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八百年第三集受挫
纪录片|《楚国八百年》第3集 解说
【解说词】
公元前8世纪,南夷与北狄南北夹击轮番入侵,中原国家危机四伏,齐桓公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成为天下霸主。楚国国力上扬,楚成王雄心勃勃渴望争夺霸权,然而这个已经崛起的国家只收获了中原诸国的恐惧,楚成王最终死在儿子商臣的剑下,楚国称霸中原的梦想又将由谁来实现?
公元前681年,春秋时期中原诸国的第一次盟会“北杏之盟”隆重举行,这是齐国为了解决宋国内乱引发的动荡而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这次盟会之后,齐国国君齐桓公被周天子任命为东部国家的“伯”。在先秦,“伯”字与“霸”字想通,本义是兄长。也就是说如果周天子是天下诸侯之父,那么“霸”就是诸侯之长,由他来代表天子维护诸侯间的政治秩序。如果拿周天子比作父亲,那么这个父亲已经风烛残年,如果想要让大家族维持下去,就需要一个核心人物,一个能够起统帅作用的人,一般来说,这个人往往是长子,而这个长子就是“伯”,所以春秋时代都想当长子,都想争霸主。
“北杏之盟”标志着春秋时代第一个霸主齐桓公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持续数百年的春秋争霸史也由此拉开了序幕。在这场争霸连轴大戏中,千里之外的楚国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都城从镐京迁往东都洛阳宣告了西周的灭亡,中国进入春秋战国时代。东迁之后,周王室丧失了威信,天下陷入混乱,各个诸侯国之间不断发生冲突,北方的戎狄等少数民族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向中原挺近,遍侵华夏诸多国家。与此同时,来自南方楚国的军队也在迅猛北上,邓国、绞国、权国在楚军的铁蹄下纷纷灭亡。南夷与北狄南北夹击轮番入侵中原,中原国家疆域不断缩减,一时间中原文明呈现摇摇欲坠之势。这是中原文明遭遇的一次空前严重的威胁,这种局势呼唤着一个新的核心站出来,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团结中原国家,共同抵抗外部危机。
第一个站出来的是齐国国君齐桓公,齐国是一个老牌的诸侯国,它的开国之君是周王朝的第一功臣姜太公,因此他在诸侯中的地位很高。公元前681年,宋国出现了严重的内乱,齐桓公以周天子之命为旗号,联合陈国和蔡国组成了三国联军前去伐宋,在大兵压境之下,宋国不得不和诸侯约定,以后在国君废立这些大事上一定会按照周礼处理,这就是著名的“北杏会盟”的由来。
齐桓公因为有效地处理了宋国的内乱,因此被任命为东部国家的方伯,也就是诸侯之长。在此之后,齐桓公就高扬“尊王攘夷”的大旗,积极主动地组织中原国家对抗外敌。公元前664年,山戎大规模进攻北方燕国,齐桓公亲率大军去救燕国,经过六个月的艰苦征战,齐军赶走山戎。公元前658年,齐桓公不但帮助卫国击退北狄,还将卫国南迁到黄河边上,在楚丘重新建国。在齐桓公的领导下,中原国家终于击退了北方异族的侵略者,化解了亡国危机。中原各国纷纷称赞齐桓公为中原稳定立下功勋。接下来,齐桓公准备抵御的对象将是另一个更重要的敌人——楚国。
公元前664年,年轻的楚成王熊恽站在楚国的边境,他的眼神中充满渴望,只有征服和鲜血可以平复他胸膛里激荡的欲望。楚成王的军队将从这里出发,进攻、征服、吞并,楚成王熊恽成为这个时期中原诸国最恐惧的名字。楚成王是楚武王的孙子,祖孙二人有着很多共同之处,混合了蛮族和中原血液的楚王家族的男人们生命力都异常强健,如同饿狼渴望鲜肉一般对王位垂涎三尺。和自己的爷爷杀掉侄子自立为王一样,楚成王是在大臣们杀掉其兄后登上王位。祖父楚武王曾说:既然楚国拥有如此强大的武力,为什么不凭此介入中原政局?于是,楚成王继承了祖父的雄心壮志开始全力扩张领土。
早在楚文王时期,楚国军队一路沿武当山东侧平原北上,直插南阳盆地,征服了权、罗、邓、绞国和申国,中原已经近在咫尺了,楚军另一路则直指大别山,在迫使随国臣服之后,楚又消灭了中原南端的息国,并挥师北上,攻打了蔡国和郑国,把它的势力插入了中原腹地。之后,楚国占领了从川东、湖北、河南南部到安徽的千里沃土,对华夏世界形成了新月形包围。
在这个时候,楚国已经具备了两点重要的因素,第一,周天子已经信任他。根据文献上记载,楚成王跟周天子进贡,天子赐胙,也就是说周天子赐给他腊肉,这表明了对他的一种信任,而且周天子还说“镇而南方夷越之乱,无侵中国”,这无疑是一种政治嘱托,意思是你要将南方的那些蛮夷摆平,不要让它来侵扰我们。第二,楚国地方千里的版图。在最开始分封的时候,熊绎只有方圆五十里,如今已达到了地方千里,版图的扩大使楚成王明白现在无论是政治上的声誉还是经济实力都已经到时候了。楚国已经拥有天下最强大的武力,楚成王梦想着成为天下新的主人,在他看来这一切理所应当。然而这个已经崛起的国家只收获了中原诸国的恐惧,而远远没有得到他们的承认。虽然楚国在方方面面努力向中原文明靠拢,但是在中原诸国眼里,这个日渐强大起来的楚国不过是一个暴发户。
