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苏亭前怀东坡

怀苏亭(九曲亭),耸立在长江中游南岸古武昌(今鄂州)西山东侧半山腰间,层层山峦,苍翠欲滴,万松密布,掩映在绿色画屏中,确有“万绿丛中红一点”之妙。它历经近千年风雨,日夜俯视大江,看潮起潮落,把久远的历史一次又一次沉淀;听江河呜咽,渔舟唱晚,让从古至今对苏东坡怀念的种子在一代又一代人心里发芽开花。“君不见武昌樊口幽绝处,东坡先生留五年”。苏轼对古武昌、樊口、西山一往情深。

一、喜游西山

西山同神州大地上的名山大川相比,实在是太渺小了,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这座集古、幽、奇雄于一身的江南名山,英雄避暑,才子赋诗,陆机誉“王畿”,李白称“帝里”,苏轼比“幽绝处”,这就是千古风流的西山所拥有的骄傲,以及其气吞长江藏珍卧宝所独具的魅力。

西山北临长江,与黄州赤壁相望;南濒南湖,与万顷碧波相连;东有鄂黄大桥,似彩虹飞架;西有百里樊川,如玉带萦回。西山总面积虽不及庐山之大,但有一山飞峙,凌空突兀之奇;主峰海拔虽不及黄山之高,却有丹岩翠壑,姹紫嫣红之秀。由大江仰望西山,重峦叠嶂、一脉九曲、群峰竞峙、挺拔多姿、红楼凌云、瑞气冲天。登上绝顶,俯视江湖平原,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这里气候温和,雨水充沛,土壤肥沃,全山植被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八,万木葱茏,满山苍翠,夏无酷暑,被誉为游览避暑胜地。

西山不仅风光美丽,而且历史悠久。早在五千多年前,它就是祖先们开拓生息之地。帝尧时为樊国,殷商为鄂国,春秋时期,楚王熊渠封其子熊红为鄂国之王,湖北简称鄂由此而来。楚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屈原放逐江南,乘鄂渚而返顾,西山有屈原望楚亭。三国时期,吴王孙权定都武昌称帝,西山就成为孙权操武、修文、避暑、游猎、宴饮之所。东晋太元年间,中国佛教“净土宗”的初祖高僧慧远,挂锡于寒溪寺,得陶侃赠给寒溪寺的“文殊师利”金像,即辟吴王避暑离宫建西山寺,首创“净土法门”,至此,西山又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宗”在江南的发源地。

西山卧虎藏龙,山奇景秀,名噪江南,古往今来吸引了多少名人雅士。晋代陶侃、庾亮、庾翼、孟嘉、陶渊明、车胤,南朝谢脁、庾信,唐代李白、元结、李阳冰、刘长卿,宋代苏轼、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苏辙、张耒、王十朋、陆游、辛弃疾,元代丁鹤年,明代何以让、熊桴、钟惺、谭元春,清代曾国藩、彭玉麟、官文、张之洞、杨守敬,当代贺龙、陈毅、徐迟、王蒙等名人骚客,或写下了吟咏西山的千古绝唱,或对西山名胜作了精湛描绘,充分展示了西山的地位和他们对西山的无限向往与眷恋之情。

贬谪期间的生活非常艰苦,乐天派的苏轼是个戴斗笠穿草鞋的农夫、敲牛角打拍子的诗人,但他没有消沉,而望秀美的武昌山水想游西山,见江波而思武昌鱼美,看修竹而羡西山笋香,一股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苏轼到黄州不久,就急着要过江到武昌来。是什么原因呢?其弟苏辙在《武昌九曲亭记》中作了交代:“齐安(黄州)无名山,而江南武昌(今鄂州)诸山,陂陀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很显然,是武昌西山吸引了谪诗人,这里是十分理想的幽游隐居之地。在《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一诗中,他也真实地描写了自己急切期望渡江南游的原因和心情:“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据此可知,苏轼谪居黄州后,头一次渡江游西山,当在元丰三年五月中旬,正是一年中游西山的最好时期。

