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玉寺和千年古银杏树

攻玉寺自然村远景(向家舟摄)

攻玉寺,一个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却是你一生中值得来一次的地方。它位于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合子坳村七组,母岩尖和杨家山之间,因一座神奇的古庙——攻玉寺而得名,又因有3棵500年以上古树名木而闻名。传说、古寺、古树,总有一样可以吸引你。

攻玉寺(攻玉寺小学)原址。后山据说有“观音抱子”奇石。(向家舟摄)

攻玉寺是一座被传奇故事萦绕的村庄。一个传说与吴三桂有关。据当地人李书新讲,传说在村庄中心的3棵古树下,埋葬了吴三桂的丫鬟(一说侍妾)。相传,吴三桂当年曾率部途经此地,他一位宠爱的丫鬟不幸病逝于此地。吴悲痛万分,于是向周边村民购买了这方墓地,并建了一个豪华的坟墓。在李书新的带领下,我看到了他所指的“大包坟”。但由于坟前无墓碑,亦无考古发现可以佐证,传说是否属实无法确定。但“三藩之乱”时,吴三桂的一支部队确实到过长阳,并由此进攻夷陵州城,在史志中是有记载的。但吴三桂本人及丫鬟是否随行,很可能成为一个千古之谜。

攻玉寺遗址前的三棵古树,从左至右依次为:800年以上古樟树、500年以上古银杏树、1000年以上古银杏树。(向家舟摄)

自古树群东南方向远望。(向家舟摄)

另一个传说是关于攻玉寺的得名,则显得更为神奇。据当地人世代流传,古时候有个“草王”,站在今长阳与宜昌点军区交界处的咬草岩上执弓,向西南方向射箭。由于力道过猛,弓与箭同时射出,箭射到了距离6.3公里左右的山上,而弓“赢”于箭,直接冲到了距离约9公里的地方。后来,人们在落弓的地方修建了一座寺庙,便将其命名为“弓赢寺”。而落箭的地方,便被叫做“宝箭山”。后来,弓赢寺逐渐演变为攻玉寺,所在的村庄也被称为攻玉寺。相关的传说,在1982年《长阳地名志》中也有反映,但表述略有不同。不管故事究竟怎样,是否有夸大的成分,都无伤大雅,反而值得人们去想象。只是在今年出版的《长阳地名故事》中,将故事改变的面目全非,特别是把弓赢寺和宝箭山的由来,与“乾隆皇帝亲自到长阳围剿李闯王(李自成)余党残部”扯上关系,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长阳有句俗话,叫“日白日脱节”,用在这新编传说上再好不过了。

攻玉寺残碑之一(向家舟拓并摄)

攻玉寺残碑之二(向家舟拓并摄)

撇开传说不说,攻玉寺这座寺庙过去确实是存在的。攻玉寺遗址上,现在遗落有一块清代施庙田碑记的残碑。碑上的寥寥数语表明,攻玉寺的香火在明代达到了极盛,有李姓施主曾施以庙田,有通明和尚志欲重修。而据另一块重修寺庙残碑,攻玉寺过去供奉的是所谓“玄帝之首将”的“王爷”。这块碑的残存落款有“己卯岁九月”字样,碑上的捐修众善姓名中不乏附近的十五溪李氏泉溪房后裔姓名,其中一人为“李会芳”。查咸丰《李氏宗谱》,有李会芳,“字显元,生雍正壬子,终葬攻玉寺。”另十五溪李氏宗派为“永芳必可大,万世绍书香”等语,李会芳是芳字辈,至今,攻玉寺的李氏“香”字辈又有了后辈。所以,残碑上的“己卯”则应是乾隆己卯,即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距今已有260年历史。

古树群旁的令牌石(向家舟摄)

只可惜,仅凭两块残碑也断定不了建寺的年代,但只凭“皇明盛时”,亦可知不会迟于明代。现年60岁的李书新,小时候还看到过寺庙的样子,那时已被改建成了学校。学校据庙名,一直被称为“攻玉寺小学”。其后,又拆除庙宇,以庙砖和附近的石头重建了学校。不过现在学校已经停办,只剩残垣断壁。

攻玉寺的石板屋(向家舟摄)

虽然古庙不存,但当时庙前的三棵古树却保存了下来。西、中为两株银杏,一棵树龄1000年以上,一棵500年以上,两颗相依相偎,虽然年龄相差500年左右,但当地人还是亲切地称它们为“夫妻树”。东边一棵是古樟树,树龄800年以上。当每年11月中旬左右,古银杏树落叶之时,这里便是一地金黄。而古樟树,则一年四季散发着阵阵清香。这几棵古树,是攻玉寺历史最好的见证,也逐渐成为一处“网红打卡地”。

再过半个月,便到了观赏银杏黄叶的最佳时节,到时候大家不妨来这里访古赏景吧。

攻玉寺远眺马鞍山(向家舟摄)

攻玉寺远眺古方山(小秦寨)(向家舟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