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漫记】张 娟 | 辛丑初春,向西“文”游

因拜读杜崇斌先生《大儒张载》成了关学爱好者,对关学创始人,先贤张载的讲学地——眉县横渠镇神往已久,2019年初就曾与杜先生相约,拟经他引领前往拜谒张子祠,可惜风尘碌碌兼祠堂改建及疫情防控等因素,直到辛丑年春才得以成行。
正月二十一,轻寒恻恻,我们渭南市作协关学文化爱好者一行十二人自发组团,驱车向西,与杜崇斌先生在横渠镇汇合,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文化之旅。
渭南到横渠镇170多公里,需4个小时多车程,G30、G5、西咸北环线、西兴高速等线路交互转换,我们每辆车同时开几个手机导航寻路前往,听说还是有车辆一不留神下错了出口,好在北斗导航精确,不差大溜,恰好与杜老师在早上10点左右,前后脚到达,出行之始略算圆满。
站在张载祠大门前,才温热起来的太阳明媚而美好,杜崇斌先生指着东侧大石上的“动非自外”开始跟我们讲解张载的哲学思想。在杜老师的轻言细语里我们得知,这四个字语出张载的《正蒙·参两》:“凡圆转之物,动必有机,既谓之机,则动非自外也。”即是说圈转之物,如日月大地等的运转都有其内在的动力,非有外力的推动。这表明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已认识到天地万物矛盾二端的对立是事物发展的内因,事物内部矛盾、事物外部矛盾、机械运动等,共同促使着事物的发展变化。我等不自觉的就认真起来,想想教科书中经常奉为经典的西方学说,再看看中国书法家龙飞凤舞书写的张子语录,恍然感到原来如此。
门卫跟杜老师熟识,得知我们远道而来,特事特办,容许我们优先扫码进入,令人十分感动。经杜崇斌老师讲解,原来张载祠前身为崇寿院,张载年少时曾在此读书,晚年隐居后也在此兴馆设教。他身后,人们名其为横渠书院,元代元贞元年(1295年),开始在原横渠书院旧址上兴建张载祠。
祠堂是以宋式建筑为主兼有明清特色的典型的中式院落,内里屋宇错落有致,林木森森,虽然有不少游人,但无有喧哗,显得静谧而肃穆。我们看到其中一株张载手植柏高9.3米,历经千年风雨,枝干依然遒劲,有如蛟龙盘旋,直指苍穹,那风骨一如远去的圣贤。
跟随杜崇斌老师的脚步入山门,依次参观讲学堂、正蒙殿、书院楼、横渠讲堂、碑亭等,听他讲解张载生平和学术成就。这些于我已然很熟悉,但我还是乐于再听一遍,一如那些流芳千古的文章,常读常新,唇齿留香。同行李康美、徐喆、邢福和、王晓飞等先生,都是我们渭南文坛脊梁,有很多人也不是首次来,但也都听得津津有味,时不时地和杜崇斌老师互动,足见对这次拜谒的虔诚。
关学之所以伟大,在于这种学术的历史意义和永不褪色时代价值。他的思想体系既具有严格系统的“天人合一”的“道德性命”之学,也包括散播在民间的“以躬行礼教为本”的“乡约乡仪”之类的社会规范,无论是哲学高度,还是后来逐步体现出来的学术价值以及追随者们独有的学术抱负和卓异的精神风貌,都内涵丰富,影响深远。
关学关注现实,关心治国与平天下的学术取向,自觉地把学术活动和匡济天下结合起来的“立心”“立命”的担当意识,“学贵有用”的务实态度,开放融汇的学术胸襟,无不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还有,张载的理论在自然科学、天文学领域所指引的方向,也是我们民族远见卓识的重要标志。
诚如谭嗣同所言“今西人之学,皆以张子先”,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关学不仅是中国的关学,还是世界的关学,而我们国家目前对关学的研究、传承和创新,也是远远不够的。学术研究是其一,文献整理是其二,紧紧跟上的还应该有文学作品对关学精神的推广和弘扬。前二者高大上,后者则更加亲民,更便于传播和引领。从这点来说,这个辛丑初春,我们渭南作家与杜崇斌先生相约的眉坞之行,正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文化之旅。
杜崇斌先生首先以文学的笔法叙写《大儒张载》,我和王晓飞老师后随着书写出杨爵、牛兆濂等关学大儒的长篇传记体小说,不惜抛砖引玉,亦算得上是值得十分自豪的事情。