之所以百日后才渡江,原因也很清楚,就是没有船,当然,也有可能因为此时正值长江汛期 ,连绵阴雨,风高浪大,小船无法渡江,所以一拖再拖耽搁了下来。因此,只能每日隔江遥望,“坐看鸥鸟没,梦逐麏麅走”。一旦成行,他显得十分高兴:“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高谈破巨浪,飞屐轻重阜。”“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西山九曲亭,众山皆培塿。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尔来风流人,惟有漫郎叟。”

苏轼乘一叶扁舟过江,到地处长港入长江之口衙门港(抔湖)至钓鱼台之间长数十丈的樊口(不是现在的坝上),沿崎岖路径拾级而上,进山半里许,便是唐代诗人元结隐居樊上的退谷,是西山与雷山相接而自然形成的一个狭长的山谷,三面环山,苍崖如铁,谷幽林深,中有抔湖,清水盈盈,碧波荡漾,冬暖夏凉。退谷东面有一块巨大径石,远看似一只青蛙蹲伏,故又名蛙蹲石。苏轼学着当年元结邀伴来这里饮酒唱和之举,依着蛙蹲石,听满谷松涛,看一湖红荷,轻声吟诗,真有点世外桃源之感。

苏轼走出退谷,迎面便是西山主峰西麓绝壁石门开,有双石凌空耸立,对峙为巨门半开。“石门开左右,一剑自中分,何人施妙法,千古创奇闻。”此诗写出了石门的雄峻奇险。沿石门中间石缝向上攀登,“好汉坡”几成九十度角,登上一半已无退路,苏轼只好壮着胆子向山峰攀去。

沿石门开山径而下,来到孙权的“读书堂”遗址,传说孙权都鄂,在西山避暑,常来书堂夜读。遗址上修竹密茂,雾笼烟凝。旁有石泉,称“吴王井”。石隙间有腊梅数株,每当腊尽春回,清香四溢。

登西山主峰,苏轼来到半山处,有一“望楚亭”,迎风玉立,上摩苍穹,下临幽谷,飞檐射日,云烟缭绕,置身亭中,楚天山水一览无遗。相传当年屈原曾流放行吟来到这里慷慨悲歌,回望楚国故都,故名望楚亭。亭下有块巨石一分为二,一立一卧,像是被剑劈开,旁立有石碑,上刻“吴王试剑石。”试剑石旁有一块平卧的巨石分为四块,传说赤壁大战前孙权和刘备比剑时留下的剑痕。试剑石下有池水清澈甘美,名“洗剑池”,相传孙权试剑后下山常到池里洗剑。

离开试剑石,苏轼边走边看,来到白虎山,山顶有一土坛,名曰“即位坛”,传说孙权在武昌即皇帝位时,筑此坛祭告上天。《告天文》详载于《三国志·吴书》。最早记载西山郊坛遗址的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武昌城西有郊坛,权告天即位于此。”苏轼知道这一点,所以在《樊山记》中说,山顶即位坛,为孙氏遗迹。站在即位坛上,苏轼隐约可见西山古灵泉寺被群峰环抱,树木葱茏,山墙绕寺,藤萝拂绿,重檐飞阁,丹柱碧瓦,曲榭迂回,复道凌空,梵钟悠扬,经声幽出。苏轼悟出西山一些真谛,人文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古中有今,静中有动,虚实相兼,实乃胜地。

苏轼走累了,到西山寺休息,与寺僧相交颇深,受到寺僧欢迎。寺僧常以泉水烹茶、香油煎饼招待,东坡食后,大加赞赏。此饼独具特色,薄如纸片,酥起数层。不像通常的油饼,如北方的火烧、广式苏式月饼、南方的油糍。那模样,恰似古代仕女盘在头上的螺髻,而饼上撒一层白糖,又像螺髻上簪了几朵茉莉花。一般人吃时用便捷的方法,将饼压成过端午吃的油散子一般,一小根一小根的粘了吃。苏轼怕破坏了它的图案美,宁可象解士女盘着发辫的螺髻一样,一层一层地剥了吃。吃到嘴里甜香酥脆,格外可口。苏轼高兴地说:“尔后复来,仍以此饼饷吾为幸”。至此,寺僧便以“东坡饼”命名。

