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一炉好丹(廿四)硼砂:金翅大鹏临丝路,羽翼满天前途不可限量

对于大鹏这种神鸟,人们其实有很多误解。

有些人可能看过庄子的《逍遥游》,知道大鹏是由北海的一种名叫“鲲”的巨鱼变化而成。它体大无比,其数量级竟是以“千里”来衡量。每年它会从北海飞到南海天池。这时,巨风会将它托到离地九万里的高度上。溅起的水花会波及三千里的范围。每年鹏鸟都会这样往返。

现代人想象的鲲起飞的样子

但更多人了解的是《西游记》中的大鹏金翅雕。按如来的说法,在宇宙创造之初。百鸟之王凤凰也就出现了。象“龙生九子,皆不成龙”一样。凤凰也生下两个不成凤的种族,其中一个就是大鹏、大鹏是极为强悍的角色,就连齐天大圣孙悟空也在他手中吃了亏。孙悟空先是几乎丧命在大鹏的阴阳二气瓶中。后来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也败在大鹏的一翅九万里的速度下。最后取经团的最大靠山如来不得不亲自出动,先是带来灵山上的几乎所有家当,即三千诸佛五百罗汉将大鹏他们包围, 再用了计谋才收了大鹏。

随后大鹏的故事更加离奇,有说它转世成了天下无敌的李元霸与岳飞,有说它与十八罗汉或赤须龙都交手过。每个人都对大鹏的传说津津乐道,但这些早不是神话本来的样子。

事实上。大鹏这种鸟,的确有很多神性。但纯以庄子的故事来摸索完全是捉急用神。庄子自已都写明了,他有关“鹏”的消息来自一本叫《齐谐》的书,所谓《齐谐》,字面意思就是“齐地的段子”。说到底,里面有关“鹏”的信息,可能就与“于谦家的长颈鹿琥珀”差不多。战国时人看着也许就是哈哈一笑的梗。没想到千百年后居然成了“神话原本”。

大鹏想象图

“鹏”的本意也许正象《十万个为什么》指出那样,来自“以众鸟为朋”。简单来说,就是凤凰。但被庄子这样一加工,立刻改头换面,成了另一种神鸟。而它的巨大属性,在后来让和尚们眼睛一亮:这不是迦楼罗吗?

迦楼罗也就是佛教的一种神鸟,名列“天龙八部”之一。它长有鸟头人身,背上有一对翅膀。它的个子也是很高大的,双翅展开长度达到336万公里。当然,单纯就这个高度来看,大鹏在迦楼罗面前也如同麻雀在大鹏面前一般娇小。

迦楼罗与一种叫“那迦”的巨蛇是死敌,有说它每天要吃一条那迦王和五百条小蛇。但是那迦的毒性是如此猛烈,既使那迦被迦楼罗消化后依然存在。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而这就是迦楼罗的死期。届时,迦楼罗将不再进食,而是飞向金刚轮山,上下翻飞七次后,毒性化为烈火将其焚为灰烬。但它的心脏会在烈火中化为琉璃质的,永不毁灭。

这个故事其实也不是佛教原创的,而是它从印度教那里顺过来的。在印度教神话中,三大主神之一的毗湿奴与迦楼罗惺惺相惜。虽然毗湿奴以迦楼罗为坐骑,但为了表示对迦楼罗的敬意,还将其绘上了自己的旗帜。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如来降大鹏的源头。

毗湿奴与毗楼罗

当和尚们把这个故事翻译成中文时,迦楼罗被转成了大鹏,那迦被转成了龙。虽然多少有些吃中国人豆腐的意思,但本着“书上就是对的”心理,当然,内里其实是人类永恒的八卦情怀,大多数祖先们还是接受了这个故事,至少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在中国流行开来,而且已经编造出了很多新故事。但大鹏的传说未必就只有中国和印度两个源头,丝绸之路可以说是大鹏传说的重要产生地。

