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常做这10个小动作,从头到脚都能养生!
一个小小的动作
坚持下来的话
或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面这些简单易行的小运动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常梳发
滋养头部防脱发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常有人问我,总掉头发怎么办,实际上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滋养和坚固头发的作用。
梳头时用手或者梳子都可以,将手掌互搓 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每次做的次数自己决定。
如果是用梳子梳头,尽量选择用天然材料制作的梳子 (如木梳、牛角梳等,勿用塑料和金属制品)梳头,而且梳子的齿儿不要太尖,要钝圆一些,以免弄伤头皮。
常揉腹
健脾胃调气血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徐宁介绍,常言道:“人到四十五,肚皮往外鼓”,这不仅对健康不利,还影响体型的优美。
中医认为,大腹属脾,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脾失健运、气血郁滞所致,故欲减肥,首当从脾调治。按揉腹部,通过腹部的运动,可健脾助运,减少腹部积滞的气血。
揉腹时应取仰卧位姿势,以右手掌按顺时针方向绕肚脐眼揉腹,先从肚脐眼开始转圈儿,一圈接一圈逐步扩大,直至揉遍全腹。揉腹时用力适度,数十遍后换左手以相反的运转方向,揉数十遍。
常洗脸
面色红润皱纹少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脸色红润皱纹少,是不少女性追求的目标。
实现这个目标有一个不花钱的好方法——面常洗,这里所说的洗脸,指的是干洗,并不是用水洗,所以随时随地都可以做。
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方向应该是由下往上。再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画圈。
因为干洗脸时,手掌和脸部互相摩擦,从而使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旺盛,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洗”后脸部会感到非常舒服,眼睛好像也明亮了一些,还会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常摇头
预防颈椎病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做颈椎的保健,不是简单地摇头。
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是这样做的:身子不动,头水平往左转过去,一直到不能动为止,停一会儿,然后,往右做一样的动作。
这是头往左右方向的动作,那么往前后方向,又该怎么做呢?
头伸出去,模仿小鸟要开始飞的动作,往前上方伸出去,然后,再缩头,往下、往内收缩,反复几次。
如果嫌麻烦,也可以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六次。反方向重复。这个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常叩齿
预防牙齿松动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老年人牙齿开始出现松动后,如不注重对牙齿的保护,牙齿便会脱落导致咀嚼能力下降,早晚多叩叩牙对身体有益无害。
叩牙即在闭唇状态下快速有力的使上下牙咬合,可以听到“咯咯”声。早晚各叩一回,每回100次。叩齿运动可以促进牙齿周围的血液和淋巴循环,改善营养及氧的供给,从而增进牙周健康,预防牙周病和牙齿松动。
也可以常按摩牙龈。在刷牙漱口后,把手洗干净,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放在牙龈上,以适度的压力,来回轻轻按摩。
常运眼睛
缓解视疲劳
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副院长亢泽峰介绍,对于上班的电脑族来说,视疲劳、眼干涩是很常见的。此时不可一味寻找是否有缓解视疲劳或滋润眼睛的滴眼液,关键在于自己调整改善,如操作“睛常运”。
双手相互摩搓,微热后放于双眼之上,再以食指、中指轻轻按压眼球,或按压眼球四周。然后转动眼球,先从右向左转10次,再从左向右转10次,如此3遍。
平时则可以用中药泡茶,如泡服菊花、枸杞,身体虚弱者可添加桂圆,大便干燥者加决明子等。
常搓足
缓解失眠症状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有些人总失眠,若伴有心烦、心悸不安、眩晕、耳鸣、健忘、五心烦热等症状,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心肾不交”。
建议这类人群睡前可以把手心搓热,之后用热的手心搓脚心。此方法有助心肾相交,使浮越在上的心火因肾水而下降,中医称之为“引火归元”,只要每天临睡前搓5~10分钟左右,坚持就能见效。
泡脚时可以用手掌搓搓脚掌,从脚跟搓向脚心,再一顺而下搓到脚趾。动作要慢,用力要匀,反复搓动,直到脚掌发热。
常按耳
缓解耳鸣、健忘症状
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副主任医师黄涛介绍,老年人耳鸣、耳聋可尝试一下中医传统的自我按摩方法“鸣天鼓”。
双肘支在桌子上,闭目低头,用两掌心紧贴双耳,十指放于后脑,食指抬起,搭放于中指之上,两食指同时用力,从中指上滑下弹击脑后枕骨的凹陷处 (风池穴),此时会发出“咚、咚”的声音,犹如鸣鼓一样。
每天可做3次,每次做60下左右,动作轻重程度视耳鸣、耳聋的情况而定,如听力较差动作可适当重一点,反之则轻些。
常搓手
补肺气防感冒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秋冬季节气虚体质者很容易感受风寒邪气而感冒,要想彻底根除反复感冒,还得从调理体质入手。
每天搓手5分钟,特别是重点搓热大拇指下大鱼际的部位,因为大鱼际处是肺经循环的部位,又是与心脏对应的全息穴区,所以有很好的补肺气、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的作用。
如果感冒初起,刚刚有点鼻塞或鼻流清涕,立刻用食指指腹按摩鼻旁迎香穴。按揉之前要先涂抹有润滑作用的面霜,将局部摩热。
常提肛
缓解慢性盆腔炎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张雪亮介绍,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缓解慢性盆腔炎可多做提肛运动。这个方法很简单,躺在床上或久坐时,都可练习。
动作就类似于小便时突然收缩肌肉,让尿液中断一样;或是有意识地上提肛门。每次保持收紧3秒钟,然后放松3秒钟,连续做上15~20分钟。熟练后,可慢慢延长收缩时间,以连续收缩10秒钟为佳。
这套动作有活血化瘀之效,通过锻炼盆底的肌肉,反复让肌肉收缩、放松,促进盆腔内的血液循环。
勿以事小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