西山东坡饼为何得天独厚?这与水质有关。“水为食之血”。独特的水质才能造就别具一格的美食。西山寺前有一眼名泉,曰“菩萨泉”,又名灵泉,它聚山川灵秀之气,日月之精华,水色白而味甘,清洌异常。用之烹茶是为上品,取而冷饮,可祛病强身。此泉无铅无钾,含丰富的人体必需的矿物质,是优质矿泉水。东坡饼即以此泉和上等面粉经特殊加工制成,不需发酵而自然酥松,不添香料而自有清芳。正是菩萨水赋予了东坡饼独特的美味与品质,很快走出寺院,畅销武昌,黄州市场,千百年来久传不衰。

苏轼知道,被李白称之为“帝里”,陆机誉为“王畿”的西山,附近还有吴王岘、避暑宫、凤雏庵、周瑜火炮台、远公桥等众多名胜景点;以及众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文轶事,使他有目不暇接之感。这次游西山,诗人兴致勃勃,自称是“徐行欣有得”,并且初步打算在武昌买田,在西山中置屋,在竹林深处安放井臼,用菩萨泉水酿酒。“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当然,要把气象万千的西山游好,一天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在正式到西山安家之前,他还打算带上3天的干粮,遍游西山胜景。“相将踏胜地,更裹三日糗(干粮)”。这种种想法,在这首诗里都明白无误地表露出来。

从那以后,苏轼游西山次数甚多甚频。在《答吴子野尺牍》中,他告诉朋友:“对岸即武昌诸山,时时扁舟独往。”在给上官彝的书信中,他向对方介绍:“所居临大江,望武昌诸山咫尺,时复叶舟纵游期间。风雨云月,阴晴朝暮,态状千万,恨无一语略写仿佛。”在《武昌西山诗》之序中,他也自称:“轼谪居黄冈,与武昌相望,亦常往来溪山间。”苏辙还说:“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瞻策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每一次都游得“意适忘返”,方尽兴而归,甚至“往往留宿于山中。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武昌九曲亭记》)。苏轼从西山之游中,当然也包括武昌的其它山山水水中,找到了人生的乐趣。武昌山水的自然之乐,武昌人民的朴野之纯,给苏轼心理上以很大的慰藉,帮助他冲淡乃至忘却了当前的困厄,驱除了精神上的烦恼,抚平了心灵上的创伤。

苏轼不仅自己热爱西山,经常游览西山,还热情地将西山介绍给他的朋友、熟人和他的诗文读者。他在黄州期间,给友人的书信中反反复复提到西山,几乎是一有机会就详尽地 介绍西山,尽情地赞美西山。如《秦太虚题名记》:“西望武昌,山谷乔木苍然,云涛际天。”《与司马温公尺牍》:“寓居去江无十步,风涛烟雨,晓夕百变,江南诸山在几席下,此幸未始有也。”《答秦太虚书》中说:“所居对岸武昌,山水佳绝。有蜀人王生在邑中,往往为风涛所隔,不能即归,则王生能为杀鸡炊黍,至数日不厌。又有潘生者,作酒店樊口,棹小舟径至店下。村酒亦自醇酽,柑橘裨柿极多”。明人冯云路在《武昌寒溪寺记》中也指出:“苏轼谪居黄冈,爱其(指武昌)山水,多见吟咏。”

在苏轼传世的诗文中,直接写西山的有《游武昌寒溪西山寺》、《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武昌西山诗》、《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并引》、《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和《樊山记》、《西山诗和者三十余人,再用前韵为谢》等,间接写西山的也有《南堂·望西山》(《南堂》五首其一)、《定惠院夜月出望樊口》、《杜沂游武昌以酴醿花、菩萨泉见饷二首》、《书王定国所藏烟江叠嶂图 》等,至于与武昌其它山水有关的诗作则更多。

