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讲平说2678期:英雄不见面好汉不碰头,其实,赤壁大战时孙权有一个人事安排存在致命风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即联系删除

文 | 趙玉平

平讲平说2678期#

有一个大企业请我去讲课,主题是“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一般在讲课之前我都会把PPT提前发过去,这样主办方可以提前印成教材发给同学们。听过我的课程的同学都知道,课程里边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好领导要做送公明”,这个送字不是宝字盖的宋,而是走之的送。那么没有听过这个课程的人呢,看到这个题目就会以为我打错别字了,肯定是拼音输入法,把宋江的宋就打成了送别的送。

接下来我在微信上就连续收到几条消息,有一条说“赵老师我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负责人,课程的PPT已经收到,但是发现有一章的标题好像有错别字,所以再跟您确认一下。”大家注意一下人家的工作方式挺严谨的,在改字之前还要跟我确认一下,在回复之后我又看到一条消息,说“赵老师你好,我是公司战略发展部的负责人,这课程是由我们部门负责的, PPT已经收到了,感觉有一张的标题里边有错别字,我们能不能改一下。”看完这个信息以后我就有点困惑了,他们这个课程到底是人事部门负责,还是战略部门负责?

后来我就问他们公司的一个副总,得到的答案是这两个部门联合负责。其实这种联合负责的事情在实际工作中并不少见,很多工作任务都是跨领域、跨部门跨专业的,所以在推进的过程中确实需要几个部门协调联动。那么在这种协调推进的过程中,一个看似简单但是至关重要的战略问题就产生了,是哪个问题,我先给这领导讲了一段三国。

根据史料记载,乌程侯孙坚当初从老家起兵的时候,他最早的一支部队是由族人和同乡组成的,总人数不到一千人。那么说这支基本部队是由谁来招募和统领的呢?是孙坚的弟弟,孙静。后来孙坚去世了,孙策掌权,在占据江东,攻打会稽的过程中,孙静冲锋在前,协调在后,并且帮助孙策出谋划策,可以说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再后来当孙权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孙静被任命为昭义中郎将。孙静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最出色的是三儿子孙皎。《三国志》上都记载:孙皎为人轻财好义,乐善好施,甚得民心,而且他本人武艺高强,骁勇善战。老将军程普、黄盖去世之后,孙权把他们带领的部队都合并划归孙皎指挥。公元219年,孙权下定决心要跟关羽开战攻打荆州,出征之前,他准备任命吕蒙和孙皎分别担任左右大都督,不过这个想法受到一个人的强烈反对,这个人就是吕蒙本人。

《三国志》上就记载,吕蒙上书给孙权,讲到了过去的一段经验教训,吕蒙这封书信的核心内容是这样的:主公如果您认为孙皎能行,就应该让他来领兵带队,如果认为我吕蒙能行,就应该让我吕蒙来领兵带队。过去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周瑜和程普分别担任左右大都督,共同领兵抵御曹操的进攻。由于周瑜和程普级别是一样的,而程普本人又是资深的老将军,所以在两个人之间爆发了很多不愉快,这些事情险些误了国家大事。今天我们要引以为戒,不能让这种事情再次发生。最终孙权接受了吕蒙的建议,让他担任大都督,统领前线的部队。

那么在这件事情当中,我们会发现,让两个平级的领导同时负责一件事,这个干部安排会带来很多问题,最直接的就是引发内部纠纷,领导之间会不和睦,干部之间会闹派系、搞站队,而员工不知道到底听谁的。我们经常说“家有千口主事一人”、“再大的圆也只能有一个圆心”,组织管理工作也是这样,无论一个任务涉及到多少个领域,多少个部门,最终必须要明确一个人来主抓负责,千万不能让好几个平级的人都来主抓、都来负责。有人说人多力量大嘛,我安排这几个人都来负责,这力量岂不就增加了?

这样的想法实际是有问题的。我记得在管理学课堂上,在“平讲平说”的推文里边,我们讲过一个原理:不要让两匹千里马一个槽吃草,不要让两个能人同时做一个事儿。如果安排两个能人平起平坐,同时做一个任务,结果就是明着不争暗着争。他自己不争,他的班底、粉丝还斗呢,这样的局面会直接导致内耗上升,执行力下降。此时确实人多力量大,不过这个力量不是推力,而是阻力。

所以你看《水浒传》里边一定是宋江带一支人马往东,卢俊义带一支人马往西,这叫“英雄不见面,好汉不碰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这样的安排分工明确,结构清晰,对于防控风险,减少内耗,提高效率非常有好处。

好了,今天内容我们就讲到这儿,平讲平说,咱明天接着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