蔡侯献舞,这个人特别的有心计,他向楚王献计,说息侯的妻子多么地美丽,你完全可以把她占为己有,文王就动心了。为了得到息侯的妻子,楚文王到了息国,息侯非常热情地接待了他,但是楚文王到了息国之后立刻把息国灭了,并把他的妻子收为己有。这样的行为是极端不礼的行为,同时他出兵的理由也极为不齿。
中原国家对楚国的蔑视远在此前就开始了,在他们看来,从楚武王起,楚国国君自称为王是不折不扣的大逆不道,楚人擅自称王从来没有得到中原诸侯的承认。楚人不断开拓疆土,发动战争,灭掉周边国家,用周礼来衡量也是野蛮的行为。春秋时代,战争必须师出有名,战胜国对战败国很少直接吞并,中原诸国特别注重宗族学原礼法,有血缘关系的国家都会尽“亲亲之谊”,除非特殊情况,绝不会直接吞并,然而野蛮的楚国人却不理会这一套。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带兵去攻打申国的途中经过邓国,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的亲舅舅,见到外甥来,邓侯十分高兴,用最丰盛的宴席招待文王。席间,邓国的大夫提醒邓侯,“亡邓国者,必楚文王也,若不小心提防,后患无穷”。邓侯没有听从这位大臣的劝告,他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亲外甥楚文王会对自己下手。没有想到,不久后楚文王打下申国凯旋,路过邓国,居然趁邓侯毫无准备之机攻破邓国国都。这在当时中原国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为了灭一个国家连亲舅舅都能杀害,这对于那些讲礼仪的国家来说,是一件被认为极为不齿的事情。在春秋时代,判断一个国家是否为蛮夷并不是看它是什么民族,而是看它是否遵守礼仪文化,楚国的种种行径让中原诸国始终拒绝楚国进入中原文化圈。
楚文王见利忘义,连自己舅舅的国家都不放过,这件事情被当作楚国是野蛮国家的又一个铁证。面对楚国不可阻挡的北上势头,中原诸侯开始坐不住了,他们决定团结起来共同抵抗楚国,以保护华夏文明。
有一种不起眼的野草叫苞茅,它盛产于荆山山麓南漳、保康、谷城一带。这种茅草先秦时期主要用于缩酒祭祀。今天的湖北端公舞中仍可见苞茅缩酒的遗风。两千多年前,这种野草竟然成为发动一场空前战争的理由。
公元前656年,霸主齐桓公亲率齐、鲁、宋、陈、卫、郑、许、曹等八国军队驻兵于楚国边境,随时可能杀入杀入楚国。楚国建国数百年来从未遇到这样大的威胁,楚成王集结了全国的军队严阵以待。但是,与八个老牌中原强国对阵,兵力悬殊巨大,楚成王心头泛起一阵阵寒意。
这个事情的导火索其实就是楚国强大起来之后向北扩张,楚国想要北上争霸就必须控制郑,因为郑是四战之地,是中原交通的要道。而郑国本身和周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是周厉王的幼子,郑桓公友所封的一个诸侯国,所以楚国开始侵略郑国以后,就给予华夏列国很大的震动,因此齐桓公就发动了一场针对楚的战争。
齐桓公率领的诸侯国联军兵临城下,楚国岌岌可危,楚国大臣屈完临危受命,前往齐军大营议和。屈完首先转达了楚成王的话说:齐国处于北海之边,楚国居于南海之畔,两国相距之远如同风马牛之不相及,没想到今天您亲率大军来到我国边境,不知所为何事。齐国上卿管仲质问屈完:楚国多年来不按周礼向周王室进贡祭祀缩酒的苞茅,目中无人,更何况周昭王之死,楚国脱不了干系。齐国宰相管仲的回答点名了此次军事行动的原因,第一,楚国不向周天子进贡,违背了周礼;第二,楚军使诈导致周昭王南征途中落水而亡。面对气势汹汹的管仲,屈完做出了这样的答复:没有向周天子进贡的确是我们的过错,以后一定会按时进贡,但周昭王之死与楚人无关。楚国人坦诚了不贡苞茅之过,但是推掉了周昭王之死的责,轻重分明,不容管仲有可乘之机。但是,齐国仗着大军压境,进一步威胁说,“我们的军队如此强大,如果攻城略地恐怕没人抵挡得住。”屈完毫不示弱地回答,“如果齐桓公以德绥诸侯,则没有诸侯不服,如果以武力威胁,楚国将以方城为城,汉水为池,全力抵抗,诸侯军再多也没有用。”
在春秋时代,战争的目的是使各国遵守国际秩序,而不是要灭掉其他国家。作为霸主,齐桓公发起这次军事行动不是要掀起一场大的战争,而是要使对手遵守周礼。所以屈完表态说楚国会继续进贡,在同时考虑到楚国强大的实力后,齐桓公就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转而与楚国在召陵举行会盟。
一场迫在眉睫的空前大战避免了,齐楚两国在召陵举行会盟,楚人宣誓继续进贡。“召陵之盟”让齐桓公“尊王攘夷”的功业达到顶点,楚成王北上的势头也第一次受到了遏制。在北进的过程中,楚国对周围国家一直是各个击破,一路凯歌,但是这些国家一旦联合起来,楚国就不再那么轻易就能得手。霸主之位是那么遥不可及,野心勃勃想要争霸天下的楚成王不愿就此放弃,终于在蛰伏了多年之后,齐桓公的去世让楚成王又一次看到了机会。一代霸主齐桓公去世之后天下大乱,楚成王跃跃欲试,渴望成为新的诸侯领袖。此时,另一个国君也开始追寻自己的霸主梦,他就是宋国的国君——宋襄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