苏轼还把西山热情地推荐给自己的弟弟。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五月,苏辙由应天(今河南商丘)判官谪监筠州(今江西高安)盐酒税,赴任途中经江州,专程绕道黄州来探望阔别多时的胞兄,苏轼就曾带着弟弟同游西山。苏辙在《陪子瞻游武昌西山》诗中自称:“千里到齐安,三日语不足。劝我忽重陈,起游西山麓。”兄弟俩久别重逢,要说的话很多很多,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哥哥提议:不要再说了,我们还是一起去游游西山吧!对苏辙来说,这一次西山之游,大概也是他一生中仅有的一次西山之游,印象是非常好的,因为有熟悉西山的兄长作导游,又有武昌县令的热情招待。直到红日西沉时方长踏入归舟。美中不足的是时间太短了,不能好好地把西山看够,所以,临下山时,他还余兴未尽,略怀遗憾地表示,下一次有机会来武昌,一定要再游西山,到时候,还要带上棉被,以备山中歇宿。这与苏轼第一次游西山后的感觉,有异曲同工之妙。

苏轼陪弟弟游西山时十分高兴,随后写有《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散人出入无町畦,朝游湖北暮淮西。高安酒官虽未上,两脚垂欲穿尘泥。与君聚散若云雨,共惜此日相提携。千摇万兀到樊口,一箭放溜先凫鹥。层层草木暗西岭,浏浏霜雪鸣寒溪。空山古寺亦何有,归路万顷青玻黎。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幅巾不拟过城市,欲踏径路开新蹊。却忧别后不忍到,见子行迹空余凄。吾侪流落岂天意,自坐迂阔非人挤。行逢山水軏羞叹,此去未免勤盐齑。何当一遇李八百,相哀白发分刀圭。

苏辙游览西山的余兴未尽,即兴写有《陪子瞻游武昌西山》诗:千里到齐安,三夜语不足。劝我勿重陈,起游西山麓。西山隔江水,轻舟乱凫鹜。连峰多回溪,盛夏富草木。策杖看万松,流汗升九曲。苍茫大江涌,浩荡众山蹙。上方寄云端,古寺倚崖腹。清泉类牛乳,烦热须一掬。县令知客来,行庖映修竹。黄鹅特新煮,白酒亦近熟。山行得一饱,看尽千山绿。幽怀苦未遂,滞念每烦促。归舟浪花溟,落日金盘浴。妻孥寄九江,此会难再卜。君看孙讨虏,百战不摇目。犹怜江上台,高会饮千斛。巾冠堕台下,坐使张公哭。异时君再来,携被山中宿。

轼兄弟热爱西山,有其特定的原因。自古以来,松、竹、梅被视之为植物王国中品性高洁的代表,其耐霜傲雪、岁寒不凋的坚贞品质,超凡脱俗、不慕富贵的卓荦特立精神,素为中国文人所称道所景仰,故有“岁寒三友”之誉。这“三友”西山皆有。

西山多松,仅九曲岭亭旁,当时就有“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堪称松景奇观,万松岭一带尤甚。苏氏兄弟游西山,就曾一同到万松岭观松听涛,苏辙有“策杖看万松,流汗升九曲”的诗句记之。

西山亦多梅,据科学考察,是中国野梅的故乡之一,绿萼梅颇有名气,今鄂州即选梅花为市花。苏轼每至武昌,必定“步上西山寻野梅”。他还有“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两句名诗,道出了西山自然景观的两大特色——松风飒飒,流泉潺潺,构成了西山的两部乐曲;松、竹、梅三益友同居一山,交相辉映。

当时苏轼在武昌的朋友中,可能有少数如武昌县令那样的士大夫,但更多的是渔樵野老,并且,他们间的关系是融洽无间的。因此当苏轼贬谪期满离去的时候,不禁发出了“江山清空我尘土,虽有去路寻无缘。还君此画三叹息,山中故人应有招我归来篇”的感叹!表达了他对西山的留恋心情。

