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相声圈的那些事儿(三)
说到“宝”字辈,那就得先说一下辈分的来历。
当初辈分是以门长中的字来作为辈分,如第五代门长张寿臣,他名字里有“寿”字,其他人也跟着用寿字,如李增寿,尹寿山,也有不用的,如马桂元,马桂福(后改为马三立)。而第六代门长是赵佩茹,“宝”字辈的来历其实是张寿臣的弟子小蘑菇常宝堃。
现实中辈分中的字并没有圈外想的那么重要,把字看得重的人,其实源于对辈分的依赖,而强者自强。现在的圈子依然还有排字的,但大都是各玩各的,如郭德纲的“云鹤九霄”,李菁以“天”,高峰以“昊”等等。
辈分只是面子功夫,而听众更注重的是相声本身。那要说最纯正的相声是哪一代,在我心目中就是“宝”字辈这一代。
那继续聊“宝”字辈的故事吧!
谢天顺
谢天顺,师从相声名家郭荣起,主攻捧哏。
谢天顺郭荣起
其一生艺术水平很高,但在那辉煌的一代来说算是中规中矩。早年与马志明搭档,后加入德云社为现在年轻人熟知,2018年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3岁。
捧哏相对于逗哏,绝对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你可以想想现在,郭德纲只有和于谦搭档才有那味,当年不是于谦加入德云社,可能郭德纲还在各种节目走穴。
三分逗七分捧,好的捧就站在那一个表情就能获得满场喝彩,坏的捧就更像是在对词,毫无艺术可言。一个合格的捧哏,是在任何情况都能接上词的人。谢天顺如果当初继续与马志明合作的话,绝对能有更高的艺术成就。
马志明谢天顺
现实是他仅仅为了半个职称,与马志明裂穴了,后面来看,对两人都是不小的损失。两人当时合作已三年多,而且两人平辈,是经典的“娃娃腿”组合。当年两人合作的《纠纷》和《五味俱全》现在来看仍是经典的段子。
两人配合顺风顺水,默契无间。可因为一次团里的评职称,谢比马职称矮了点,这也引起了谢的不满,后不理智地选择了裂穴,可这事又能怪得了谁?
后为了儿子谢金的前途,委身于德云社,但风光不再,虽然捧哏水平仍在最高处,但在相声界的地位却是日薄西山。
一家三口
郭德纲就经常拿着这个师爷砸挂,“这是德云社唯一一位“婊”字辈,不是,宝字辈的相声演员。”“谢天顺是我们这儿唯一一位老“宝”子(鸨子)。”
真是一抹讽刺的苦笑啊。
刘宝瑞
这位老前辈虽已仙逝很多年,却仍旧呼声很高,不愧为单口相声大王,相声大师。
刘宝瑞
当年第一次听到马未都的声音时,感觉很亲切,似曾相识。现在想起来,原来的他的声音就与这位相声大王一模一样,而且两人都是北京人氏,一口经典的“京片子”。
刘宝瑞师从张寿臣,相声中最难就是单春,而刘宝瑞却靠单春闯出名号,可见其功力深厚。是第一位把相声介绍给江南及港澳观众的先驱。
他的单口,字正腔圆,顿挫合宜,恰好能带动听众的情绪,包袱抖得优美潇洒,让人不觉酣畅淋漓,目不暇接。
这种能力,已经是相声的最高境界,听众任其带动,或快或慢,收放自如,以现在的相声环境来看,他的单口恐怕是后无来者了。感兴趣的可以温习一下老前辈的《斗法》和遗作《官场斗》。
说来老前辈也有让人不喜的地方,就是喜欢抽点,不过也无伤大雅,那个时代的艺人多少都有点不良嗜好,刘大师算是“宝”字辈人设最好的人了。
可惜老前辈去世于1968的一场迫害,在北京改造的房山农场,一代相声大师去世时仅仅53岁,那一天正是八月十五,一个本应该与家人团圆的日子。
杨少华
上期也聊到了这位本应该在“宝”字辈的相声名家。
其实,体制内对他的不认,是抓住他未摆枝的事,其实没行拜师礼是真的,但仅仅“口盟”就被承认的也不在少数。收徒必须经过口盟,摆枝等复杂过程,有“保”“引”“荐”的人,写有白纸黑字,必须在很多体制内老前辈的见证下,才能被承认,也是避免外行人吃本行饭的一种手段。
其实老先生确实已经与郭荣起前辈口盟,而杨氏父子在圈内的不认可也可以说有点其他原因。
他的特点就是“蔫哏”,就在别人逗的时候,抽冷子来句吐槽,起到一个反向衬托的作用。这就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和他搭档,嫌他搅和。
他出名的时候都是退休后的事了。他从天津到了北京,受到侯家父子关照开始表演一些单口混日子,也无人愿意搭档。直到碰到赵伟洲,为他量身打造了多个经典段子,一下子让他火了,他却转身却抛弃他给儿子当捧哏去了。
儿子也是,当年刚和杨进明合作多年,刚在相声大赛拿了一等奖,也转身和老爸搭档上了,两人也是能“作”,这也直接导致和相声圈有名无分了。
杨氏父子
当然即使师承不明,在这个相声圈敢拿他爷俩说事的也不多,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篇幅有限,“宝”字辈的故事尚未讲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