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26条解秘
第二十六条,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一),文意。服桂枝汤,服用了桂枝汤。大汗出后,大,形容词(很多)汗,兼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汗,大汗;倒装短语, 出了很多汗(全句) 出了很多汗以后。大烦渴不解:与上句结构相同,烦热口渴得厉害,且再喝水烦热口渴不能解除。脉洪大者:脉象呈现洪大之象的。 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用在白虎汤方剂中再加人参组成的新方剂主治。经医家诊断,病家所患外感病很像太阳伤风病,给服用了桂枝汤;服后出了很多汗,桂枝汤症状中的恶风、 自汗虽然消失了,却增加了特别烦热、特别口渴的症状,且再喝水烦热口渴不能解除。医家复诊时,脉象由原来的浮数变成现在的洪大了,这是初诊时没有搞清病家的内伤情况,误服了桂枝汤;处理挽救现在的病情,应用在白虎汤方剂中再加人参组成的新方剂主治。
(二),诊断意。本条又是一个误诊案例。演示价值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再次用实例强调,临床诊断外感病,要首先诊断病家的内伤情况, 内伤是造成外感病的根源,是决定外感病种类、预后、转归、治疗方案的主要因素。在本案例中,病家的内伤是复合型的;即伤了气又伤了津,因为气伤,造成太阳经气不固护阴液,本自汗出,这种内伤。构成太阳伤风的条件,于是太阳经层面伤了风邪,因为伤津,由于燥气伤津,故这样的病家最怕燥邪;于是太阳经层面也伤了燥邪。为什么病家的内伤会造成伤津呢?从病理讲很复杂,比如胃热、肾虚、脾虚、肺热等等情况,但从该案例最后处理分析,应是胃热。综合分析:此病家是脾胃两伤,脾伤在气,胃伤在热。因此该病家患的是太阳风燥病。其症状初期应是:恶风、 自汗、 口渴、脉浮数。因医家不明外感病的辩证原理,误判为太阳伤风病。第二,面对误治残局,医家如何分析应对,这是本案例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
本案例病家是太阳风燥病, 内伤是复合型;外邪也是复合型;本应主治方剂应是桂枝汤加生石膏汤,既疗脾气虚弱,脾失运化,阴液供奉不上而伤风,又疗胃热津亏而伤燥。医家未明其理,却误投了桂枝汤;虽然结合脾脏内伤缓解了太阳经伤风症状,却没有结合胃伤津亏治疗太阳经伤燥症状,以致胃热更甚,大烦渴不解,脉象洪大。仲景复诊,知其内伤状况,为挽救残局随开出白虎加人参汤方。此方内清胃腑邪热,又增因误治而大伤之气,确实切中病机。故能痊愈。
附: 白虎加人参汤方: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碎,绵裹),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人参三两
上五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渣,温服一升, 日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