二、修九曲亭

人世间相信缘份,九曲亭与苏轼的缘份真是“千年等一回”。九曲亭始建于三国时期,吴王孙权为纪念将士凿山开道的功绩,建起一座山亭,历经东西晋之风霜,南北朝之雨雪,走过隋山唐水五代月,迎来送往如屈原、陶渊明、王羲之、李白、孟浩然、元结等不少落魄失意的诗家文人。不管你是达官显贵,还是山野草民;不管你是远道而来的教徒香客,还是落魄生意的诗家文人,它都邀你入座,惠尔清风。

东晋时的大学者王隐,因才高过人,遭妒受谤而被罢官,夜半踯躅在西山小径上,在亭中举杯邀月,一吐块垒;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李白劫后余生,来到鄂州西山,也是驻足于这座亭子,叹一声“平生不下泪,于此哭无穷”。尔后还有孟浩然、刘长卿、岑参、元结等几个失意诗人来到西山,或亭中静听西山寺里的悠悠钟声,在禅境中品味历史与人生;或凭栏远眺蟠龙矶上潮长潮落,参悟人世的荣辱沉浮。

唐后,这里又经历了五代时期半个世纪的兵燹战乱,真个是“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九曲亭在凄风苦雨中已是颓垣断壁了,期待着一个能让它重现生命之光的人到来。

宋代元丰三年(1080年)五月中旬的这一天,九曲亭它终于盼来了中国人千年共享的大文豪苏轼。人世间不能不相信缘份。九曲亭与苏轼的缘份也算得上是“千年等一回”。设若没有“乌台诗案”,设若神宗皇帝不是将他贬谪至黄州而是发配西北荒蛮,那么吴王故都这片土地上就没有苏轼重建九曲亭的一段佳话。

五月,是一年中最明丽的月份。苏轼在黄州定惠院那棵山楂树下,已沉默冥思三个月了,心魄震撼、死里逃生的诗人渴望的是一种精神和谐的解脱。他要走向社会,回到老百姓中去,实践儒家对同胞的责任。就这样,他泛舟来到黄州对岸的武昌。人在旅途,谁也无法保证自己不被厄运击中。厄运突然光临,消极的人,埋怨上天的不公,指责命运的无情,还不如打点好精神,给自己命运化个妆,命运从来不相信眼泪抱怨与怜悯。内心坚强的人面对厄运,或许也会扼腕叹息,痛哭流涕,但在擦干眼泪后,用毅力磨成粉脂,将理想当镜子,把自己的命运打扮得光彩夺目。

苏轼知道,东吴大帝孙权兴建的山亭,是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赖以生存发展走向未来的根基。他忘记了磨难屈辱和伤痛,决定要修这个亭子。他要回到百姓中去,在困顿中建立功业,决定要修这个亭子。可他当时生活十分艰苦,是一个戴着斗笠穿着蓑衣的耕田的农夫。他物质上虽然穷困,但精神上富有,他心中装着清风明月,装着长河落日,装着千古江山,英雄无觅的孙仲谋,装着一个赤子的爱国热忱和精卫填海的信念。他发誓要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成功。于是,他到黄州不久,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生活一派凄凉的情况下,还慷慨解囊,把夫人的一根银簪典当了,精神可嘉,寺僧也纷纷捐献,扩地重修。

苏轼游西山时,认识一位隐居山中草屋的吴山子。这吴山子自小聪明,3岁背诵,6岁能背经史和《春秋》,10岁通琴书画。稍长,随父亲学过营造测绘技艺。他的父亲是位饱学之士,懂得地理风水之道,武昌城里建筑和庙宇,大都出自其手,一些官员富豪的陵墓,多由其择穴安葬,后在一次兵乱中身亡。吴山子继承父业,在官场当差。因不满官场你争我斗黑暗腐败,辞职隐居西山,开垦一块荒地,种上小麦、玉米、红薯,白菜、架豆、丝瓜等,过着自给自足、自由自在的生活。

(0)

相关推荐

  • 魅力鄂州,武昌西山访古(叶平)

    鄂州开始营建吴王城,并取"以武为昌"之义,改吴国都城鄂州为"武昌":而今天我居住地武汉的武昌,则变身成了"鄂州府". 古武昌城西这座拥有丹岩 ...