因为丝绸之路,也就是玄奘取经的路上,出土了很多的带翼人像,他们有可能是西方神话中的天使,但到了东方这里,在佛教的强大影响下,同样人身鸟翅的他们很可能就被看成迦楼罗。而与之同时,巨鸟的神话也在这里盛行一时。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曾提到,阿拉伯半岛上曾经生活着一种巨鸟,“其名为'鲁克’——从南方飞来.这种鸟的体态和鹰相似,但却比鹰大得多.它体大凶猛,可用爪子抓起一头象,然后带着大象飞到空中,再把大象摔死而食其肉.

据曾经看见这种鸟的人说,当它的两翼张开时,长达十六步,毛的长度和厚度均为八步。

传说中的“象鸟

这种鸟有人叫它“象鸟”,也就是“食象之鸟”的简写。但如果当时的中国人见到过这种鸟,一定会把它叫做“大鹏”,因为在这世界上现代人所认知的所有飞行生物恐怕是没有比它更大的了。马可波罗就声称自己在元大都的宝库中看到了一根巨大的大鹏翎。这些种种因素最终融合的结晶就是《西游记》中的大鹏故事。

总而言之,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大鹏”其实是多种文化的结晶,与庄子的大鹏早就相去甚远了,与佛教中的迦楼罗也不能简单地划等号。而在这种融合中,西藏非常重要,它发展了大鹏信仰。在那里的传说中,大鹏是佛教的重要护法,也曾化为五色鹏,头上生角,口衔那伽,保护着雪域人民。

也许就是因为这些鹏鸟传说,让人们把后来在西藏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叫做“硼砂”。硼,也可以写成“鹏”。说明人们相信其与大鹏鸟的渊源。但也有人相信它来自亚美尼亚语“porag”,而伊朗正是世界上除西藏外的硼砂的另一个主要产地,曾经统治过象鸟传说起源的阿拉伯半岛。而引人注意的是,传说中的西方凤凰,不死鸟菲尼克斯的打头字母也是“p”,两者间很可能有某种联系。

菲尼克斯雕像

还是来看看真正我们要讲述的主角:硼砂吧。硼砂的主要成份是硼的钠化合物。作为元素的一种,硼在周期表中的排位是第五位,与铝、镓、铟等同属一个家族。这个家族名望比较高的只有铝,但也就是在近代才闯出了名堂。这是因为它们都比较难以得到单质。铝如是,硼也如是。第一个确定硼存在的科学家就是我们的老熟人英国化学家戴维。他在发现钠与钾后,于1808年通过电解三氧化二硼的方法初步得到了棕色的单质硼。但即使是这样,人们完全制得纯净的单质硼也在九十年后了。这是一种黑色或深棕色的粉末,具有很多奇妙的性质。

首先,硼是这个星球上排行第二坚硬的单质元素。排第一的是它的邻居:碳。仅仅比硼多了一个质子,金刚石便成为硬度之王。但碳化硼依然是与金刚石同列的世界三大硬度物质之一。它甚至被用来替代天然黑钻作为宝石。但更多时候还是用在制造研磨工具或坦克装甲上面。

三大硬度物质的第三种是氮化硼。氮与硼分居碳元素的左右两边。所以按道理来说,它应该会有比金刚石更强的硬度。但这也只是理论,因为材料的硬度不仅仅取决于元素,还取决于晶体结构。就象碳,当它采用四方形结构时,就是柔软的石墨,而采用六角形结构时,就是坚硬的金刚石。所以现在人类得到的氮化硼比金刚石的硬度还是差一点。因为我们对晶体结构的掌握还在探索之中。

