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在说做介入,能说说做好微创介入手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有人问,你老在说介入的问题,我们也知道了介入是什么,但要做好介入微创手术,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能给我们说说吗?
当然可以,且听我来梳理一下,谈谈自己的看法吧!
开展介入工作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

要开展微创介入诊疗工作,做好一台介入手术,肯定是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才行,这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只是具备部分条件也还是不行,必须同时具备多种条件才可能做好一台介入手术。

然而,在这些必备的条件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条件,当然是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介入医生了。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财富,不是吗?

医学是针对人的学问,来不得半点马虎,容不得草菅人命。忽视专业素养的培育,或藐视专业人员的作用,都是极不负责的行为。

目前,介入诊疗的适用范围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拓展,并发展出神经介入、心血管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等多个亚专科方向,专用的介入器材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所面临的临床问题越来越多,所需要挑战的风险系数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境况下,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经验积累的医生想要做好现代介入诊疗操作已经变为不可能。

做好介入最基础的条件是什么?

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介入医生肯定不够,必须得为他们配备基础的条件吧?

我认为,做好一台介入手术最基础的条件,就是医学影像设备。

我在前面的文章中已经说过,利用影像设备的引导是介入放射学的特征,也是介入手术为什么能够做到微创的关键因素所在。

因此,施行介入诊疗操作之前,首先就必须配备有医学影像设备。目前,最常用的影像设备是带有电视透视功能的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即不光带有电视透视功能,还带有数字减影功能的X光机。它能够实时地清晰显示介入器械在体内的行进,判断是否到达病灶部位,明确病灶状况,并可动态评估介入的疗效(影像学评价)。最新型的DSA机,不单具备上述的透视和DSA功能,还有旋转造影、跟踪造影、路径图、图像融合以及类CT功能等,可以为介入医生提供更为精细的影像引导,同时可节约时间、减少对比剂用量并降低辐射危害。

本人常用的一款DSA机

根据医院的条件和不同的介入目的,也可选用CT机、MR机或B超机作为引导设备。有个别的基层医院以前甚至在原始的透视机、胃肠机下作介入,精神可嘉,但因辐射剂量大、影像粗糙,容易出意外,还是予以取缔为好。

不同的医学影像引导设备各有什么特点?

在电视透视下进行介入操作,医生能够实时清晰地观察到介入器械在患者体内的位置和状态,能够非常方便地进行操控,这些优点使电视透视成为了介入诊疗的首选引导设备。

然而,由于透视的动态监控时间比较长,介入医生日复一日长时间在透视下操作,放射线对他们健康的危害性不可低估。因此,寻找更好的介入引导设备,一直是介入医生们的追求。

采用CT机作为引导设备,进行穿刺操作时,能够做到精确地确定进针点、角度和深度,避免损伤血管、神经和病变相邻的重要结构。有些CT机上还配有激光定位和活检机械手,或兼有“CT透视”功能,方便操控,并显著提高了穿刺定位的正确性。但是,将CT作为引导设备,仍无法避免放射线的危害;另外,CT引导也难以实时观察导管等器械在体内的行进。

CT机

B型超声诊断仪(B超机)作为介入引导设备主要用于肿瘤穿刺活检或引流的定位引导。它的优势在于价格低廉、操作简便,而且对人体安全,没有放射线之忧。不过,它也难以实时观察导管等器械在体内的行进,不能用于血管性介入诊疗的引导。

本人常用的移动式B超机

MR机不但可以提供分辨率良好的多方位图像,而且没有射线危害,在引导肿瘤消融治疗时还可监测温度和肿瘤活性的变化,似乎是理想的引导设备。但由于磁兼容问题,限制了大部分介入器械的应用,其扫描速度相对较慢,目前同样无法引导血管性介入诊疗的开展,故其应用范围受到较大限制,目前仅有少数大型医院开展了“MR介入”。

MR机照片

从目前来看,无论是CT、超声,还是MR,都暂时无法取代电视透视作为介入引导设备“龙头老大”的地位。

最常用的介入专用器械有哪些?

与外科开放式手术需要很多型号的刀、剪、钳不同,介入手术最常用的器材是穿刺针、导管和导丝。

穿刺针的基本结构与我们平常见到的注射针头相似,只是一般要长、粗一些。根据穿刺目的的不同,穿刺针的长度可从4~5厘米至20厘米以上不等,粗细也从6号到20号不等(进口穿刺针用多少“G”来表示大小,数字越大则越细)。还有一种穿刺针在金属的针管外面套着一条紧密相贴的塑料管,称为套管针,当穿刺成功后,拔出金属针,即可直接经套管进行造影或引流。

部分不同用途的穿刺及活检针

导管是由聚四氟乙烯、聚乙烯、聚尿脂等制作的高科技软管。为了加强操控性和可视性,管壁还常常由微细金属丝纺织成网状作为支撑,在某些局部还可能置有金属标记。导管的粗细常习惯用多少“F”来表示,一般在4F~9F之间,目前最常用的多为5F导管,长度多为70~120厘米。小于或等于3F(相当于1毫米)的导管称为微导管,使用时需要在较粗的导引导管内作为超选择性插管之用。较粗的导管如9F以上一般只用于脓肿引流或作为滤器、支架等的输送鞘使用。为了选择性插管的方便,导管的前端常被塑成不同的形状,如单弯、双弯、三弯、反弯、螺旋或猪尾巴状等。有些导管还在前部开有数目不等的侧孔,以便于造影、溶栓或引流。

各式不同管头形状的导管

导丝常用于配合导管完成复杂的超选择性插管。导丝一般由一条纤细的不锈钢丝作为内芯,再由更细小的钢丝呈螺旋状缠绕其上并经精细焊接而成。具有良好的弹性和韧性,头端非常柔软可以避免对血管等组织的损伤。为减少摩擦,导丝的表面常涂有一层聚四氟乙烯膜。习惯上用英寸来表示导丝的粗细,有0.018、0.025、0.035、0.038英寸等不同规格,长度可短至30厘米,长至280厘米甚至更长。根据不同的目的,可用直头导丝或弯头导丝,还有特殊用途导丝如偏曲导丝、超硬导丝以及中空的溶栓导丝等可供选用。

各种导丝

还有哪些比较常用的介入器械?

除了穿刺针、导管和导丝之外,常用的介入器材还有导管鞘、扩张管、连接管、三通接头、活检针或活检枪、栓塞剂、支架和滤器等。

导管鞘

在进行血管性介入诊疗操作时,高压注射器(压力注射器)的作用重要。高压注射器是一种由电脑控制的高科技设备,能够保证在进行心腔和大血管造影时快速而均匀地注入对比剂,并与DSA机协同工作,完成高质量的造影检查。在造影之前,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设定对比剂的流率、用量、延迟时间以及保护压力等参数,并可使其程序化,高压注射器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忠实地工作。超出保护压力的注射会被电脑系统自动中止,以有效地防止过高的注射压力引起的血管破裂。

本人应用的一款高压注射器

本文根据以下两本科普书籍的相关内容整合修改而成

巧用光和影,病魔难遁形

影像让“看病”变得如此简单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