  • 『诗人风采』徐胜利词选

    徐胜利词选 诗人简介 徐胜利 网名樊南词客.1963年生,湖北黄冈人.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兼学术研究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荆楚文化研究会会员.鄂州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

  • 苏东坡的“鄂州文脉”

       苏东坡的"鄂州文脉"                                                            庞良君         在中国文学 ...

  • 《散原精舍诗编年笺注稿》:0243

    0243-5 游武昌西山经黄州,杂诗五首 一 颠越凭风涛,百里快一纵(1).泠泠大江流,了了胡吹送(2).排荡氛雾交,雷霆不可鞚(3).船镫界华夷,宵雨湿魂梦(4).俄惊飞艇前,跳入竞脱鞚(5).城堞 ...

  • 潘丙与苏轼

    ​酒友潘丙 "忆从樊口载春酒,步上西山寻野梅." 樊口在樊湖与长江的交汇处,樊山脚下.站在樊山远眺,是沃野千里的田畴,谷物的丰产,水量的丰沛,水质的优良,给酿酒带来有利条件.古武昌 ...

  • 【鲁永利】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每日心经 喜雨亭前怀苏轼 今年是苏轼诞生980周年.今天,宝鸡文理学院王渭清教授带领文理学院文传院的学生们专程来到凤翔东湖举行"面怀苏轼,继承传统"专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工作坊记录篇(10)

    上堂课后半程我开始头痛,用手敲了好久,情绪太厚重了. 课程中上演了四段关系的场景,两段是被追,一段是心动但自觉不配而选择放弃,一段是婚姻. 付衍清老师让c同学根据自己的感觉选出代表来演绎自己生命故事中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工作坊记录篇(8)

    当我们描述身体的时候,我们在描述什么? 这是上一次课,带来的思考,也为接下来的课,做情绪上的暖身. 这里得先说说心理剧(我尽量精简啦,耐点心哈): 心理剧是由J.L.Moreno在20世纪初期时于维也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工作坊记录篇(7)

    人的身体是灵魂的最好图画 维特根斯坦 首先一大波问题袭来: 你爱你自己吗?你爱自己的身体吗? 你有真正关注过它,仅仅是作为一具身体,那样的去看待它吗? 你了解它的需求吗?你会打压它的欲望吗?你欣赏它的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工作坊记录篇(6)

    课程过半,已经进入戏剧治疗的第三阶段,即角色扮演.课程开始前,照例是暖身活动. 一: 喊数字 分多人和双人组合.同学们即兴并且随机,从1开始,按顺序报数,但不能重叠,否则重启. 这个游戏很好玩,需要高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演出坊 9月8日 第15次 改变观点,就会改变生命

    经过了初期的以建立关系.安全感为主的一系列暖身环节后,进入全程治疗中最为活跃和深入的中期部份:情景演出. 这部份的目的通常是增加表达与沟通.角色与性格的发展.团体合作及自我揭露. D同学描述:并没有具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演出坊 9月1日 第14次 孩子忠诚家庭,成人忠诚自己

    上堂课后半程我开始头痛,用手敲了好久,情绪太厚重了. 课程中上演了四段关系的场景,两段是被追,一段是心动但自觉不配而选择放弃,一段是婚姻. 付衍清老师让c同学根据自己的感觉选出代表来演绎自己生命故事中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演出工作坊 7月21日 第八次

    情绪九宫格:同学们分别站在九种情绪格里,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这些情绪,几分钟后顺时针移到下一格,继续表达出来. 人类的基本情绪中:兴趣.愉快.惊奇.悲伤.厌恶.愤怒.恐惧.委屈.羞愧,有六个负面,三个是 ...

  • 小小苏の日志 | 怀众长程戏剧治疗演出工作坊 7月14日 第七次

    活动一:大家手拉手围圈,圈住一个成员,防止其突围,而成员,要尽力突围. 这个"圈",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是束缚,还是港湾?是窒息,还是温暖?是激起挑战的力量,还是认识到自己的弱小? ...