硼砂

在硼研究里面贡献最为杰出的一代宗师是赫伯特.布朗。他是美籍犹太人,依靠对硼的有机化合物研究开辟了化学的新领域并荣获了诺贝尔化学奖。有关他是如何开始对硼的研究的,科学界还有一段佳话。说的是当布朗年轻时,家境并不富裕,虽然他热爱化学,但买不起几本化学书。但布朗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深爱自己的女友。姑娘想在布朗生日那天给爱人一个惊喜,于是在前一天走进了书店。但姑娘也不是千金小姐,在书店中看了林林总总的化学书也感觉没一本买得起。需知道,那时没有电脑,没有PDF,当然更没有互联网。这些专业领域的书自然非常稀少和珍贵。因为它们的印量太少,成本太高,销售针对性太强。就在姑娘几乎绝望之际,她眼前突然一亮,看到了一本在角落里蒙尘的书,拿起来吹干灰尘。是的,这本就是《硼化学》。价格正好是姑娘负担得起的范围。于是姑娘倾其所有把书买下,在布朗生日当天送给了他。很明显,正是这本书造就了一代宗师。

其实这个故事是不完整的,人们甚至不知道姑娘最后有没有与布朗走到一起,只能够真心为这么好的姑娘祝福。但是它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件事实,那就是对硼的研究,自古都是冷门专业,要不也不可能就这本书如此廉价了。

赫伯特.布朗

那么人类为什么对硼了解得如此晚呢?这应该是由于在古代硼的用途比较单一,只是作为一些辅助材料使用。铜铁可以制造工具,硫黄可以入药、杀虫。但硼呢?在古代只是在一些器具的研磨、焊接上发挥作用。

但这绝对不意味着古代对硼的利用的时间也是很晚的一件事。至少公元前200年,古埃及人、罗马人已经用硼砂来焊接金属、制造玻璃了。为什么硼没有形成较大的文化影响?其实是因为地球上的硼矿资源分布不均衡。硼多生于火山沉积矿床中,海水中也有它的存在。按理论地壳的岩石每吨中就含有10克硼。但多半分布在美洲大陆。美国的硼资源储量与开采量都占地球总量的90%以上。古代亚欧非世界当然难得一见。因此,主要作为金银等贵重金属的焊接。这也正是硼的名字来源,即“Boron”,源出阿拉伯语“焊剂”。请注意埃及神鸟贝努的英文名是“Bennu”。

硼砂进入丹炉的时间也相当之晚。所以可以说它不是传统的“八石”成员之一。这得益于大唐帝国的繁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炼丹士们在那个时代如饥似渴的向外国寻求最新的材料,产于吐蕃和波斯的硼砂自然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吐蕃也就是现在的西藏,在那里的盐湖中有些含有低质量的硼矿。它们存在于卤水之中,虽然产量很少,但也可以开采与提炼,于是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原。人们称这种矿石为“大鹏砂”,后来有些字写讹了,成了“天明砂”。但这也不算太离谱,因为硼的确对产品的光泽度有影响。可能也正是它所以被用于金银焊接的原因。其实在我国的东北、青海、四川等地区也有可开采的硼矿资源分布,中国也因此成为世界上硼资源相对较为丰富的国家之一。

到了宋代,医师们胳膊硼砂制造了药物“冰硼散”,可以消肿止疼,对于一些毒疮有奇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马可波罗把一些硼砂带回了欧洲,西方人才重新认识了硼这种元素。

中药“冰硼散”

时至今日,时过境迁,硼在现代大放异彩,它成为了一种比较重要的工业原料,在玻璃生产中加入硼可以改善玻璃的热胀冷缩性能,防止炸裂,还能提高其透光率、耐压性。在陶瓷中加入可以增强其耐磨性,提升光泽度。在金属里加入硼同样有此作用,可以制成耐高温的“硼铁”、“硼钢”。

让硼砂与硫酸反应可以生成硼酸,这是一种弱酸。除了用在工业领域外还可以消毒杀菌,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制作高级香料和化妆品也有用到。洗涤用品中加入硼酸也可以增强被洗衣服的洁白度。电容器里加入了硼砂和硼酸也可以增加其电容效率。

