不停地讲解,我听得如醉如迷,不知不觉我们就到南正街的南门口(后来延长那段)了,接着他指着前面一条小巷子告诉我:你往那里进去,往前走200米左右,巷子里面右边就是耒阳玻璃厂了。
那时耒阳玻璃厂规模较小,办公室和职工宿舍都在一栋四合院楼里。那天启程晚,加上路不熟悉,中途因问路又耽误时间,在玻璃二楼的第三宿舍找到我大哥时,已经是晚上8点多钟了。
第二天尽管是星期天,大哥原来仍要上班,他与同事对调一个班,特意带我去逛游南正街等地方。
从玻璃厂出来,我们大约走了10分钟的路程,就到人民路与南正街的南门了。站在路口往南正街的北面望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条古香古色的长街。这条老街青一色的砖、灰色的瓦、老旧的窗格、雕刻精致的花窗、磨得透亮的青石板,年代已久的建筑依然在现实生活中发出暗淡的光泽。接着我们往街里面走,街上繁华的景象,让我这个乡下佬大开眼界:街上人声鼎沸,摩肩接踵;店连店、铺挨铺,八街九陌,各种商品应有尽有,一切感觉陌生而新鲜,我真是“刘佬佬进大观园,眼花缭乱”。
边走边看,漫无目的,那里新鲜、好奇我就往那里逛,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环秀楼。
登上环秀楼一楼,刚好碰上一个从南京回乡的老人带着他一家人也在参观。从老人说话的乡音可以看出,他应该是耒阳出生长大后在南京工作成家立业的。我们看着老人正在跟子女们讲解环秀楼的历史来由,我和大哥乘机跟着他们后面“俞听”。
环秀楼紧临耒水河,又名八角亭、望江楼、奎星楼,建于明洪武九年,清康熙五十八年复修。屡经修葺,依然保持了原型,为耒阳市区唯一保存完整的一座古城楼。环秀楼为砖木结构,四层八方,建在3米高的青石基座上。整过高为30米,墙厚0.8米。一至三层为青砖砌筑,各面开窗,第一层北向有拱门。门上竖额上书“环秀楼”三个大字,为明朝学者解缙所题。第四层是木结构,每面开窗。上三层外环以砖护栏,栏下施彩绘。屋面均按八卦图形构建,象征“天地人合一”寓意。翘檐上饰石雕狮、麒麟、鹿、豹等瑞兽。檐柱上端饰木雕彩狮戏球,形态生动活泼。花窗上饰造的人物花卉浮雕,制作十分精致,有较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从环秀楼出来后,大哥又带我到五一路四眼井和人民路的蔡候祠参观。那时四眼井的水还是周围居民主要用水,居民到四眼井挑水早晚是排着队去打水的,即是到了中午,打水的人依然是络绎不绝。为不影响大家打水,加上大哥也解说不出井的历史来由,我们只能站在井边看一下就离开了。蔡候祠那时没有开放,我们也只能站在蔡池边上看看她外面的红房子。
白驹过隙,一眨眼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早餐虽吃得饱饱的,但一个上午不停地走动,肚子真有点饥肠辘辘了。大哥原本想带我去厂里赶中餐,考虑厂里开餐时间已过,于是他又带我返回南正街,在南正街到电影院路口耒阳县第一饮食店,大哥给我俩各买了一碗肉丝面。那时的肉丝面对我来说算得上美味佳肴了,不到3分钟我就狼吞虎咽地把面吃完了。吃完面我和大哥从饮食店出来,他就说:明天是星期一,你要上学,我现在送你去城里至灶市的汽车站,你在那里乘车去灶市,早点回去。
第一次进城我大开眼界,也大长知识了,特别是碰到学识渊博、博古通今的谢老师让我这个农村娃看到了未来的憧憬;有了这次经历,我那颗童心不只是生我让我长的农村了,我立志,要一定要刻苦学习,做一个像谢老师那样有知识的人。
有了第一次进城尝到的“甜味”,后来总想找机会去进城来见见世面,但那时家里穷,学校一放假父母就会安排我砍柴、扯草或争工分,即使父母叫我去玻璃厂去告诉大哥做什么事,但也是当天去当天回,或第一天下午去第二天上午又要赶回来,根本没有机会到城里其它地方逛什么街了。
一晃几十年过去,我再次回到故乡,耒阳城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过去耒阳城只有南正街的小城,如今扩展无数街道的,且是四五十平米公里中等城市了。南正街,也经过重修、改造如今以全新的姿容呈现在人们眼前:南正街不仅保持了古朴典雅的青砖墙面和雕花门窗明建筑风格,而且体现高低不等,错落有致的古典味,特别是改造后耸立在街口的“南街自古繁华再现汉唐神韵,正道依然本色相沿蔡杜遗风”大气磅礴的对联,加上新建融入耒阳元素的雕塑广场及装饰古香古色的鳞次栉比店铺,如你走进南正街,就会刹间恍如隔世,仿佛又能看到徐殸霞客的身影,瞧见张飞醉酒的情形,闻到杜甫对酒当歌的情景。千年的南正街凝固耒阳昔日的时光,也见证了耒阳城古韵繁华的新姿;南正街给我留下一段儿时成长的记忆,也让我记住了乡愁。

作者简介

李林平(笔名:森林、梓元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先后在企业市场报社、深圳商报社、致富时代杂志社从事记者、编辑工作;曾担任广东省农垦总局宣传处副处长、致富时代杂志社社长、广东期刊协会理事等职务。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农垦》《南方日报》《羊城晚报》《广州日报》《深圳商报》《佛山文艺》;中国作家网、广东作家网、广东散文诗网、凤凰网等多家报刊、网络上发表文学作品200多万字。其中《最小村庄小湾里》《故乡那颗老槐树》入选“中国当代散文精选”一书。先后有通讯、、小说、散文、杂文、歌词小说等作品获省级以上单位的奖励。

在本公众号发布的作品,【360图书馆】等主流平台网页版同步刊出。刊出后不删稿,敬请作者前往关注并收阅!

征稿专栏

第四届《中国当代散文精选》300篇征文大赛征稿通知(点击查阅)

《华人文学》杂志征稿

——感谢阅读——

(图来源网络,侵权告之删除)

    国际诗歌网:http://www.gjsgxh.com


  学 术 顾 问:周  明    丁一    冰耘    易传宝    韩  英

会        长:沈裕慎

常务副会长: 吴  昉
副  会   长:袁仲权    曹 平     潘颂德
  秘   书   长:戴三星    李   平

  编委会成员:

沈裕慎    戴三星    李    平   梁全义

张   艺    丁红梅    何兰青    林从龙

蒲公英    黄会容    陈立琛    陈锦绵

韩   江    陈典锋    买   超    曹   平

龚明仁    周嘉琪    涂作武    侰丽恰母(泰国)

王中海    马梦瑶(美国)   陈湃(法国)

国际诗歌网总编:丁红梅


 美国分会会长 马梦瑶

 泰国曼谷分会会长 侰丽恰母

 桂林分会会长 何兰青

 九江分会会长 柳守猛


执行编辑:丁红梅   何兰青    胡耀辉   周已雄   马梦瑶(美国)

  法律顾问:戴    斌


 欢迎  投稿      

小说、散文、诗歌、书画、摄影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