2019·03·09在西北大学

张子祠内50余幢北宋以来文人墨客留下的石碑,讲学堂内几十幅宣讲关学思想及其学人风貌的巨幅壁画,使得关学精髓与七颗千年古柏上的春风,沁入我们的肺腑;迷狐岭上三座坟丘,在我们恭谨地一拜之中,留下了十几位后学者的无限敬仰。我们在微暖的春阳下逶迤而去,横渠先生著名的“四为”即“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六有”——“言有教,动有法,昼有为,宵有得,息有养,瞬有存”和祠堂内一块“仰思俯读”的匾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因时间有余,我等也觉得来一次不易,同行中的文友杨少林就联系了他在蔡家坡的一位叫乔伟的友人,这位朋友是位儒商,十分热情,招待吃喝尤觉得不足,还自告奋勇把我们领到五丈原上,拜谒诸葛亮庙。武侯是我国历史上的智者,留下的传奇至今为世人所仰望不及。大家一一参观文物,恍如对着历史的画卷回顾遥远的历史,又兴致勃勃走诸葛八卦“阵”,听同伴唱秦腔《诸葛祭灯》,神思穿越时空几个回合,警觉时移世异,几多感慨,几多兴叹!
天晚不想走夜路,便留宿蔡家坡,被地主乔伟先生的诚意所温暖,竟忘了今夕何夕。第二天一早往回走,借李康美先生的光,我们又来到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参观农林博览园。
“走进神秘植物世界,追溯万物生命源头。踏入深厚土壤世界,感受五色土壤神奇”,我们这些人虽然已经不再农耕,但农耕却是我们内心深处最大的情结,我一直最喜欢的植物是麦苗,没有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馆长樊志民博士亲自跟我们讲解我国农耕文明发展史,简直太得荣幸!樊博士虽是搞科研的,但学贯中西,还精通文学,他不仅讲农业史讲得透彻,还把农史、社会史和文学结合在一起讲,见地独到,言语风趣,真的是深入浅出,令我们大开眼界。我们还见到了著名作家贺绪林先生,收获颇丰。
回来时,几位前辈照顾没去过茂陵的人,特意下高速绕道兴平,前去拜谒汉武帝、卫青和霍去病之陵。在中华民族的辉煌史里,这三个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绕过去的,我本人更是少年英雄冠军侯的崇拜者,不介意把他的安息地拜了又拜。那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慨然之气,至今仍然鼓舞着中华儿女中保家卫国的一代又一代精英以及我这样的忠国者。
我们中华民族骨子里平和,与人为善的思想根深蒂固,这当然是对的,也是高尚的,可架不住这世界上总有许多对我们充满恶意和敌意的国度,觊觎我们勤劳创下的基业,总是时不时地打碎我们和平的梦想,陷我们于战乱之中,那么,对敌人仁慈是绝对行不通的。正是许多舍小家顾大家的铁血军人筑成的钢铁长城守卫着我们。让世界知道知道中国人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没什么不应该的!怀念英雄,敬仰英雄,有英雄情结,正是一个民族血性的体现。
回到渭南,已经薄暮遮眼。乘兴而去,尽兴而归,是为辛丑初春,向西“文”游。
(0)

相关推荐

  • 王景琳:迟到的纪念——写在褚斌杰先生去世12周年之际

    2006年11月1日,我的研究生导师褚斌杰先生去世了.我大概是两天后才从家人的电子邮件中获知这一消息的.怎么会呢?我不敢相信,马上给师母黄筠打了一个电话确认此非误传.刹那间,最后见到先生的那一幕一下子 ...

  • 杜甫研究二人谈

    >>> 活动回顾 <<< 主题:杜甫研究二人谈 嘉宾: 刘明华,中国杜甫研究会会长,西南大学教授: 徐希平,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四川杜甫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西南民族 ...

  • 一代朴学宗师钱大昕

    有清一代学术,历经大.精.新三个发展阶段,对传统学术做了颇富成效的整理和总结,并体现出特定时代背景下的独特治学取向.旨趣与关切.在此历程中,乾嘉间诸学人,或赓续清初顾炎武.黄宗羲.阎若璩诸大师所倡治学 ...