除了可以用于医药绷带之外,硼其实也是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它也是高级植物富含的元素之一。可以维持细胞膜功能稳定,防止人体内钙质流失。强化肌肉,改善脑功能。当然,正如传统说法:过犹不及。过多的硼元素也会让人体中毒。硼砂可以通过胃肠道以及破损的皮肤被人吸收。这会产生呕吐和腹部绞痛,甚至会致癌。有人曾因服用一克硼酸而死亡。

前不久,有一种新奇的玩具“水晶泥”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是一种工业制品,但也可以用于室内的绿化。它具有五彩缤纷的外观,十分吸引年轻人的眼球,用来栽种植物,如“金枝玉叶”、吊兰、富贵竹,红绿相配,真的是一道风景。而且半透明的水晶泥也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比橡皮泥的颜值更高,一些家长就拿给小朋友玩,也颇受喜欢。

水晶泥

但是问题来了,很多玩了水晶泥的小朋友出现了皮肤红肿,呕吐不止的情况,人们这才惊觉:水晶泥里有毒!结果一化验,原来水晶泥中含有硼砂。原来水晶泥中加入硼砂可以增强其韧性,更可以很有弹性的拉扯。而硼砂却引起了小朋友的不适!所以为了孩子们的健康,还是远离这东西好。

但是硼与生命的关系还是有很多没有研究清楚的迷团。甚至有人相信,在宇宙中除了碳基生命、硅基生命,也许还有以硼为基础的“硼基生命”。当然这还是因为硼与有机物的核心:碳的距离太近了。这几十年来人们对硼研究上的突破也集中在硼的有机化合物上面。按理说硼可以凭借它最外层的三个电子与其他物质共享形成三价化合物,但很久以来,人们一直没有在自然界中找到这种化合物。直到2002年,中国复旦大学的科学家才宣布,自己合成了三价硼化合物,但这只能存在于极低的温度下。不过十年后,德国科学家通过硼与有机物分子的结合成功合成了室温下的三价硼化合物,这是现代科技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式发现。

硼既然有如此多的利用价值,于是在近代成为了国家重要的重要战略物资。在50年代的东西方冷战中,美国为首的西方列强为了对我国进行封锁禁运,这段时间我国的医用、工业用硼砂都需要进口。这当然对我国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但中国人民,最不缺的就是骨气。这段压制却促成了新中国的硼化工业的起步。与此同时,1955年,在辽宁凤城又发现了优质的硼镁矿,这为中国科技的进步插上了翅膀。原来,硼砂的生产本分为酸法与碱法两种。前苏联采用的是酸法而忽视碱法。其专家贝尔林教授认为:“碱法工艺加工硼镁矿的分解率不超过70%”。然而,当我国自己采用苏联的方式生产硼砂后却发现,酸法生产并不适合我们。一些工厂甚至因为酸法腐蚀严重被迫关闭。

硼化合物

原来,苏联的硼矿与中国的硼矿性质不同。当中国采用苏联的方式生产硼砂,普遍存在各种问题,生产效率很糟糕。但中国人没有气绥,我们仅仅根据苏联生产书籍上的一个简单化学方程式,在没有其他任何资料辅助的条件下,勇于开拓,在艰苦的环境下创业,在付出多次失败的代价后终于于1963年取得了成功,硼的分解率达到90%以上,硼砂的生产量从开始的年产6万吨迅速增加到30万吨。这一切工业成就不能不令世人惊叹,苏联人也因此对中国同行刮目相看。

现在世界硼砂年产量已经达到300万吨,第一生产国和消费国是美国,有138万吨,第二是土耳其,有118万吨,中国与俄罗斯生产数量很接近,虽然距离美国和土耳其尚远,但依然堪称生产大国。

相信中国硼砂的生产以后一定会更加鹏程万里,硼的应用前景自然也会更加的广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