  • 双十二购书单

    双十二在外出差,偶一翻看手机,发现网上的书都以半价出售,遂精挑细选九种,果断购入.拜当今物流之方便,人还未到家,书已到家.所以当出差归来的当晚,不顾旅途劳顿,将九本书一一拆封检视. 这九本书分别是: ...

  • 【西北作家/大赛作品56】杜崇斌:谈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谈谈王阳明的"龙场悟道" 文/杜崇斌 公元1506年(明正德元年),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这件事足以影响几百年的中国文化史的走向,甚至可以说,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它所产 ...

  • 【联诗】《冯斌P图》

    何德何能比杜甫, 愧作知心群之主, 服务冯氏唯一心, 笑看冯家尽大儒.(冯斌) 斌哥头型似杜甫, 建群诗词君为主, 才貌双全众佩服, 冯姓出有一大儒.(冯禄) 斌哥古装驻官府, 网兄赞赏众目睹, 聪颖 ...

  • 我所认识的杜先生

    杜泽逊教授我只见过一面,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年夏天,大概就是现在初夏这样的季节,我回济南看老师.我的恩师程远芬教授在信息里发来了家庭住址,我下午提早半个小时找到地址(现在想来没有按约定时间到 ...

  • 走近关学大儒——张载 | 作者:​张 宁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广州诗刊】No.11722期G版||​辛丑年 春分诗 文/神农张 新疆吐鲁番

    广 州 诗 刊 欢迎阅读 <广州诗刊>作为纯文学刊物,我们旨在弘扬传统,展现新时代人民大众的冷暖.我们主要编发优秀的现代诗歌(含今人创作的古体诗词),兼发优秀的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愿您能挚 ...

  • 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逝世,忆西气东输、特高压等重大决策过程

    编者按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举国欢庆祖国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刻,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张国宝先生因病于10月4日下午4时溘然长逝,享年75岁. 国宝主任是中国能源领域的杰出领导,任 ...

  • 水晶诗刊 第0256期◆张栋 辛丑春日七言绝句小札

    张栋 辛丑春日七言绝句小札 迎春 经济除冠历苦辛,年终战绩报频频. 牛铃已在云边响,暖日牵来又一春. 访工友 问君年尾有何期,笑指门前槐树知. 近看朝阳新干下,红绳缕缕系相思. 晨兴 冰融雪化物华滋, ...

  • 张彩芸 | 十里西畴熟稻香

    2020"富春山居·味道山乡"杯青少年主题征文大赛获奖作品 十里西畴熟稻香 一等奖作品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等子中学 103班  张彩芸  指导老师:罗娟 稻香装在袖口里,乡愁洒落双 ...

  • 【齐鲁诗人】张栋 辛丑三月诗笺

    齐鲁诗人 张栋  辛丑三月诗笺 雨后喜见东篱新种蔬甲破土 春雨浣清明,蔬芽破土萌. 莫言真小小,不久见峥嵘. 杨花 杨花初弄雪,飘落自萦盈. 不欲乘风去,流连在绿城. 落红 桃坞行行东复西,落红无数酿 ...

  • 当代女诗人‖【张娟诗歌精选】

    作者简介 张娟,作品散见于乌苏市人民政府网站,<塔城日报><伊犁日报><新疆日报> <奎屯日报>另有部分诗作发表在各大微信公众平台.     张娟诗歌精 ...

  • 春风汉唐千年客 明月神州处士家——唐建教授辛丑初春访梅记

    梅的历史悠久,最早发现的碳化梅核约为7500年前,梅从果实的实用到花色的审美,再到文化象征地位的确立,历经几千年的演变.至当代,梅花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的象征,仍然占据着其他花卉所不能比拟的地位.梅花的 ...

  • 张通古,金初文臣

    张通古,字乐之,易州易县人.通古读书过目不忘,他综合所有的经史,善于撰写文辞.辽国天庆二年(1112),通古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枢密院令史.正遭逢父亲之丧,守制尚未期满而应召任职,通古恳切推辞不接受,因 ...

  • 【醉翁专栏】屈建修:被花恼·辛丑初春闲居

    [前言]看到屈建修先生的<被花恼·辛丑初春闲居>,不知怎么的,我就想起来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一段话: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